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3日 星期二

施政報告意見:發展核心綱領、財政、生態、氣候變化、災難風險

今天就施政報告向行政長官遞交了意見書,內容涉及發展核心綱領、財政、生態、氣候變化和災難風險,關心香港,難免意見多多,長文慎入。

          +          +          +          +          +          +          +

施政報告意見:

發展核心綱領、財政、生態、氣候變化、災難風險

建議

發展核心綱領和財政

1.     施政必須緊貼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雙碳目標」等核心綱領,透過宣講提高行政體系官員的認識。

2.     擴大「基本工程儲備基金」capital works reserve fund的功能,涵蓋土木工程以外的「系統建設」(如數字化的災害管理系統),相應更改名稱為「基礎設施儲備基金」 infrastructure reserve fund

3.     在「基本工程儲備基金」賬預留5000億港元,作為保護市民免受氣候災害的工程和系統建設項目專款

生態

4.     配合國家保護濱海生態,擱置人工島項目,省下資金支持開發北部都會區和應對氣候災難的工程及系統。

5.     配合國家保護濕地生態,把新田和三寶樹濕地剔出新田科技城規劃,以河套港深合作區東南方的鐵坑及鷓鴣坑一帶二百公頃政府土地置換。

6.     配合保護濕地國策和十四五規劃,擴大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至現有濕地保育區,連同深圳福田拉姆薩爾濕地,共建大灣區最強濕地保育基地。當務之急是把濕地保育區轉劃為濕地保育公園向漁農自然護理署提供充分人力與財政資源展開管理。

7.     盡速開展濕地公園相關收地工作,以及停止處理所有濕地保育區及濕地緩衝區的土地用途改劃申請。

8.     參考內地《濕地保護法》,訂立香港適用的保護濕地條例,包含米埔保護區、濕地保育區及其他濕地,這項工作與第14段建議把西北部廣闊濕地劃為「不宜興建民居地區」相輔相成。

9.     宣示打擊破壞濕地行為的決心,責成該管部門合力以具阻嚇力的手段,遏止違法填塘歪風

氣候變化

10. 通盤研究氣候變化對香港的直接和種種連鎖影響,訂定整全的氣候變化適應策略和災害管理系統。

11. 為了管控災難風險,建設香港必須防禦氣候變化下極端天氣及海水上升的衝擊:

a.     不增加本來沒有的風險 (例如:人工島及新田科技城濕地部份)

b.    提高城市抗災韌性

12. 按照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末來氣候推算,持續更新各種工程設計指標,並遵循該委員會指引,以參數長期變化的推算上限作為計算設計指標的適用數值。

13. 盡快進行全境排查,辨識氣候變化之下特別需要保謢的高風險地區,尤其是高價值資產集中和水淹高危的地區(如中環金融區),擬訂相應工程計劃及備災方案。

14. 盡快辨識低海拔的沿岸地區,尤其是香港西北部的廣闊濕地,劃定「不宜興建民居地區」

15. 把輸人可再生能源電力和輸入綠色氫氣列為2050年零碳排放策略的核心部份,及早向內地積極爭取未來三十年香港所需新能源份額,同時推出政策和措施,保障基層市民在能源過渡期有可負擔的電力,支持起碼的生活。

16. 以系統思維建立與新時代匹配、貼近民間需要的跨部門災害管理系統,包含數字化的數據搜集、智能化的分析、決策和指揮系統等,支撐防災、備災、救災、賑災、重建等。

17. 在氣候變化背景下,訂定長遠規劃,保障食物和各種物資的長期穩定供應,強化醫療系統承受壓力的韌性等

18. 評估香港社群和經濟活動的氣候韌性,以及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框架下探討替代舊有經濟模式的綠色發展模式。


背景資料

國家大局

生態文明建設、「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

19. 全球氣候變化與生態破壞導致人類生存危機,嚴重程度超越經濟及社會問題,各國都醒覺及採取應對行動,我們國家以「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施政的核心綱領,香港理當遵循

