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4日 星期六

香港2050年零碳排放路線圖


922日中國在聯合國宣布,將努力爭取2060前實現碳中和(即零碳排放),作為對保護地球家園的貢獻(註1),去年底歐盟宣布了「歐洲綠色策略」,申明2050氣候中和(即零碳排放)的目標(註2),並以綠色氫氣為核心技術(註3),中國和歐盟的碳排放合共全球四成,兩者聯手讓人見到遏止氣候災難的希望

回望香港,2018初政府啟動長遠減碳策畧公眾參與項目,原定去年中推出相關政策,可惜至今沒有踪影,表現落後於有大量內部困難需要解決的中國內地,平時自稱國際大都會,但是談到肩負全球責任時,卻見不到相應的氣魄,令人氣餒。

香港的落後,歸根到柢因為不少人單憑直覺以為零碳排放是不可能的,又不認識綠色經濟時代來臨,認定減少碳排放一定影響經濟,以致欠缺動機推動政策,以下讓我描述香港實現2050零碳排放的路線圖,不靠臆測,而是建基於科學和已知的各國動向。

零碳發電

首先處理佔香港碳排放約七成的發電,目前香港發電用煤和天然氣,已有計劃2030前以天然氣完全取代煤,可以減少但不能完全消滅二氧化碳排放,必須於2050前取締天然氣,方法有幾個:

1.     本地可再生能源發電

2.     利用本地廢物(廚餘、生物廢料等)發電

3.     以電纜輸入外地由可再生能源生產的電

4.     輸人遠處製造的綠色氫氣和燃燒發電

可再生能源主要講風能和太陽能,第2項又稱「轉廢為能」,廚餘等生物物質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碳是當代的二氧化碳,是自然循環一部份,不影響氣候變化,也可歸類為本地可再生能源,由於香港地域有限,第1和2項本地可再生能源發電總量難以超過香港耗電量5-10%

3項指香港投資在外地建設可再生能源發電廠,經過長途電纜傳輸到香港,最理想是從近隣輸入,不過珠三角甚至廣東本身電力需求也大,香港用電大概要到千里之外甚或更遠尋求,第4綠色氫氣,是指利用遠處(如澳洲或沙地阿拉伯)風能或太陽能發電,電解水得到氫氣,運到香港用作發電機燃料,由於氫氣燃燒後變成水,沒有碳排放,第34項都算是輸入可再生能源發電,前者直接輸入電,後者間接以氫氣為媒介輸入能量發電。

1  20202050電力走向零碳排放路線圖  (不節能情景)

RE1  本地可再生能源發電       RE2  輸入可再生能源發電


未來三十年發電減碳之路怎樣走?其一是以政策促進
擴大本地可再生能源(RE1)發電規模,其二以天然氣於2030完全取代煤,其三2040左右開始直接及間接輸入可再生能源RE2,由今天開始有20年時間籌備,目標於2050滿足全港電力需求。順便說明,核電價格正在失去競爭力(註4),因此預計2040左右會自然淘汰。

大家也許注意到圖1 20402050輸入可再生能源RE2的斜線很陡峭,任務非常艱巨,失敗的風險甚高,

2  20202050電力走向零碳排放路線圖(節能情景)

為了確保達到目標,我們必須多走一步:全民節省用電,以冷氣為例,製冷技術進步神速,今天家裏換冷氣機和商業樓宇更新冷氣裝備隨時節能30%,到2050時減50%不是奢望,只要加上政策要求新建樓宇符合度節能設計,足以把輸入可再生能源的斜線斜度顯著降低(圖2),令2050年發電達到零碳排放成為可實現目標,由於科技進步,過程其實不會影響大家的生活質素

零碳交通運輸及其他

香港的交通運輸的碳排放約佔香港兩成,減碳有兩條路徑:

1.     汽車電氣化,配合零碳發電

2.     引入氫氣燃料電池汽車,配合入口綠色氫氣

3  20202050汽車走向零碳排放路線圖

氫氣車 氫氣燃料電池汽車


電動汽車
逐漸全球普及,政府只需要像其他國家一樣,宣布於指定年份如2040後不得出售化石燃料車輛,則汽車排放二氧化碳自會趨零,此外各國包括歐盟都在研究氫氣燃炓電池汽車,日本在這面領先全球(註5),已經生產了第一代,中國和韓國亦快速趕上,計劃十至二十年之內大量生產,成為未來零碳排放汽車的選項。只要再加上香港政府推出政策令公共交通更方便,令市民減少使用汽車,則汽車零碳排放目標更易達到。

