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5日 星期二
香港 = 桃花源
最近幾天,偶然在電視機裡聽到有人說,祇要政府賠錢夠多,祠堂都可以拆。
這幾句說話,觸動我想起兩年多前(2010.1.12)一篇網誌文章,見:http://tiandiyouqing.blogspot.hk/2010/01/blog-post.html
當時我說:「我很苦惱,為甚麼香港這少數的一些人祇見錢,連祖宗留下來的美好田園也要毁掉?」,我遠遠沒想到,不祇是「田園」,原來連「祠堂」都可以不要。
我不禁想:傳統、文化、鄉土情懷等,究竟真有其事?還是我輩讀多兩三年書的無聊書生的癡人說夢?
香港處於南粵一隅,歷史上每逢中國出現動蕩,就有一批又一批的人移入香港,在河溪平原(如塱原)或山谷中的盤地(如沙螺洞),務農自給自足,香港這個偏遠地區,像古代傳說裡的桃花源,是逃避戰亂的人們的生天和福地。忘記這個歷史背景,把田園風貌逐出香港,等同斷了香港人與自身來源的連繫,香港人將無安身立命之處,生命會變得無根和不踏實。
或者有人會批評這些文人的空話廢話全無用處,最底限度不值錢,不過在我看來,重要的價值往往就在「空」的地方,眼睛看不見,卻是實實在在的事。
就讓這些空話留存這裡,以便將來的人回頭看歷史再判斷吧。
2012年9月22日 星期六
北冰洋 - 尋找不存在的海冰
八月中我去了北冰洋邊緣的斯瓦巴爾德群島(Svalbard),飛機場所在的城鎮 Longyearbyen,位於北緯78度多一些,這時整天二十四小時都有陽光,每天氣溫徘徊在2至5攝氏度左右,沒有很大的起落,日夜和冷暖的對比不太明顯,感覺很奇怪,平常的生物直覺派不上用場,吃飯、睡覺等全靠「睇鐘做人」,終於親身體驗了北極圏內夏季的長日無夜,多年來的紙上談兵今回得到了實踐。
在 Longyearbyen 登船出發往北冰洋 |
北緯 80.5度,連一片細碎的浮冰都看不到,眼前祇有茫茫大海,與北冰洋的海冰始終緣慳一面。
在全球暖化的背景下,今年夏季海冰層退到比以前更北的地方去了,作為氣象人,面對這個實況,雖然多少是意料中事,但是親眼見到,感受又比以前深刻多了一重。
離開斯瓦巴爾德群島不久,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報告,8月26日北冰洋的海冰面積跌破了自有人造衛星觀察以來的紀錄,此後海冰繼續溶化,最新消息是9月16日海冰面積似乎見底,祇有341萬平方公里,比起上次最低紀錄2007年的417平方公里少了約18%,短短五年之間,出現這個巨大跌幅,實在驚人到了極點。
大家還必須知道,今年夏季的北冰洋海冰面積比1979至2000年平均數字減少近半,NSIDC的科學家表示:根據電腦模式計算,估計2050年前北冰洋夏季將完全沒有海冰,更有甚者,目前觀察所得,海冰減少的速度比計算結果還要快,不久的將來,以普通輪船橫渡北冰洋和去到北極再不是夢想。
下圖顯示北冰洋夏季海冰面積變化的情況,由左至右是六月至十月,高處的黑線是1979至2000年的平均海冰面積數據(可以粗略理解為1990年左右的數據),虛線是2007年的數據,藍色線是今年的數據,海冰面積減少的快速顯而易見,由1990至2012已經跌了一半,就算變化沒有加速,北冰洋夏季海冰大概再過二十多年便會跌到零!更何況下跌的速率在增加中。
今年9 月16日的北冰洋海冰分佈見下圖,黃色線是1979至2000年的平均夏季海冰邊緣,差別之大,多頑固的反氣候變化人士恐怕都不可以說看不見吧。全球氣候暖化,不是所謂「環保份子」造假騙人的謊話,而是有眼的人都可以自己看到的事實,來到這個地步還質疑氣候變化,還質疑應否採取應對措施去緩減氣候變化和相連對人類的負面衡擊,是置人類存亡於不顧。圖的右上角標記了斯瓦巴爾德的位置,海冰的邊緣確是離開北岸遠了,難怪我找不到海冰的踪影,這次從斯瓦巴爾德北上尋冰的航程,在某個意義上,也許是一次對地球過去善待人類的氣候的悼念。
北冰洋的海冰,我從未見過面的朋友,再見!