20. 「生態文明建設」2018寫入國家憲法,十四五規劃把「生態文明建設」列為六大發展主要目標之一,甚至排在「民生福祉」之前

21. 2022年二十大報告和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2023年進一步闡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品質發展階段」(註1),有些香港人望文生義以為「高品質發展」指高新科技的經濟活動,這是錯誤的,關鍵在「綠色化」和「低碳化」,必須注意二十大明確指出「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且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生態文明建設也必須追求高質量」(註2

22. 2023年國務院發布《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白皮書(註3),確認「中共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必須指出:歷史顯示「發展與生態平衡」的說法最終往往是生態被犧牲,國家現在的治國原則是「生態優先」,再不容以「發展」之名搞生態破壞,特區政府需要深入認識,

生態

23. 國家在保護生態尤其是濕地方面非常進取,為了保護濱海濕地,2018年起,除了黨政軍三方共同批准的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全國省市不得圍填海(濕地包括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域)(註4),2021年底通過濕地保護法(註5

24. 十四五規劃第三十七篇,明確全面保護自然岸線,整治修復濱海濕地2萬公頃,粵港澳大灣區列為重點地區之一。

25. 2022年我國擔任拉姆薩爾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主席和《濕地公約》常委會主席,深度參與和領導公約重要事務,習近平大會致辭時強調了「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和「擴大國際重要濕地規模」,又宣布「保護4條途經中國的候鳥遷飛通道」和在深圳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註6

26. 2022年我國擔任《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屆締約方大會主席,主導通過《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其中目標三:「到 2030年至少30%沿海和海洋區域」得到有效保護,就此中國建立了「全球濱海論壇」,2023年在江蘇鹽城召開國際會議,彰顯保育概念由傳統「濕地」擴闊至「濱海」,以及國家以行動領導全球保育濱海的決心

氣候變化

27. 2020年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向全世界宣布中國將採取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即是「雙碳目標」

28. 國家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註7),提出2060年碳中和目標,並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推動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等,必須注意「節約」和「集約」兩個關鍵詞,香港未來發展不可再走追求「量」但是傷害自然生態的粗放型經濟發展舊路,否則偏離國家大方向。

香港情況

施政理念

29. 香港特區對「生態文明建設」「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認識,處於起步階段,有需要盡快提高,更需盡早融入施政的核心綱領。

30. 近年氣候變化逐漸得到政府施政的留意,初見高層次視野,但是保育生態則長期處於邊緣,欠缺高層次政策和必要的資源支援,各部門只是勉強做不得不做的相關工作,與近年國家上下一心大力保育生態形成強烈反差,使得香港在全國範圍內變得非常落後。特區必須堅定地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施政核心綱領,讓保育生態和應對氣候變化成為施政的核心內容,才能配合國家生態文明發展和保障香港社會健康發展,安全安定。

生態

31. 2021年公布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宣示「城鄉共融」和「積極保育」的規劃原則,形成獨特都市景觀,重點行動項目包含「促成環境容量提升、跨境生態走廊、為保育而收地,有效及高效執行《策略》」,又清晰表明以收地方式在毗連后海灣及深圳地區建立濕地保育公園,《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與生態文明建設非常匹配,是特區政府近年最佳傑作

32. 新界西北部的廣闊濕地具有世界性及全國性重要意義,米埔內后海灣是我國最早的拉姆薩爾國際重要濕地之一,更長期成為全國保護濕地人員的培訓基地,但是周邊的濕地保育區和緩衝區多年來不斷受地產項目侵擾,以及非法亂倒泥頭雜物破壞長期觀察數據顯示水鳥群體顯著下降,新界西北部濕地急需整治修復,以配合十四五規劃的要求

