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9日 星期二

《七層足印 - 李鄭屋徙置區口述歷史》介紹


向大家推薦一本書:林喜兒著的《七層足印 - 李鄭屋徙置區口述歷史》,林喜兒是第十三屆香港書獎評審推薦新晉作家

雖然書名有「口述歷史」四個字,但是內容不只是連篇的口述故事,作者做了細緻工作,介紹李鄭屋的前生、徙置區的源起、風格和運作、當時社會背景、天台學校等,讓讀者在這個框架裏,聆聽居民的憶述,感應幾十年之間七層大廈群落怎樣滋潤一兩代人的生命,以及這一兩代人怎樣塑造一個有生命的社群。

三、四十歲或以下的香港人大概分不出徙置區和廉租屋,也無法想像當年的艱苦生活和人們怎樣捱過日子。讀這本書有助在豐裕中成長的香港人,認識今天香港的根源,在於一代受戰亂折磨的前輩,藉堅毅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逐步改善生活,創造機會給孩子們讀書和健康成長,為香港社會發展提供巨大能量,香港才能在七十年代抓住世界大局給予的時代機遇,快速成長為世界級都會。

《七層足印》不只是歷史,還是給我們力量的精神食糧,幫助我們認識人的力量,相信人的韌力,鼓勵我們繼續向前,合力把香港營造成我們將來會感到驕傲的家園,正如李鄭屋居民都以曾經在那裏居住過為榮。

 

2020年9月27日 星期日

新冠肺炎本地確診數字趨零初露曙光


8月開始到上星期,本地確診數字隨着時間的轉變,一路只能講「總體下降,但步伐放緩」,直到上星期,把二次多項式趨勢線套入四星期的數據,後段的下降趨勢依然比之前慢,無法看到明顯向下和趨零的希望。

過去一星期終於有點可喜的變化,很高興告訴大家,再以二次多項式趨勢線套入最近四星期的數據,8月初以來第一次見到下降趨勢加快的跡象,而且過去一星期有五天只有兩宗或以下,看來我們全社會努力多月的集體衛生防護措施,有效堵截了隱型患者散播的病毒,加上香港的入境檢疫管控強度增加,終於逐步把病毒「餓死」,不敢說此後再無爆發,但是總算見到零確診的一點曙光

當然我們不能忽然鬆懈,因為病毒仍隱藏在某些角落,靜待我們的疏忽,加上多個行業上星期開始放寬管制措施,需要多觀察一兩個星期,才能判斷有無反彈,願望大家繼續堅持,不久的將來把零確診變成常態


2020年9月22日 星期二

施政報告意見:防禦氣候災難、2050年零碳、基礎建設基金


今天(922日)向行政長官送出施政報告意見,全文見後,要點如下:

1.     實行真正的可持續發展(不要讓「起樓」扮成「發展」),負責辦事單位轉移到特首辦。

2.     建立整全氣候變化應對策略,在特首辦內設立專責機構。

3.     盡快宣布2050年零碳排放政策目標,制訂策略和路線圖,以輸入可再生能源發的電和輸入外地可再生能源發的電製造的綠色氫氣為策略核心部份。

4.     以「基礎建設」概念取代「基本工程」,把「基本工程儲備基金」改組為「基礎建設基金」,傳統工程之外,也用於系統建設,解決社會重大問題。

5.     在基本工程儲備基金劃撥5000億元,作為保護市民免受氣候災害的工程和系統建設專款。

6.     展開檢查氣候變化加劇之下全港可能受危地點,制訂按部就班的相關工程計劃。

7.     根據未來可能出現最高海平面資料,在香港境內劃出不宜興建民居區域,以免市民終身積蓄錯誤買入將來被海水淹浸的住屋。

8.     擱置大嶼山東部人工島項目,不為香港人增添本來沒有的風險,也省下資金為防禦氣候災難作出準備。

致行政長官意見書內容如下:

施政理念框架

1.     過去幾年香港的變化和動蕩以及今年的疫症,顯示單講「經濟發展」不足以保障香港的安穩發展,政府及全社會必須提高對「可持續發展」概念的認識,採納整全的「可持續發展」概念為政府施政的指導性政策,保障香港健康發展,長治久安。

2.     「氣候變化」正急速向「氣候災難」轉化,香港熱夜數字二十年間已上升一倍,2018年颱風山竹海水高位是警號,氣候災難遠超一般意義的「環境」問題,香港必須立即建立整全的氣候變化應對策略,保護香港市民免受災禍,以及盡國際大都會的全球責任,有序做到2050年零碳排放

