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4日 星期日

致行政長官候選人:有關政綱的觀察和建議


給行政長官候選人李家超先生發了電郵,表達對政綱的觀察和提議,內容如下:

大局

1.     氣候變化與生態破壞導致人類生存危機,嚴重程度超越經濟及社會考慮,全球各國都醒覺及採取應對行動。

2.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註1),2012年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2018「生態文明」寫入憲法,十四五規劃把「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列為六大發展主要目標之一,甚至排在「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之前,第十一篇講明「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

3.     近幾年國家在保護生態方面的具體進程,有2018年為了保護濱海濕地全國禁止圍填海(濕地包括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註2),以及2021年底通過濕地保護法(註3)等。

2018年7月14日全國禁止圍填海的通知

4.     國家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抓手(註4),提出2060年碳中和目標,並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推動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等,香港未來發展不可再守舊追逐「量」的增長,偏離國家大方向。

5.     過去幾年香港的社會動蕩和疫症衝擊,充份顯示單講「經濟發展」不足以保障香港的安全、安穩,香港的城市脆弱性也突顯無遺,面對氣候變化和全球生態惡化,以及它們衍生的糧食供應不穩和生物安全問題等,香港必須從國家安全角度籌劃應對。

框架理念

6.     政府及全社會必須採納整全的「可持續發展」概念為政府施政的指導性政策應對氣候變化及保護生態更應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部份,才能配合國家生態文明發展目標和保障香港健康發展,長治久安。

7.     「氣候變化」正急速轉化為「氣候災難」,香港熱夜數字二十年間已上升一倍,2018年颱風山竹海水高位是警號,氣候災難遠超一般意義的「環境」問題,政府必須統合和動員行政體系的總體資源,執行整全的氣候變化應對策略,保障香港市民免受災禍,以及盡國際大都會的全球責任,有序做到2050年零碳排放,以及2050年之後達到負排放

8.     新冠肺炎疫症反映在災害面前,單靠工程硬件建設不能保障市民安全和福祉,必須擁有強大數字化基礎和跨部門溝通能力的多元運作系統,支撐防災、備災、救災、賑災、重建等,應對氣候變化同樣道理,因此政府必須調整「基本工程」的概念,以包含系統建設的「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概念,取代「基本工程」capital works概念,相應調整「基本工程儲備基金」的功能

建議

行政架構

9.     「可持續發展」概念遠超「環保」,牽涉全社會的運作,建議目前置於環境局內的「可持續發展科」轉移入「行政長官辦公室」,發揮促成行政體系所有構成部份行事均服膺「可持續發展」指導性政策的功能。

10. 應對氣候變化跨越全政府,但是多年來政府部門僅視之為邊緣議題,無動力也無資源作出匹配行動,新加坡政府在總理辦公室設置「國家氣候變化秘書處」,協調相關內政、外交、政策、計劃及行動等事宜,可供參考,建議行政長官辦公室設立氣候變化專責機構,發揮推動和協調政策和監督執行的功能。

財政

11. 建議調整「基本工程儲備基金」功能,涵蓋大型工程以外的「系統建設」,相應更改名稱為「基礎設施儲備基金」 infrastructure reserve fund

12. 應對氣候變化衝擊將需要持續多年的大型工程和系統建設,需要及早撥備,以免臨時周章,新加坡政府已有1000億新加坡元的資金方案,地理原因令香港面對比新加坡多的衝擊,包括颱風、風暴潮、海岸線長、斜坡多等,建議在「基本工程儲備基金」賬撥備5000億港元,作為保護市民免受氣候災害的工程和系統建設項目專款

氣候變化

13. 香港的二氧化碳總排放(包括輸入貨物在海外製造時的排放)高達全球250分之一,有重大國際責任作出貢獻,政府既然宣布了2050年零碳排放目標和路線圖,建議設立高級別氣候變化專責機構推動和監督執行(見第10段)。

14. 建議政府盡快展開全境檢查,釐訂短、中、長期需要工程保謢設施的受危地點,制訂按部就班的相關工程計劃

15. 近年颱風期間,大澳、鯉魚門、將軍澳、杏花邨等地的水淹事故,揭示海水上升的真實威脅,建議政府根據未來可能最高海平面高度 maximum probable mean sea-level盡快檢視香港全境海拔高度,劃出不宜建設民居的區域,尤其是香港西北部的廣闊濕地,以免市民把辛苦積累的財富,錯誤買入位於將來被海水淹浸區域的物業,招致難以承受的損失。