除了汽車,渡輪也可電氣化,香港政府已有計劃推行,法國空中巴士剛於十月宣布於2035推出三款燃燒綠色氫氣的商用飛機(註6),連飛機都走向零碳!在2050零碳發電和輸入綠色氫氣的背景下,香港交通運輸零碳排放是做得到的

最後談廚餘和生物廢料,它們埋在堆填區裏會產生溫室效應很高的甲烷,佔香港碳排放份額幾近一成,減碳的方法包括:減少廚餘、收集廚餘製造沼氣發電、收集堆填區沼氣作燃燒用途(煤氣)、燃燒生物廢料發電(轉廢為能)等,政府各方面都有開展工作,2050零碳排放相對容易。

香港2050零碳排放做得到

總括來說,香港2050達到零碳排放的關鍵因素是:零碳發電、輸入綠色氫氣、交通工具電氣化或使用綠色氫氣、全民節能、減少汽車、減少廚餘、適當處理廚餘和生物廢料

中國已經走在香港前面了,我們必須拿出國際大都會氣魄,參與全球減碳,同時保護香港入未來免受氣候災難之苦,香港政府應該盡快確立2050零碳目標和路線圖,以及推出配套的政策,促成大規模減碳行動的實現,民間和各行各業則有責任積極節能減廢。在科技急速進步的配合下,減碳不痛苦,甚至創造新的經濟機遇。

香港2050零碳排放是做得到的,讓我們一齊努力,令香港成為世界好公民,也為未來的自己消減氣候災難。

 

1       新浪財經,2020924日:中國確定2060年碳中和目標新能源行業或將迎來倍速發展  https://finance.sina.com.cn/chanjing/cyxw/2020-09-24/doc-iivhuipp6084922.shtml 

2       European Union: A European Green Deal.  https://ec.europa.eu/info/strategy/priorities-2019-2024/european-green-deal_en#timeline

3       《草雲居》,202098日:歐洲倚靠綠色氫氣走向零碳目標  https://tiandiyouqing.blogspot.com/2020/09/blog-post.html

4       Lazard, 19 October 2020: Levelized cost of energy and levelized cost of storage – 2020.  https://www.lazard.com/perspective/levelized-cost-of-energy-and-levelized-cost-of-storage-2020/

5       《草雲居》,2020720日:氫氣燃料時代來臨  https://tiandiyouqing.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_20.html

6       Airbus, 21 September 2020: Airbus reveals new zero-emission concept aircraft.  https://www.airbus.com/newsroom/press-releases/en/2020/09/airbus-reveals-new-zeroemission-concept-aircraft.html

 

2020年10月20日 星期二

人工島:從習主席表明保育很重要談起


主席的話

昨天報章報道,行政長官稱:「習近平主席表明保育很重要。」(註1

對於有團體建議在內地水域桂山島填海造地,解決香港的土地短缺的方案,她認為是「為了香港建屋問題,破壞中央政策」。

但是她隨即又說「這不如讓香港自己填海,在內地水域填,為何不在(香港)大嶼山、交椅洲填?」

這三句說話放在一起讀,很難明白。

第一句顯示長官理解中國國家政策重視保育,第二句顯示她也知道大規模填海破壞生態,有違保育原則,所以桂山島填海這樣的項目不得進行,但是第三句忽然又表示香港應該大規模填海,反映她認為破壞海洋生態在香港不是問題。


也許行政長官的智商極高,有某種我們沒有的高階思維,但是平民如我,讀了新聞報道後有幾點疑惑: 

1.     1. 為甚麼長官聽了習主席的話,只想到桂山島不能填海?

2.     2. 為甚麼長官聽不到習主席說話的核心:「保育很重要」?

3.     3. 誰人知道桂山島填海破壞生態而香港填海不會呢?

4.     4. 或者明知填海不好,為甚麼說人家不應該搞壞他們的海,而要搞壞自己的海

5.     5. 又或者香港政府甚麼時候取消了自然保育政策,填一千公頃的海不是問題?

反對大嶼山人工島有很多理由,保育只是其中之一,聚焦在這點上,把香港大力推動填海放在中國為了保育海岸線和沿岸水域而全國禁止填海的大局裏看,誰都看得出香港此刻的管治指導思維,即是犧牲生態搏取所謂「發展」,遠遠落後於時代,悖逆與自然共存的生態文明概念

提意見不是對抗

同一報道,長官指「有一班人為此(按:指維港、濕地、文物保育)與政府對抗而拖慢進度,現在的土地開發工作,比1997年前『起碼艱難十倍八倍』」。

真心希望長官視不同意見為「對抗」的報道有誤,因為如果全民任何時刻只有歌功頌德,恐怕是政府受單向思想誤導、忽視負面因素、犯大錯的最危險時刻。

民間提出需要關注土地開發過程中各個方面的問題,是負責任公民應有之義,古語有云:「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有助施政周全貼地,做到為人民服務的最高準則。