3.     新冠肺炎疫症反映保障市民安全和福祉,不能只靠工程硬件建設,也需要多元系統的建設,例如減災、防災、備災、救災、賑災、重建等,應對氣候變化同樣原理,因此政府必須調整「基本工程」的概念,以包念系統建設的「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 概念取代「基本工程」capital works概念,相應調整「基本工程儲備基金」的功能

行政

4.     「可持續發展」概念遠超「環保」,牽涉全社會的運作,建議目前置於環境局內的「可持續發展科」轉移入「行政長官辦公室」,發揮促成行政系統所有構成部份行事均服膺「可持續發展」指導性政策的功能。

5.     應對氣候變化跨越全政府,香港政府原有的跨部門小組未見顯著影響,政府部門一般視氣候變化為邊緣議題,無動力也無資源作出匹配行動,新加坡政府在總理辦公室設置「國家氣候變化秘書處」,協調相關內政、外交、政策、計劃及行動等事宜,可供參考,建議行政長官辦公室設立氣候變化專責機構,發揮推動和協調政策和監督執行的功能。

財政

6.     建議調整「基本工程儲備基金」功能,涵蓋大型工程以外的「系統建設」,相應更改名稱為「基礎建設儲備基金」 infrastructure reserve fund

7.     應對氣候變化衝擊將需要延續多年的大型工程和非物質的系統建設,需要及早撥備,以免臨時周章,新加坡政府已有1000億新加坡元的資金方案,地理原因令香港面對比新加坡多的衝擊,包括颱風、風暴潮、海岸線長、斜坡多等,建議在「基本工程儲備基金」賬撥備5000億港元,作為保護市民免受氣候災害的工程和系統建設項目專款

氣候變化

8.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專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指出,為免氣候變化成為危害人類生存的威脅,全球必須協力達到2050年零二氧化碳排放,香港的二氧化碳總排放(包括輸入貨物在海外製造時的排放)高達全球250分之一,有重大國際責任作出貢獻,建議政府盡快宣布2050年零碳排放政策目標,制訂策略和路線圖,以及設立行政機關(見第5段),監督執行。

9.     建議政府盡快展開全境檢查,釐訂短、中、長期需要工程保謢設施的受危地點,制訂按部就班的相關工程計劃

10. 近年颱風期間,大澳、鯉魚門、將軍澳、杏花邨等地的水淹事故,揭示海水上升的真實威脅,建議政府根據未來可能出現最高海平面高度 maximum probable mean sea-level檢視香港全境海拔高度,劃出不宜建設民居區域,以免市民辛苦積累的財富錯誤買入將來被海水淹浸的住屋。

11. 在氣候變化和海水上升的背景下,大嶼山東部興建大型人工島的舉措,將為香港大幅增添原本不存在的風險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局推算,2100年海水上升1.5的概率超過百分之一,下世紀末2200年的相應升幅是5.1。以現時海平面標準建人工島,將來要不斷加高,但是城市建成後難以加高,業主將蒙受重大損失,就算加高,費用誰付將成政治爭端。況且花去政府大量儲備的疫症未見了期,最終或有需要向「基本工程儲備基金」求救,其他眾多人工鳥不應建的理由我已多番論述,不重複了,強烈建議政府擱置人工島項目,不為香港人增添本來沒有的風險,也省下資金為防禦氣候災難作出準備

12. 為了達到2050年零二氧化碳排放目標,重要內容是把香港電力零碳化,未來應停止燃燒煤和天然氣,改為輸入可再生能源發的電,同時輸入在香港以外地方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製造的氫氣(即綠色氫氣),前者是既有技術,後者是急速成熟中的技術,歐盟、日本、韓國、新加坡、澳洲等都已經採納綠色氫氣為步向2050年零碳排放目標的主要內容,中國內地也確立了大力發展氫氣能源的策略,據此向政府強烈建議把拓展輸人可再生能源發的電和輸入綠色氫氣為2050年零碳排放策略的核心部份

 

2020年9月18日 星期五

北極圈凍土融化,眼都看得見了


氣候暖化令北極圈內的凍土開始融化,令本來鎖在冰中的甲烷(沼氣)走出來,升上天成為額外的溫室氣體,令地球更熱,即是說:「熱」的後果是「更熱」,造成惡性循理,「溫室效應」可能變成「失控溫室效應」,英文稱為 runaway greenhouse effect,到時氣溫上升將超出目前的預計幅度,人類及其他生物將難以生存。

鳴謝:BBC 網站截圖

可惜大部份人覺得「凍土」、「北極圈」等名詞非常遙遠,難以想像。百聞不如一見,介紹大家看BBC有關西伯利亞凍土融化的影視片段(註1),融化了的地方向下凹,未融化的成為凸起的圓拱,平原變得凹凸不平,形成稱為 thermokarst 的新型地貎。千計的圓拱令我們直接見到凍土融化,除了影響當地人的生計,更可怕的是愈來愈多甲烷上天,導致全球氣溫升速提高! 

