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9日 星期一

「荔枝窩客家生活體驗村」開幕禮講詞- 2022年12月17日


謝局長、葉女士、各位荔枝窩村村民、各位合作伙伴、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感謝大家在陰、濕、凍的天氣下,來到這裏與我們一起慶祝「荔枝窩客家生活村」的開幕。

簡單的揭幕:()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葉巧兒  ()香港鄉郊基金林超英

2017年項目啟動,經歷與村民溝通、甄選村屋、釐定業權、城規程序、設計施工、賓館牌照等階段,遇上不少以城市背景設計的法例在偏遠鄉村環境執行的不協調和帶來的困難,幸得歷任行政長官的親自關注和各個部門的配合,才能逐步解決,今年九月終於所有用作接待度宿訪客的村屋均取得了賓館牌照,成為偏遠鄉村傳統村屋取得賓館牌照的香港首例,以及其他偏遠鄉村研究復興的參考案例。

我還要代表香港鄉郊基金多謝所有為項目作出各種各樣貢獻的朋友,講起來「一匹布咁長」,如有無心遺漏請大家包涵。

首先感謝前香港特別行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先生把本項目列為2016年行政長官社區項目之一,體驗村項目是一個沒有先例的社會創新項目,為偏遠鄉村重新建立常住人口和在地經濟,非常感謝香港賽馬會慈善信托基金的慷慨資助,令本項目夢想成真。

我要感謝已經離世的吳祖南博士,很少人知道他是香港鄉郊基金成立的推手,沒有他的主動鄉郊基金只是一個概念,不會成為實體,他也是體驗村項目的領航人,起動時他自掏腰包前往英國向海外村民講解體驗村的計劃,項目的前期工作他深入參與,他英年早逝是項目的嚴重損失,衷心希望今天的成果符合他當年的期望。

我要感謝復修村屋的業主對香港鄉郊基金的信任,與我們一起走過這條香港沒有先例的鄉村復興路,更感謝荔枝窩村村民包括回鄉的原居民和新定居村民,幾年來對項目的關注及提出的寶貴意見,讓我們不斷提高對項目的深層認識,以及持續調整我們的執行方式,令到項目更貼近本村的現實和需要。

嘉賓、復修村屋業主、香港鄉郊基金同事和項目顧問

項目的執行,包括挑選村屋、建築設計、土力工程等方面,我們得到無數專家無償地提供專業意見,我謹向他們表示敬意和謝意。

由於項目以傳統村屋做以往城市裏才做的事,又牽涉很多政府部門的範疇,因此有不少新類型問題浮現,十分感謝各個部門都能夠以積極態度處理,以及鄉郊保育辦公室幫忙協調,最終讓復修村屋取得賓館牌照,為鄉村復興開通一條新途徑,

項目今天的成果有頼香港鄉郊基金的同事、項目顧問及其團隊、施工隊伍等的努力,項目進行期間,社會動蕩和三年疫症,曾經一度為我們設置彷彿不可能跨越的障礙,非常感恩大家總能一起找尋繞過障礙的辦法,項目才能來到今天,我向他們表示衷心感謝。

想感謝的人太多太多,還有擬訂融合城市及鄉村思維的中英對照租約的律師團隊、長期合作的伙伴:香港大學、長春社、綠田園、耕田的農組等、各個專業團體和民間組織、以百計的義工、山竹襲港後迅速修復入村路的施工隊伍、向市民介紹項目的傳媒朋友、向遊客提供服務的村民、提供出入交通的船主和街渡公司等等,數之不盡。

請大家知道,我們一起創造了一個奇蹟,在建設「客家生活體驗村」的同時,我們建立了一個相對穩定,互相關心支持的定居社群,讓荔枝窩生氣勃勃,充滿生機,又吸引香港社會重新認識這個新界東北角,滿載歷史、文化、生態的非物質文明價值,讓我們互相感謝,以及記緊這段正能量歷史。

今天起荔枝窩客家生活體驗村正式投入服務,讓我們齊心協力把它做好,成為城市及外地遊客到來認識客家生活以及它蘊含的可持續發展精神。

再一次感謝大家的到臨,祝大家身體健康、生活安好!