16. 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無可避免的海水上升,大嶼山東部興建大型人工島,將為香港大幅增添原本不存在的風險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局推算,2100年海水上升1.5的概率超過百分之一,下世紀末2200年的相應升幅是5.1。以現時海平面標準建人工島,將來要不斷加高,但是城市建成後難以加高,惟有以海堤勉強保護,但是加高海堤費用誰付將成政治爭端,不建則業主將蒙受重大損失。況且花去政府大量儲備的疫症未見了期,最終或有需要調動「基本工程儲備基金」支援,其他眾多人工鳥不應建的理由我已多番公開論述,不在此重複,強烈建議政府擱置人工島項目,不為香港人增添本來沒有的風險,既省下資金支持開發北部都會區,也為抗疫和防禦氣候災難作出財政準備

17. 實現2050年二氧化碳零排放目標,重要內容是把香港電力零碳化,未來應停止燃燒煤和天然氣,改為輸入可再生能源發的電,同時輸入在香港以外地方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製造的氫氣(即綠色氫氣),前者是既有技術,後者是急速成熟的技術,歐盟、日本、韓國、新加坡、澳洲等都已經採納綠色氫氣為步向2050年零碳排放目標的主要內容,內地也確立了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發電和氫氣能源的策略,據此向政府強烈建議,把拓展輸人可再生能源發的電和輸入綠色氫氣列為2050年零碳排放策略的核心部份,並及早向內地積極爭取未來三十年香港所需份額

18. 氣候變化有一大堆連鎖影響,等如COVID-19造成意想不到下游影響一樣,建議政府未雨綢繆,指派任務給氣候變化專責機構,研究和排查氣候變化潛在為香港帶來多元的直接和次生傷害,以便政府認清問題及規劃應對方案,減輕為香港社會和經濟造成的破壞和人命傷亡,研究亦應評估現有經濟活動的氣候韌性,以及探討可能的替代綠色經濟活動

生態

19. 大嶼山東部大型人工島違反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精神,以及偏離全國禁止圍填海的大局,繼續推行將令香港成為全國在保護濕地及海洋生態方面最落後的地方,令香港蒙羞,建議立即喊停大嶼山東部興建大型人工島項目

20. 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及緩衝區是香港重要自然資源,在生態文明建設大前提下應予大力保護,建議政府參考內地《濕地保護法》,訂定香港適用的保護濕地條例,包含米埔緩衝區及其他濕地。

21.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報告書提到通過收地建立多個濕地保育公園,與生態文明建設非常匹配,建議盡快喊停所有在米埔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其緩衝區及其他濕地的土地改劃申請,盡速開展收地工作,消除任何趕急惡意破壞的可能

22. 過去多年各處濕地發生多起亂倒泥頭雜物破壞濕地的事件,但是市民所見是部門各自為政,政府整體束手無策,以致犯事人等肆無忌憚,近日更發生泥頭倒入官地池塘惡劣事件,政府部門只能到場貼告示,放幾塊石屎交差,阻止不了破壞,建議政府嚴肅對待破壞濕地事件,責成所有該管部門合力找出有阻嚇力的辦法,大力打擊破壞濕地行為,令犯事人等付出代價,消除政府無能的印象

 

1     習近平: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2018518日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  http://www.gov.cn/xinwen/2019-01/31/content_5362836.htm

2     國務院  2018715日:國務院關於加強濱海濕地保護嚴格管控圍填海的通知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7/25/content_5309058.htm

3       生態環境  202112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  https://www.mee.gov.cn/ywgz/fgbz/fl/202112/t20211227_965347.shtml

4     國務院  20211027日:《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  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27/content_5646697.htm

 

2022年4月23日 星期六

地球日給香港的禮物:沙羅洞長遠保育邁進大步


昨天(4月22日)地球日,香港得到一份禮物,生態價值僅次於米埔濕地的山中濕地沙羅洞,終於見到長遠保育的曙光,政府宣布與該處大幅土地的私人業權人,就沙羅洞非原址換地條款達成協議,政府以山腳一幅土地換得沙羅洞私人土地,結合該處的官地,組成超過50公頃的沙羅洞土地,由政府進行長遠保育計劃(註),從此不再受地產威脅 

這是香港自然保育史的重大一步,重要性跟以下兩項不相伯仲:

11976年米埔沼澤宣布成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22000年阻止架空鐵路跨過塱原濕地


四十多年前,由於民間反對錦繡花園建入米埔沼澤,促成政府把該地逐步升格為保護區,以及日後成為世界知名的候鳥聖地和重要的拉姆薩爾濕地,讓無數香港人得以親灸自然,心生歡喜而愛護自然,也為內地培育不少自然保護區人員,成為香港這個國際都會的名牌。二十年前的保護塱原濕地運動,間接衍生2004年「新自然保育政策」,並藉政策的「管理協議」安排,塱原得以維持特有的內陸農耕濕地價值,2019政府更啟動在塱原興建「自然生態公園」,維護生態價值及濕地農耕文化,成為香港城市一道自然與農耕共融的風景線。