今次人工島之所以引起民間置疑,負面因素甚多,例如:

1.     1. 沒有需要(人口假設高估一百萬)

2.     2. 新界已有土地可用(千頃計土地荒置)

3.     3. 造地昂貴(比新界收地貴十倍甚至百倍)

4.     4. 花時太長(不解決屋荒,建成時人口或已回落)

5.     5.花錢太多(接近儲備總值,嚴重財政風險)

6.     6. 破壞海洋生態(填海不可逆轉)

7.     7. 製造本來沒有的氣候風險(參考島國滅國危機)

8.     8. 製造更多碳排放(基層居民與計劃的中央商業區性質不匹配,天天為工作出入交通)

9.     9. 在沒有歷史的海中央建立龐大社群的社會問題(天水圍前車可鑑)

      10. 少數的連繫陸地通道構成重大保安風險(過去一年前車可鑑)

在問題多多的情況下,民間提出應該先行科學地論證人工島是否解決屋荒的最佳方案,以及要求政府解答何以以上十個負面因素不足以否定人工島方案,是非常合理的,是為了香港未來的安定而提出的,不存在眨低政府的意思,懇請長官與政府官員不要視提意見者為「對抗」,而是在建設美好香港路上的伙伴。

政府必須先理順以上民間的置疑,才可以要求任何與工程有關的撥款申請,否則將製造社會燥動,過去幾年香港已經受夠了衝擊,七勞八損,再來一次我們承受不了啊。

可負擔的房屋缺乏,是目前香港最關鍵的內部矛盾根源,必須以社會信服的方案處理和解決,政府切勿以硬推方式行事,尤其是令香港成為全國在保育方面最落後的方案,以免橫生枝節,令內部矛盾加深加重。 

1       香港經濟日報,20201019日:桂山島填海解決香港房屋問題?  https://rb.gy/mmxzxy

 

2020年10月12日 星期一

買樓必須睇水位:新界西北篇


氣候變化,海水上升,小學生都會講,反而大人買樓的時候,卻往往忘記了這件事。

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襲港,杏花邨的情況給大家及時提醒,風暴潮海水水升可為海邊樓宇製造嚴重麻煩,其實山竹期間,海水像海嘯般湧入將軍澳的畫面更嚇人,進一步提醒我們風暴潮不只是影響海邊,甚至可以瀰漫進入內陸。

買樓必須想長遠,沒有理由選在數十年內會水浸的地點,至於甚麼地方有海水淹浸風險,可以利用香港政府的公開數碼地形模型(DTM,註1)檢查,為了方便大家初步了解情況,我請朋友以此為基礎造了一些容易理解的地圖,這次先講香港最大幅的低窪土地:新界西北部。

圖中紅色陸地(包括魚塘)海拔4米及以下,由西向東包括了豐樂圍、大生圍、南生圍、米埔、新田,直到羅湖以西,注意元朗東邊和沙埔村附近也有些土地低於4米,山竹期間尖鼻咀的潮汐站錄得的最高海水位是4.18米,只要當時高水位時間維持較長,以上地方都可能受到海水淹浸。

山竹襲港最高海水高度 (鳴謝:香港天文台)

天文台稱如果山竹當天遇上天文大潮,海水可上升多1米(註2),新界西北部要面對的是5米以上的海水水位,圖中藍色區域也會被淹,例如元朗工業邨、錦繡花園、攸潭尾村一帶等。

問題是這仍未算最壞處境,如果山竹到港前沒有受菲律賓地形稍為減弱,水位還會更高,此外全球暖化既令未來海平面上升,也令超強颱風增多,兩者都會推高海水淹浸風險。

我注意到紅色區域內或邊緣陸續有屋苑式地產項目出現,地產商又千方百計想把屋建入豐樂圍、大生圍、南生圍,甚至米埔一帶,謹提醒所有準買家,你們必須認真考慮海水淹浸的風險,千萬不要輕易被地產商的美麗宣傳圖片吸引和蒙蔽自己預見未來的能力,錯誤以為海水淹浸是幾十年後的事,其實隨時會意想不到地早到,到時一則衝擊生活(杏花邨受影響居民有深刻體會),二則一生積蓄購買所得單位可能瞬間大幅貶值,損失慘重。

想在新界西北置業的香港市民,切記:買樓必須睇水位,一定要查清楚物業地點的海拔高度!

1     資料一線通網站:數碼地形模型(DTM   https://data.gov.hk/tc-data/dataset/hk-landsd-openmap-5m-grid-dtm

2     香港0120181214日:風暴潮破記錄,香港為何仍算避一劫?  shorturl.at/vzE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