傳統麒麟遊村為項目祝福

2022年11月22日 星期二

氣候峰會交白卷

埃及氣候峰會曲終人散,留下一紙「沙姆沙依赫執行計劃」"Sharm el-Sheikh Implementation Plan",大部份傳媒報道聚焦在「損失和損害」的「賠償基金」,其實重點應該在本次峰會在促進減排方面交了白卷。

直到會議結束前一天,這份文件的擬稿中,仍然有有指出各國減排承諾起不了全球減排作用的文字,說明減緩氣候變化,急需2030年全球達到減排43%,但是根據已知各國的承諾計算,到時減排只有0.3%,少得驚人!擬搞內因此提出一系列推動加強減排承諾的行動。

但是石油出口國和能源公司今次派出六百多人以各種名義出席會議,在他們強力的游說下,一夜之間這些文字全部刪走,減排的緊急性不見了,只提縮減燃煤而不講取締所有化石燃料,沒有追各國交「減排功課」的時間表,所謂「執行計劃」像一個洩氣的氣球,軟弱無力,以致在大會總結發言時,多國代表嚴厲指出大會的失敗。

至於所謂「賠償基金」,「執行計劃」的文本完全沒有提到「賠償」概念,只是模糊地講「回應損失和損害」所需的資金「安排」,錢從何來沒有半點着墨,會後各方隨時「走數」而沒有後果,受害國家暫時不宜太早高興。


會議期間各國青年人向峰會發出 Don't fail us 「不要辜負我們」的要求,可惜從減排行動的角度看,結局是令人沮喪的大倒退,不過他們在大會總結發言時說:We are not defeated; we'll never be defeated. 「我們不被打敗,我們永不會被打敗」,其志可嘉,關心地球前途的人們也必須一樣,堅持促進減排,永不言休

下一屆峰會在亞拉伯聯合酋長國舉行,大家拭目以待,看石油生產國及能源公司會否更進一步拖延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攬住一齊死」?

2022年11月10日 星期四

走一回理髮的生活博物館


昨天去了香檳大廈尖沙嘴碩果僅存唯一"上海理髮",得到夏老闆細心照顧,把頽樣剷走。他從事理髮半世紀,養活一家,繼續天天上班,敬業樂業,做他喜歡和能幹的工作,坐在四十多年歷史的精緻櫃枱後面,夏老闆笑容滿面,驕傲地展示他的一生事業。 

髮廊客人不多,几明椅淨,1970年代價值三十萬日圓的理髮專用椅穩重舒適,顧客面前的大鏡明亮如新,牆上的壁燈風采依然,以前的物料堅實耐用,歷久如新,相對現今的器物兩三年間已經殘破待換,真是今非昔比 


每一次到髮廊就像走一回博物館,重溫當年香港的生活故事,從進門的招呼、坐下後的寒暄、剪髮時的交流、師傅熟練與溫柔的手勢、剪髮後的溫暖毛巾、離開時的道別,令剪髮成為生活,而不是刀剪交加的機械過程,有幸讓我感受偶然存留在這個時空的民間社會人情味,十分感恩。

這個髮廊和相連的人物和故事,價值遠超某博物館花巨資從海外買來他國的餐室空殼。擔心的是香檳大廈屢傳改建,不知何日這個無價的文化遺產會湮沒在房地產浪潮之中。

網上找到兩篇談這家髮廊的文章,給大家參考,連結如下:

https://www.gushiciku.cn/dc_hk//109939628

https://www.gushiciku.cn/dc_hk//109939646

2022年10月8日 星期六

ESG失踪:濕地周圍地產不要沾手


 ESG 很多人會講,包括科技園和地產商,但是行為最老實,前者對ESG的無知和在喵坊事件中的表現大家都見,後者則過之而無不及,大舉揮軍進入濕地緩衝區,破壞濕地,不管氣候變化和海水上升,把將來受水浸嚴重威脅的樓房賣給不知情的市民,他收了錢很快活,你的死活和終身積蓄化為烏有他們不管,全無環境和社會責任可言。

