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舉行會議,教育局局長繼續聲稱教育局有「權」指令官中減班,又指由於學生數目減少,因此減班不影響學生進入心儀學校的機會(數學上稱為「概率」)。
其實英皇書院事件的核心問題在局長的誠信。
去年減班計劃推出時,局長公開說明是「自願」,後來在英皇書院變成「指令」和「強逼」,言而無信。2月24日在學校管理委員會明明白白是「指令」和「強逼」,次日局長在公開場合眼也不眨地說「當然是自願減班」,唉!這比言而無信更厲害一層,是與事實不符啊!�有更�害的是:當記者問有否講大話,得到的回覆是:「沒有講大話,怎會講大話」。
先不論局長聲稱的「權」是否存在,一次又一次說話與事實不符,而且為時伸延長達數月,不是偶然的失憶,市民怎能饒恕?中央人民政府怎可以接受?
數學本來是局長的專長,但是不知何故,今次他弄錯了。由於祇是中一級有五班的中學被要求減班,如果仔細計算一下,便知道小六同學進入減了班的心儀中學的概率比以前降低,而不是局長直覺以為的沒有變化。
為了讓局長知道我們不是「口輕輕」 (他以前曾經這樣罵過我們),詳細的計算見附圖,如果有甚麼錯誤之處,請大家指教。
大家特別要注意一件事,因為減班學校名單在自行收生之後才落實,今年由電腦分配進入英皇書院等減班學校的名額跌幅很大(以前的網誌文章有計算過,不再重複),打算原區就讀的同學最受影響,我認為受影響的小六同學和家長,完全有理由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教育局在收生過程中進行減班申請和決定是行政失當。
有關的計算頗為簡單,可惜局長活在「權」的世界裡,捉摸不到(或者不屑看)現實世界,繼續聲稱減班不影響學生進入心儀學校的機會。
學習數學的人重理性,講邏輯,尊重客觀事實。很難想像眼前的局長是數學出身的,可能畢竟是很久以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