 

沙羅洞是大埔北面大山中的盆地,是香港唯一四面環山的高山濕地,濕地耕作加上清澈溪流,盛產蜻蜓,物種之多香港稱冠,1997年已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可惜一直沒有列入八仙嶺郊野公園範圍,七零年代村民陸續遷出,土地售予地產商後,生態面對一次又一之的地產發展威脅,幸得有心人重複阻截,2004年「新自然保育政策」確定它作為米埔之後第二重要生態點的地位,為了長遠消除地產威脅,2012年香港鄉郊基金向政府提議,以「等價非原址換地」概念取得地產商在沙羅洞的土地,以及併入官地組成生態保護區,蘊釀十年,牽涉不斷的溝通和遊說,也感謝有心的官員不懈努力,衝破難以想像的障礙,來到今天與地產商達成協議這一步。

 

2012年香港鄉郊基金與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會面

提出「非原址換地」方案保育沙羅洞,時任主席鍾逸傑(右四),林超英(右三)

 

這段新聞在主流媒體沒有得到顯眼的報道,但是它反映了政府思維的重大轉變,以前提倡政府為了「自然保育」而「收地」,恐怕會被視為天方夜譚,根本沒有人理睬,但是隨着歲月遷移,關心自然的團體和朋友一年復一年的推廣宣揚,愈來愈多人走入自然親身感受,社會形成重視自然生態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漸漸潛移默化政府內做事的人們,感受到生態保育是回應時代需求的必要施政方向,在這個背景下「非原址換地」這樣「離經叛道」的方案才得以因自然保育而行。


愛護自然的朋友們,願望大家從這堆或許沉悶的故事感受到堅持的作用,每天的努力、往往看不到世間有任何變化,但是積累的力量最強,水滴石穿,時機來到時,不可能也變成可能,保育自然,費心費力,不過見到生命在保護區得以抒展,就是我們最佳的獎勵。


沙羅洞土地劃為保育用途是起點,此後還有大量工作要做,願望社會共同參與,一起成就下一個米埔級的保育傳奇。

 

        香港政府新聞稿,2022422日:以非原址換地長遠保育沙羅洞的最新發展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204/22/P2022042200540.htm

2022年4月5日 星期二

回南天牆壁出水的原理


上星期我家的冼衣機壞了,檢查發覺電力供應正常,但是按鈕不能發揮作用,顯然是內置的線路板在潮濕天氣裏短路,造成損害。之前幾天,香港處於「回南天」,牆壁和地板都凝結了大量水珠,甚至蔓延成片,不少人以為水從牆壁和地板滲出來,因此形容這個現象為「出水」,大概洗衣機殼內也出了水,而水是導電體,引致電流去了線路板上錯誤的地方闖禍。

有人問我為甚麼有時相對濕度很高卻沒有出水,反而間中濕度稍低會大量出水呢?簡單的解釋是:要看出水的日子之前幾天是否曾經冷過幾天。以下藉最近這個案例談談。


附圖橙色線是每天的最低氣溫,藍色線是露點溫度,「露點」的意思是:如果空氣溫度低過這個數字,空氣就裝不下內裏的水氣,部份會被逼出來,凝結成露珠般的水點。

319日至21日天氣溫和,空氣溫度高於露點,不會有水珠形成,22日和23日形勢逆轉,平均相對濕度分別為93%94%,每天部份時間氣溫低於露點溫度,空氣出現水珠成為霧或薄霧,但是牆壁會出水嗎?答案是不會,原因是已經連續數天溫度高,「暖氣」深入牆壁數厘米,就算23日香港換了清涼空氣,牆壁還記憶着幾天以來20多度的溫度,潮濕空氣走近會加熱到高過露點溫度,所以水氣不會在牆上凝結成水珠。

到了24日香港繼續清涼潮濕,牆壁也開始轉涼,但是跌不到清涼空氣的露點溫度,依然不會出水,25日出現了大轉變,來自南海的暖濕空氣抵達香港,平均氣溫和露點溫度比前一天都跳升超過5度,今次牆壁反過來記憶了前兩天20度以下的溫度比露點低很多,所以雖然平均相對濕度是90%,比之前幾天還低,但是空氣碰上牆壁卻被迅速冷卻,跌至露點以下好幾度,大量水氣被逼凝結成水珠附在牆壁上有如「流汗」」,同樣原理地板也形成大灘的水,造成「出水」現象。

簡單地說,回南天出水的條件是:先有幾天低溫天氣把牆壁冷卻,即廣州話「凍到入心」,後有暖濕氣流從南海到來,春天的乍暖還寒,正好提供這樣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