2021年中國立了濕地保護法(註1),全國都在保護濕地,偏偏香港「地產」還在以「發展」之名蠻幹。去年外媒已經對此作了報道(註2),並指出這些地產項目被風險評估機構關注的情況,他們具體的寫法是:"The areas targeted by developers in the New Territories are categorized as “red flag,” or the highest grade of sea level rise risk, according to a ranking by Four Twenty Seven, a Moody’s unit that evaluates environmental risk for properties."  中文翻譯:「根據穆迪評估房地產環境風險的屬下機構Four Twenty Seven的排名榜,地產商選擇開發的新界區域被歸類為“紅旗”,即海平面上升風險最高的地區。」

這幾天外媒又有跟進報道(註3),現在香港地產商以漠視ESG名揚天下,我們香港人難道睜着眼看人家作孽沒法子嗎?


我怕市民不慎買了濕地樓,將來後悔莫及,曾為此寫了網誌文章(註4),今天再次提醒市民買樓之前,看清楚這些外媒報道裏的地圖,標了出來的樓盤千萬不要沾手!

註1    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 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21/1229/c64387-32319488.html
註2    Bloomberg, 9 February 2021: Property tycoons ignore New Territories flood risk
註4    《草雲居》,20201012日:買樓必須睇水位 新界西北

2022年9月12日 星期一

無聊研究系列:英國查理斯王子在印洲塘繪畫


印洲塘是香港最美的水域,島嶼環繞,海不揚波,仿如人間仙境。

198911月英國查理斯王子和夫人訪港,少為人知的是:查理斯慕名去了香港東北部的印洲塘,甚至畫了一幅水彩畫,留存在世,畫的下方手寫:View of Double Haven Bay, Hong Kong, from After Deck of HMY Britannia,查理斯是在皇家𨘋艇不列巔尼亞號後方甲板畫成的,但是當時船泊在哪裏呢?

不久前途經印洲塘拍攝了一張角度差不多的相片,比較之下可以找到對應的地形,畫的右上方A是八仙嶺的北坡,左上方B是淡水湖涌尾以東的一列較矮山脊(馬頭峰一帶),中央C近景較深色的小山脊,是三椏灣口西側一個小岬角。 

從畫中形和角度,對比立體地勢圖像,推論當時不列巔尼亞號的位置在三椏灣外不遠處,如下圖所示。


歷史已經過去,估計是否準確無法印證,無聊研究,僅充茶餘飯後談資。

連外國皇室人員也慕名而來的美景,香港人不應錯過,過去普羅市民難以到訪印洲塘,現在每星期有四班往荔枝窩街渡經過,星期六、日上午九時從馬料水出發,星期二、四上午九時從大水坑出發,公眾假期馬料水還加開一班,印洲塘再不是遙不可及,

人間美景就在香港,大家好好欣賞。

 


2022年8月18日 星期四

致環諮會委員:只有環保署署長才有權通過或否決環評報告


過去幾天,傳媒出現向環境諮詢委員會成員施壓的言論,把對粉嶺高球場土地作公屋用途項目的環境評估報告提出質疑的委員,說成阻礙通過報告,以及阻礙劏房居民上了樓,幾乎成為某種社會罪人。

這種說法有極大謬誤,必須搞清楚事實。

首先法定權力在環保署署長,只有他能接納或否決環境影響評估報告。

其次環境諮詢委員會只是諮詢組織,只可提意見,沒有權力

環境影響評估條例是這樣寫:

75)條:環境諮詢委員會在接獲該報告文本的60天內,將其對該報告的意見給予署長。  The Advisory Council on the Environment may give any comments it has on the report to the Director within 60 days of its receiving a copy of the report.