2020年至今香港的熱夜日數和酷熱日數都已經破了百多年紀錄,過去幾年類似紀錄破了又破,全球氣溫也一樣,氣候變化急速轉化為「氣候災難」,我們所有人都必須大幅減少排放二氧化碳,共同努力爭取2050年達到全球零排放,希望讓自己餘生好過一點 

我不講「下一代」或「子孫」,因為氣候變化的步伐,已經急到我們自己需要面對自己行為的惡果!

1     BBC, 18 September 2020: Siberia landscape scarred by climate change.  https://www.bbc.com/news/av/world-54195656


2020年9月10日 星期四

侮辱行政體系者應即離開行政會議

張宇人稱醫生不懂風險,言詞囂張無禮,如果他是市井之徒尚可視為無知稍加原諒,但是貴為行政會議成員,理應支持政府施政,如今瘟疫襲港之時,竟然籠裏雞作反,公開拆政府的台,甚至侮辱行政體系人員,包括官員和公務員,打擊公務人員士氣,為前線人員增加壓力,行為乖張,言語囂張,有失身份,理應立即離開行政會議,並向公務員隊伍道歉。

 已去信行政長官,要求把張宇人撤職,見下。 

=         =         =         =         =         =         =         = 

行政長官閣下:

張宇於多個場合以放肆的語言批抨政府施政和侮辱官員及公務員(其中一例見信後連結),抗疫期間,只顧自身業界利益,不見從香港大局出發的言論,他的言行與行政會議成員身份絕不匹配,理應立即撤職。

張宇對行政體系毫無敬意,多次口出狂言,政府處理疫症合理的「張弛有度」被他罵到體無完膚,對食衛局官員和衛生署公務員同事,作出毫無根據的批評,這兩天甚至指醫生不懂風險,簡直瘋狂,他的乖張行為破壞行政會議的形象,他的囂張言語侮辱行政體系,包括政治任命官員和公務員,打擊公務員隊伍的士氣,一言蔽之,他在拆政府的台。

今早有市民打電話到香港電台節目指出此事極不妥當,稱如果張宇喜歡如此侮辱政府和官員,則不應留任行政會議成員,我完全同意此說。

行政會議成員必須支持政府施政,有意見應在會議中表達,不應在會外說三道四,張宇人嚴重違反了作為行政會議成員應有之義。

行政長官閣下,張宇言行不配當行政會議成員,為了守護官員和公務員隊伍的尊嚴和士氣,請你立即撤掉張宇人的行政會議職務,並指導他向官員和公務員道歉,否則官員和公務員再在你麾下盡忠職守,遺禍不淺。

前公務員

林超英 

連結:HK01 2020年9月10日




2020年9月8日 星期二

零碳排放新經濟系列:歐洲倚靠綠色氫氣走向零碳目標


倚靠綠色氫氣走向2050零碳排於目標,最近兩三年間迅速成為世界主流

今年78日歐盟在以「氣候中和」為目摽的框架下,通過了標誌性文件《氫氣策略》(註1),在歐盟內大力推動「乾淨氫氣」的生產及應用,一則取代化石燃料,二則用作運輸和儲存能量的媒介,是歐盟2050年達到零碳排放的重要支柱。值得注意的是歐盟今年5月發表了回應新冠肺炎影響的復元計劃(註2),新增投資將注入綠色復元 “green recovery” 概念,包含發展可再生能源和乾淨氫氣,過程中將創造新產業和就業機會,因此《氫氣策略》不是經濟負擔而是經濟動力 

基本概念

「氣候中和」指人類不再為大氣層增添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乾淨氫氣」指由可再生能源生產的氫氣,生產過程不牽涉溫室氣體排放,也稱為「綠色氫氣」,此外氫氣燃燒後變成水,不製造二氧化碳,所以是「零碳燃料」 

達到「氣候中和」要求停止燃燒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關鍵一環是以可再生能源如風力和陽光發電,用在日常生活、工業生產和運輸之中,不過風力或太陽能發電不是天天穩定,產電太多時需要想辦法儲存,產電不足時把儲存的能量釋放變回電,《氫氣策略》視綠色氫氣為儲存和釋放能量的媒介即是風力或太陽能發電多時製造氫氣,不足時燃燒發電解決可再生能源不穩定的基本問題 