2012年9月15日 星期六
因陸恭蕙而起的話題
夏天放了個多月的悠長假期,返港後腦袋停留在「待機」狀態,沒有接上香港的種種變化,最近報章報導陸恭蕙 女士出任環境局副局長,才把我拉回香港的現實。
暑假在北大西洋的自然懷抱中度過,感到天地間的正道,是無數因子的互相配合與融和,心情十分舒暢,可惜回到香港這個特殊的人世間,立即被無數的予盾和衝突包圍,一切均為負面和消極,但覺鬱悶難抒,難怪一有長假期香港人都往外跑,因為他們覺得外地任何一處地方都比香港好,是以腳表示對香港現實情況的不滿,這不是好現象啊。
願望香港人多從正面角度看香港,並主動地以自己的力量,投入建設美好香港的艱巨工程。
以下是我在一位朋友的臉書中與另一位臉書朋友的對話,供大家參考。
FB朋友: 如果陸恭蕙她是與兩電談判的大旗手,她最好早早交待由她主事的 Civic Exchange與兩電的關係和接受過多少贊助。不少港人不信任思歪是事實,但我相信香港市民並沒有因此而生出一種辟好 ─ 喜見 "新官上場即落場"。自己做媒睇[體],醜聞都睇都[[到]眼寃!
林: 沒有人入廚房,怎會有飯吃?總不成把所有人攔在廚房外,然後等飯從天上掉下來。香港是我們的家園,需要我們一起耕耘,願大家一起匯聚正能量,存護我們美麗的自然,生生不息。
FB朋友:不反對任何有志者加入熱廚房或煉獄,但必須釐清潛在利益衝突。
林: 身體有缺憾的人我們社會會方便他,入過黑社會的人我們社會會給他們機會洗底,犯過罪的人我們社會會創造機會給他們更生,人類社會的重大特徵是包容,一點包容都沒有的社群很快便崩塌碎散。社會有誰認為自己此生從沒有犯過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是不是所有人都不可以加入政府?誰來做眾人的事?
林: 還有一點,祇要是努力過以行動服務社會的人,不可能在深山修煉,總會跟社會上眾多人和團體來往,總會與眾多人和團體對話,保持溝通,交流互動,一定有千絲萬縷的人脈關係,一定存在無數的「潛在利益衝突」(批評者可隨意定義),那麼祇要有「存在利益衝突」就不能參加政府,誰來參加政府?還有誰做為眾人好的實事? 難道祇有隱士才可以參加政府? 請尊重有心做眾人的事的人,他們大都已經有安樂茶飯,無須憂柴憂米,黃錦星和陸恭蕙就是例子,加入政府是攞苦來辛,祇是心中有一團火,希望出一點力,把香港搞好一些,為甚麼不給一些掌聲?
林: 為甚麼不可以給一些配合和支持?有心人都嚇怕了不參加政府,對誰有好處?
FB朋友: 必須要重申,我並非不同意陸恭蕙出任副局長。從不否定她對本港環保有所貢獻。我亦不是說曾服務商界的人就不能從政或加入政府服務市民,但,大家應該知道,加任政府出任重要職位都要通過品格審查,這證明,不論你多有心,但品格必須附[符]合政府和公眾期望,這正是品格審查存在的意義。董建華上任之時,亦曾公開交待如何處理家族企業和出任行政長官後於家族事業的角色,以釋除公眾疑慮,這是負責任的做法。
FB朋友: 現在公眾的疑慮是陸恭蕙與中電之間有過的關係會否響她日後出任副局長的工作。相信她本人應該通過品格審查才接受委任,那如果是坦蕩的,為何不可向公眾有明確交待呢? 為何要給大眾有這個問號而影響市民對她的信心呢? 作為傳媒一份子,我並不享受每天看那些高官醜聞狼狽下台。正如林 先生所講,這對市民有什麽好處呢? 一點都沒有。
FB朋友: 若要等到事情再發酵,真的假的所謂醜聞滿天飛,再加以炒作,到其時政府才出招或交待,事情就會變成 crisis management。為何要把事情搞到那個地步呢? 為何不可及早處理交待呢? 更進一步,為何要令有心人,有心做眾人之事的人最後可能變成罪人呢?
林: 既然你有想法,建議直接寫封信給陸 女士,教她應該怎樣做,不就可以嗎?我跟黃錦星和陸恭蕙都談不上熟落,沒有需要維護他們,祇是覺得香港人偏多負面和消極,對熱心眾人福祉的人們不公平,不吐不快。此段討論就此打住,不再多言。(完)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