條例稱環諮會「可」給「意見」,「可」代表着准許環諮會閱讀環評報告和提相關意見,沒有要求環諮會必須提意見,而且「對該報告的意見」英文本是 ”comment on the report”,加上環諮會名字裏的「諮詢」,環諮員成員只能就環評報告內容,向署長提供各個具體範疇的觀察、指出完善報告需要增補的資料,以及提醒署長需要認真考慮的各個方面,「意見」”comment” 之外,環諮會不可做其他事。

環諮會根本沒有任何批准或否決環評報的權力,沒有權力也就沒有責任批准或否決

傳媒講到環諮會明天(819日星期五)的會議,將會決定粉嶺高球會興建公屋項目環評報告的通過與否,以致該項目本身的通過與否,是絕對錯誤的。

今天有報道說環諮會明天或投「暗票」表決,敬告環諮會委員們,你們只需要履行提意見的任務,不需要也不能進行甚麼投票決定通過或否定環評報告,根據法律這不是你們的責任,也不是你們的義務,因為環諮會只是諮詢地位,千萬不要被人脅逼或誤導你們作出環保署署長才有權做的決定。


粉嶺高球場環評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88日環境諮詢委員會審議粉嶺高球場興建公屋項目的環境評估報告,會上有委員提出質疑報告內容的意見,未有「通過」報告,目前等待補充資料再開會。

隨後社會浮現一種說法,不講環評報告內容,卻把擔心破壞生態環境的質疑聲音,上綱上線地說成「權貴公然阻礙改革」、「無視習近平講話」等,為重視生態人士扣帽子,把嚴肅論證環評報告視作敵我矛盾,以鬥爭氣氛壓縮論證空間,這是非常不文明的。

必須提醒所有人,在習近平的領導下,國家已經進入建設生態文明的新時代,提出對環評報告的質疑完全符合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向質疑環評報告具體內容的委員潑污水的人,尤其是藉習近平在香港講話製造紛爭的人,他們沒有好好認識習近平的生態文明思想,以短期局部利益蓋過長遠生態利益,才是「無視習近平」。他們假借習近平之名壓制頂多是人民內部矛盾的討論是輕率的,也徹底忘記環諮會守護香港長遠自然環境的根本功能,以及搞錯環境諮詢委員會在審視環評報告中的角色,這些我們都一定要清楚注意。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習近平是「生態文明」的倡導者,「生態文明建設」是國家基本國策,香港不少人至今不甚了了,以為只是一句口號,讓我不厭其煩仔細說明。

「生態文明」具有劃時代意義,是二百年工業文明產生種種矛盾後新的進步文明狀態,人類遵循自然規律,把活動限制在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從保護和建設美好生態環境取得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正是政府的奮鬥目標,國家正在為過渡至生態文明作出系列改革。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後,經歷工業擴充及連帶的環境污染,醒覺生態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根本,習近平早於2005年任浙江省委書記時,已經提出「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的概念,進入中央後,從傳統「天人合一」思想出發,確立重視「生態文明」的建設,2012年十八大習近平出任總書記,「生態文明」寫入黨章,「著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十年後的今天回顧,「資源節約」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低碳發展的基礎,「環境友好」則正是解決當今全球關注的生物多樣性崩壞問題的答案。

2018年在習主席的領導下,「生態文明」更寫入了憲法,國家「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首先注意:「生態文明」成為「基本國策條款」、「國家長期目標」、「為國家權力設定了客觀的憲法義務」,其次注意:「和諧美麗進入憲法並得以和「富強」並列,共同成為「強國」的定義元素。這種措辭的變化具有兩個向度的時間意義。對於過去而言,表明當代中國已經擺脫了近代的富強焦慮症,形成了一種理性、自信、務實的發展思路。對於未來而言,生態文明入憲為未來中國的國家發展和政治實踐提供了基本框架,同時也將作為基本綱領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指導國家活動(註1