由於歐洲內部以至世界各地,都有地方(如日本、香港)無法以本地可再生能源發電满足社會需求,必須從有能力出口可再生能源的地方輸入,最放便是用電纜傳電,如果實在太遠怎麼辦?以前講過澳洲和日本的例子(註3),在風力和陽光多的地方製造氫氣,運去能源缺乏的地方燃燒發電綠色氫氣成為「儲存和運輸能量的媒介」就是這個意思。 

某些工業程序或長途運輸難以電氣化,始終需要實物燃料,歐盟《氫氣策略》確認了綠色氫氣為停燒化石燃料後的替代燃料 

策略路線圖

《氫氣策略》明確宣示:「歐盟的優先選擇是發展主要由風力和太陽能製造的可再生氫氣」 The priority for the EU is to develop renewable hydrogen, produced using mainly wind and solar energy.”

第一階段2020-2024:策略目標是安裝最少6 GW 可再生能源水解製氫裝備,每年生產一百萬噸綠色氫氣,把產生二氧化碳的氫氣生產機器退役,促進使用氫氣的新產業,包括工業和重型運輸。 

第二階段2025-2030:策略目標是達到最少40 GW 可再生能源水解製氫裝備,每年生產一千萬噸綠色氫氣,預期綠色氫氣價格逐漸有競爭力,氫氣將成為整體能源系統的組成部份,支援以可再生能源為基礎的電力系統,政府政策將促進更廣泛使用,如製鋼、貨車、鐵路及海運等,個別地區可建成以綠色氫氣為主流能源的示範區,以及開始規劃境內長途運輸。

第三階段2030-2050:預計綠色氫氣技術成熟並大規模應用,包括難以用其他方法減碳的行業。

為了讓策略得到執行,歐盟同時規劃了配套的投資計劃,項目包括大型水解製氫廠及相連的風力及太陽能發電場、運輸、分配和儲存設施、氫氣加氣站等,又採取措施促成各國合作建立氫氣供應鏈,這方面跟日本和澳洲合作預計2030年建成商業化國際液態氫供應鏈(註3)異曲同工,5月宣布的歐洲復元計劃增加了額外撥款推進乾淨氫氣發展。

在擴充綠色氫氣應用方面,歐盟預見首先把現時使用氫氣的工業轉用綠色氫氣,立即產生減碳作用,其次是公共交通、鐵路、重型汽車、內陸水道交通,後三者預料將採用氫氣燃料電池技術,有關交通運輸的具體策略歐盟將於今年年底公布。

 展望

過去不少人認為綠色氫氣價錢太貴,沒有前途,其實由2005至今,綠色氫氣成本已經跌了一半,如今歐盟公布了《氫氣策略》,產生規模效應,預料到2025將再跌三成,行內人士更指出,歐盟與中國之間的技術競爭,將令綠色氫氣價格更快速下降(註4),最新評估報告指:2040綠色氫氣價格將比現在下降64%,在德國同樣跌幅甚至可提早到2030出現,達到有競爭力的價格水平(註5)。 

2050達到零碳排放是把人類從氣候危機解救出來的希望,經過多年醞釀和深思熟慮,世界各國一致選擇綠色氫氣為停燒化石燃料後的替代品,歐盟《氫氣策略》一出,確定了大規模量產和連帶價格下降的趨勢,有了這個新的世界大局,加上鄰近地區的中、日、韓、新加坡都起動了走向氫氣經濟,香港政府必須立即下定決心,訂定綠色氫氣經濟策略,走向2050零碳排放目摽,否則我們將被時代邊緣化,失去國際大都會的地位。

 

1     European Commission, 8 July 2020: A hydrogen strategy for a climate-neutral Europe.  https://ec.europa.eu/energy/sites/ener/files/hydrogen_strategy.pdf

2     European Commission, 27 May 2020: Europe’s moment: Repair and Prepare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HTML/?uri=CELEX:52020DC0456&from=EN

3     《草雲居》,2020720日:零碳排放新經濟系列:氫氣燃料時代來臨  https://tiandiyouqing.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_20.html

4     energypost.eu, 31 August 2020: Who will be the Hydrogen superpower? The EU or China.  https://energypost.eu/who-will-be-the-hydrogen-superpower-the-eu-or-china/

5     Wood Mackenzie, 25 August 2020: Green hydrogen costs to fall by up to 64% by 2040.  https://www.woodmac.com/press-releases/green-hydrogen-costs-to-fall-by-up-to-64-by-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