更可惜的是,在回答「H7N9禽流感究竟跟候鳥有沒有聯繫?還能去郊區玩嗎?」」的問題時,出現以下一段引文:「…告訴記者,H7N9病毒多數都是在雁鴨類、鴴鷸類鳥類身體中分離出來的…對北京來說,這個月確實是候鳥遷徙的季節…市民不必過於擔憂。但是,既然存在風險,市民也應盡量減少和野鳥接觸的機會。”
一般人讀了這段話,一定以為野鳥包括遷徙候鳥是病毒的來源和載體,繼而產生野鳥是壞蛋的印象。
唉,直到現在,林業部根本沒有在遷徙候鳥(包括鴴鷸類)身上找到目前造成重病的H7N9病毒!報導中的那段話,既不反映目前的實在情況,也不恰當地製造對遷徙候鳥的歧視和恐懼。
為了消除國人的野鳥的誤解和不必要的憂慮,我們必須多做工作,廣為宣傳,讓社會大眾知道,野鳥、雁鴨、遷徙候鳥,從來都在我們的生活裏,譬如說遷徙候鳥是存在百萬年的現象,農家養鴨子歷史大概有一萬年,鴻雁是中國五千年文化裏詩詞歌頌的對象等,我們跟雁鴨、野鳥和遷徙候鳥相處了這麼久,早已是和平共存,鳥類不可能突然今天就變了敵人。
真正出問題的地方是家禽的飼養模式,即是工廠式的飼養,雞隻嚴重擠逼,交叉感染,讓病毒有特別大的機會“洗牌”,產生變異,這才是十多年來新類型特高毒性病毒出現的根源。
但是工廠式家禽飼養沒有人願意或膽敢提出來討論,反而不相干的野鳥和遷徙候鳥則不斷被人說成是罪魁禍首,是否因為野鳥和遷徙候鳥不會發言抗議,而養殖業人多勢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