在國家行政體系方面,2018年憲法也修訂了國務院的職權,加入「領導和管理 生態文明建設」,在第89條第6項與經濟工作和城鄉建設並列,「生態文明建設」是具體工作,而不只是口號。

習近平對於生態文明建設有詳細論述(註2),指出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強調必須「多幹保護自然、修復生態的實事」,「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變變」,「保護生態同樣也是為了民生」,「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關鍵在真抓,靠的是嚴管」等。

在生態文明思想指導之下,2013年習近平主持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會議提出:「城鎮建設 要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託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以及「盡可能減少對自然的干擾和損害,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註3),非常重視城市不得隨意闖越生態紅線。

粉嶺高爾夫球場興建公屋項目

回到香港看具體事件,在粉嶺高球場興建公屋的項目,相關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目前正由環境諮詢委員會審議,按《環境影響評估條例》規定,環諮會「在接獲該報告文本的60天內,將其對該報告的意見給予署長」,注意兩個關鍵字詞,「可」表示給予環諮會提意見的機會,但沒有要求一定要提意見,「意見」一般理解是「看法、見解」,環諮會委員可以把對報告的質疑作為「看法」及「見解」提出,卻沒有權力或責任對報告作出「通過」或「否決」的「決定」,事實上法律規定:環保署署長是「決定」批准或否決環評報告的唯一責任人,因此環諮會委員不可能「阻礙」任何事情,批評環諮會委員的人們(有意或無意)沒有弄清楚香港法律規定的權責分配,混淆視聽

今次項目涉及城市擴大侵人優質生態環境,環諮會委員質疑環評報告的各個部份,既是履行提出「意見」的法律責任,也在守住「盡可能減少對自然的干擾和損害,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註3)的原則,為香港環境和自然生態把關,他們以行動體現習近平領導的生態文明建設以及促進相關的全社會多元生產和生活改革,指他們「無視習近平講話」,是以偏蓋全,指他們「阻礙改革」更是繆以千里。

我們還應該認識到,香港的環評影響報告制度,是符合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先進制度,在當年「經濟發展」蓋過一切的香港社會氛圍下,睿智的前輩奮力為香港建立一道保護城市環境和自然生態的防綫,在重重壓力中艱苦運作多年,超前配合習近平幾個堅持原則裏的「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甚至成為內地建設生態文明工作的參照,因此香港的環評報告制度彌足珍貴,這個制度多次阻礙地產商入侵生態敏感地方建屋發財,被他們視為寇讎,欲毀之而後快,今次是否有人借題發揮,藉機發難打倒環評度制度,值得思考,我們必須嚴密監察,千萬不可讓地產商得逞。提醒政府,習近平說:「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關鍵在真抓,靠的是嚴管」。

至於「權貴」話題,有些人把反對以生態敏感土地用來建公屋的人等同支持粉嶺高球場繼續成為少數人俱樂部,是放話人故意誤導,大概意在刺激民間的仇富心理,使民間憎恨提倡重視生態的人。這些人製造社會對立,為社會製造不穩定,很不可取,事實上我和眾多愛護自然的人都反對粉嶺高球場只由少數人享用,我們認為優秀如斯的好山好水和生態環境,應該讓香港市民共享,所以有香港中央公園的倡議(註4,得益者是全港市民。指我們為權貴服務,絕對是指鹿為馬,是莫須有的罪名。

有論者云:劏房戶上樓是緊迫需求,否決項目是忽視基層生活困苦,很不應該。這句話不是全無道理,以生態原因反對項目的人也心有戚戚,不過目前這個處境源自多年來政府未敢下大決心,收回在新界廣闊平原地上面積百公頃計的已破壞土地,用作公屋用途,只揀沒有「對手」或「惡人」的地方動手,來到此刻的尷尬不可怪罪愛護生態的人,怎樣解困就看香港政府領導層的智慧了。

解決香港的住屋問題,不應該靠破壞好山好水,應該瞄準大片已破壞土地,收地不怕惡人,這樣才符合習近平的「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精神,以及「盡可能減少對自然的干擾和損害,節約集約利用土地」這個配合「生態文明建設」和全國適用的原則,也不會招惹愛護生態人士的反對,為社會創造「和諧」,為未來香港人帶來「美麗」。

習近平:“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香港政府勉之。

 

1    王建軍,2018:論生態文明入憲後環境條款的整體性詮釋  《政治與法律》2018年第9   http://fzzfyjy.cupl.edu.cn/info/1059/10115.htm

2       習近平,2018: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原則(全國生態保護大會上講話)  見:《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三卷》359-365  外文出版社  2021

3    中央人民政府網站,20131214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舉行 習近平、李克強作重要講話  http://big5.www.gov.cn/gate/big5/www.gov.cn/ldhd/2013-12/14/content_2547880.htm

4    《草雲居》,2022814日:香港的中央公園在粉嶺高球場  https://tiandiyouqing.blogspot.com/2022/08/blog-post_14.html

2022年8月14日 星期日

香港的中央公園在粉嶺高球場


我們認識的國際大都會如紐約、倫敦,都有一個「中央公園」,提供氣氛安寧、生機盎然的廣闊空間,讓飽受生活壓力煎熬的市民有一處享受悠閒之所,放鬆,放空,吸收自然的能量,恢復神采奕奕,再投入步伐急促的生活。香港自稱「亞洲的國際大都會」,我們的「中央公園」在哪裏?

倫敦的海德公園擔當了「中央公園」的角色,面積140公頃,紐約位於曼克頓的中央公園面積340公頃,悉尼的百周年公園面積189公頃,回望香港,最出名的港島維園面積只有19公頃,面積最大的大埔海濱公園是22公頃,只是人家的零頭,相差極遠,似乎香港沒有配得上「中央公園」概念的地方。

我花了一點時間掃瞄香港地圖和衛星照片,發現我們原來已經有一片「中央公園」級數的開闊植怶,就是粉嶺高爾夫球場,分別只在目前它是球會的私人地方,不是一般意義的公園。

粉嶺高球場面積170公頃,比海德公園稍大,配得上大都會「中央公園」的期望規模。球場始建於1911年,經過百年營造,四成以上土地是樹林,其中四百多棵樹符合「古樹名木」標準,加上高球賽道綠草如茵,走在視野開揚的球場內,感覺就像回到自然的懷抱,身心舒暢。讓我們想像一下,把這片土地轉化成香港的「中央公園」,向香港公眾開放,到時大家可以公餘一家人到來散步、野餐、觀賞花草或雀鳥,或甚麼都不做,卧看藍天白雲,讓時間溜過,輕輕鬆鬆過一天,是不是想一下都開心?


粉嶺高球場位於圳河以南的平原上,南靠雞公嶺和大刀屻、東西兩個方向離開沙頭角海和后海灣約略等遠,在這個意義上正好坐落2021年政府宣布的北部都會區中央,將來建成公園很配得上「中央」兩個字,當然公園理應向全港市民開放,也可看成是香港的中央公園。

現實裏粉嶺高球場能否成為「中央公園」是未知數,但是房屋發展的壓力已漸漸迫近,前幾年市民眼見土地短缺,而面積龐大的球場卻只限「上流社會」人物出入,難免觸發基層社群的矛盾情緒,反覆要求政府收回粉嶺高球場的土地,用作興建公營房屋,以解基層居住環境惡劣之苦。

在這個背景下,2018年底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建議局部發展粉嶺高球場位於粉錦公路以東的32公頃土地,作為短中期抒緩土地短缺的選項之一,2019年政府宣布接受建議和展開具體工作,同時表明不會收回其餘140公頃作發展用途。

目前該發展項目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正由環境諮詢委員會審閱,環保署署長收到該會意見後,將作出法定的決定。環境評估報告的通過與否,本應是技術性含量很高的討論,一般人難以置喙,但是根據法例要求,所有環評報告都必須處理兩個問題:(1)項目是否必需?(2)項目有否替代方案?

我們應該注意到:2018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作出提議時,政府尚未展示決心大量收回新界的土地,土地供應步伐極慢,故此很多聲音要求向粉嶺高球會要地可以理解,但是過去幾年香港政府在收回土地方面出現了大幅度的正面變化,2019年之前五年政府只收回20公頃土地,2022年之前三年收回土地量達120公頃,還預計2027之前五年預期收回多達500公頃,,

政府提交的環評報告裏展示了項目的發展規模,只需要8公頃大的地盤,遠少於預計收地500-600公頃的新土地,因此項目完全可以在別處執行,不破壞粉嶺高球會的優美自然環境,據此推論,環評報告所提的「項目」,既不是必需,也已經有替代方案(即把屋建到以上提到的500-600公頃土地上)。從大局着眼,政府應主動取消在粉錦公路以東的粉嶺高球場土地上建屋的項目,這樣的話,環評報告就失去了意義,政府也應主動徹回並且在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的框架下,展開把粉嶺高球會轉化為北部都會區以至香港中央公園的規劃研究。

鼓勵大家努力想像粉嶺高球會成為香港「中央公園」和去那裏遊玩的開心感覺,以及以大家各自的方法告訴政府:廣大市民希望這裏將來變成位於北部都會區的香港中央公園。



2022年8月4日 星期四

無名熱帶氣旋是甚麼東西?


昨天(8月3日)下午香港天文台懸掛一號風球,有傳媒用了「忽然」來形容,隱約令人以為天文台先前沒有注意情況。

究竟這個無名熱帶氣旋是甚麼東西?其實天文台早已預告,來自東面的「高空擾動氣流」會為香港帶來風雨,這個無名熱帶氣旋就是這個擾動氣流的產品,它源自太平洋,進入中國南海後,低層遇上來自印度洋和南海的濕暖氣流,加上廣東沿岸海域海水溫度高,擾動在海面轉化為反時鐘方向的氣旋,初時風速不高,只可稱為低氣壓,直到中心最高風力加強到六級才達標成為「熱帶低氣壓」,天文台才因應發出一號信號。 

1  84日上午2850百帕斯卡(約1.5里高度)的氣流(底圖來源:香港天文台)

過去一段日子,副熱帶高壓脊由太平洋伸入華南,帶來晴天高溫天氣,在脊的南方是廣闊的東風帶,即是教科書講的「貿易風」 trade winds,東風帶裏不時有波動現象,從東往西移動,例如圖1裏的ABC三處,A就是今天的無名熱帶氣旋,B是另外一個連繫廣泛雨區的擾動,C則暫時未見甚麼雲或雨跡象。注意A受惠於來自西南方的濕暖氣流,促成大量降兩,令系統增強,B則受惠於跨赤道的氣流,同樣有利降雨和釋放能量,因此很有潛質加強成為下一個熱帶氣旋,C暫時只是東風裏的波動,有待觀察。 

2  84日上午8時雲圖,ABC對應圖2標記的系統 (底圖來源:日本氣象廳)

在與圖1差不多同時的人造衛星圖像(圖2)摽記了對應圖1裏A、B、C氣流系統的位置,讓大家作直觀的比較,東面的東西向雲帶稱為熱帶間輻合帶 ITCZ,是東風帶裏的氣候現象(將來有機會再解釋),輻合帶裏一堆一堆的雲團可以視為東風帶內波動的表徵。

以上簡單介紹了今天的氣流和衛星圖像,希望有助大家理解無名熱帶旋源自太平洋東風帶裏的波動,進入南海後因為濕暖氣流和海水溫度高而加強,天文台的預報員肯定一路緊密監察,發出一號風球視乎海面風速何時達到指標,其來有自,絕對不是「忽然」。 


2022年7月24日 星期日

熱?未來會更熱!


這幾天全民喊熱,可惜必須告訴大家,未來幾十年還要熱下去!

今年七月真的很熱,至今達到酷熱(日最高溫度33.0ºC)指標的日子達半個月,熱夜(日最低溫度28.0ºC)數字則達三分之二個月,如果大家日間走在街上覺得熾熱難捱,晚上熱得輾轉反側,不難理解。

過去

香港以前會熱到這個地步嗎?答案是:不會!以下圖表展示1950年代至今六十多年的年平均酷熱日數和熱夜日數。

 

1956-1960

1976-1980

1996-2000

2016-2020

2021

酷熱日數

15

17

8

37

54

熱夜日數

1

10

21

40

61

 


先講熱夜,1950年代我讀小學,幾乎沒有熱夜,大不了個別年頭一兩晚較熱,睡到地上就解決了,隨着全球暖化,熱夜數字穩定上升,到香港回歸前後幾年,已達一年20晚之譜,二十年後倍增至40晚,2021年更跳升至61晚,相當於兩個月,十分驚人,對於上世紀中出生的人來說,現在簡直像活在另一世界,氣候肯定變了。

至於酷熱日數,1950年代每年約15天,在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六十多年間總體上升,1990年代一度稍低,有一個說法與那段時間空氣污染較重阻擋了陽光有關,但到了2000年代區域污染問題大致解決後,全球暖化的作用重新突出,酷熱日數「報復式」飆升至2010年代後期的37日,超過一個月,2021年更躍升至54天,已經接近兩個月。

未來

現在已經熱到難捱,未來會怎樣?天文台曾經對21世紀年平均熱夜及酷熱日數有以下的推算。

年平均日數

2051-2060

2091-2100

熱夜

81

149

酷熱

52

112

 

推算的基礎是所謂「高排放情景」,有些人批評太過悲觀,認為人類會減少排放的,不幸地溫室氣排放量過去十年繼續上升,毫無縮減跡象。

請大家注意,去年(2021)酷熱日數是54天,已經超越了2050-2060的推算數字52天,即是現實比推算變得還快。還有一點:世紀末推算熱夜日數達五個月,即是整個夏天,加上春秋部份時間!

熱夜方面,以2016-2020實測年平均40晚和2051-2060時段推算為81天計,則2031-2040估計應約為60晚,但是2021年的數字是61晚,也超過推算預期,從另一角度印證暖化速率比推算來得快,世紀末酷熱日數推算接近四個月,誰人能頂得住!

我們必須認識到當年被挫評為太過悲觀的情況,已經提前出現在眼前,未來幾十年情況將會急轉惡劣,大家需要嚴陣以待。

全球大局

種種跡象顯示氣候變化和全球暖化正在循當年最悲觀的高排放情景進發,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今年初發表最新評估報告(註1):根據已知各國的減排承諾,本世紀末氣溫將比工業革命前水平上升達3.2度,遠超巴黎協議要求的2度和理想的1.5度,到時大氣層恐怕將熱到多種生物包括人類難以生存。

能夠逆轉氣候災難的轉圜餘地正在快速收縮,地球再等不了多少日子,主持編寫上述報告的科學家稱:“It’s now or never, if we want to limit global warming to 1.5C”(註2),即是不能再等了,必須立即行動。

在減少排放方面,各國政府至今仍在爭拗,虛耗寶貴時機,拖延下去可能太遲救無可救,因此今天起就需要全球人民積極自救了,原則很簡單只有一個:生活裏減少浪費能量和物質,便能減少排放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地球就可以慢慢退燒。

怕熱的人們,請立即行動!

 

1       IPCC, 4 April 2022: Climate Change 2022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 –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https://www.ipcc.ch/report/ar6/wg3/downloads/report/IPCC_AR6_WGIII_SPM.pdf

2       The Guardian, 4 April 2022: IPCC report: ‘now or never’ if world is to stave off climate disaster.  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22/apr/04/ipcc-report-now-or-never-if-world-stave-off-climate-dis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