33. 20216月宣布的新田科技城規劃範圍,控制在《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規劃裏大型濕地保育公園以南地區,展示政府理念與行動一致,令人讚賞。但是20235月曝光的新田科技城規劃範圍在未有詳細論證的情況下覆蓋面積大增,而且「創新科技園區」從原規劃位置轉移入濕地(圖1)。

1  新田科技城20212023規劃範圍比較圖


34.  「創新科技園區」新選址佔用與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接壤的濕地保育區和緩衝區,毀掉《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宣示的「積極保育」原則和「促成環境容量提升」重點行動,又在毫無論證及公開宣示的情況下廢掉行之多年的「濕地零淨損失」政策,兩者均嚴重破壞政府威信。

35.  從國家角度看,2023年規劃明顯破壞濕地生態,所謂在餘下濕地增加生態功能作出補償違反習主席「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的要求,違反十四五規劃整治修復大灣區濕地的要求,也從根本處違背國家保護全國濕地的國策藉「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之名大舉破壞濕地,損害「高質量環境」,與國家「高質量發展」逆向而行,更遠遠偏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36. 根據香港觀島會資料,受新田科技城建設影響的新田及三寶樹魚塘濕地,錄得「瀕危」黑臉琵鷺全球種群1%以上,已符合《濕地公約》列為「國際重要濕地」的條件,數據也顯示東面的蠔殼圍濕地也是黑臉琵鷺的棲息覓食範圍,根據國家「擴大國際重要濕地規模」的策略,應即與國家溝通並按《濕地公約》程序申報新田、三寶樹和蠔殼圍為「國際重要濕地」,作為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的擴充部份,連同深圳福田拉姆薩爾濕地,與內地共建大灣區最強濕地保育基地

37. 在國際重要濕地申請完成之前,為了消除業主或地產商趕急惡意破壞的可能當務之急是把濕地保育區盡快轉劃為濕地保育公園向漁農自然護理署提供充分人力與財政資源進行管理工作,根據過去經驗,保護濕地重點在管理,不在大型工程,因此濕地公園成立不需要等待任何土木工程上馬政府必須盡速開展相關收地工作以及停止處理所有濕地保育區及濕地緩衝區的土地用途改劃申請,消除各方人馬「先破壞,後改劃」的動機

38. 亂倒泥頭雜物破壞濕地的事件多年來多次發生,犯事者理應嚴懲,但是市民所見是部門各自為政,政府束手無策,犯事人等逍遙法外,肆無忌憚,近年更發生多次泥頭倒入官地及私人池塘的惡劣事件,嚴重傷害政府形象,政府應宣示打擊破壞濕地行為的決心,責成該管部門合力以具阻嚇力的手段,遏止違法填塘歪風,修復政府形象

39. 交椅洲人工島項目牽涉在我國濱海大規模填海,違反目前國家保護濱海濕地的國策,不能以「國務院通知不適用於香港特區」這種純法律觀點迴避。全球和國家目標是至2030年保護30%濱海,此時反過來把濱海填掉興建人工島,將令香港成為保育濱海全國最落後地區和國際的笑柄。政府理應遵循家生態文明建設核心施政綱領和認真配合國家保護濕地和落實《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保護濱海的要求,擱置人工島項目。

氣候變化

40. 交椅洲人工島項目也漠視已知的氣候風險:氣候變化將帶來無可避免、幅度頗大和連綿數世紀的海水上升,我於202349日在明報發文詳細講解了海水上升的科學,並指出發展局犯了科學錯誤(註8),興建大型人工島將為香港大幅增添原本不存在和愈來愈巨大的氣候風險,違反災難管理的基本原則,只此理由項目就足以論證人工島項目理應擱置。

41. 新田科技城現規劃內佔用濕地部份位於深圳河河口洪泛平原,直接面對颱風風暴潮和氣候變化下海水上升的風險,也面對來自深圳河上游的暴雨洪水和深圳水庫排洪的額外風險。把創科密集的財富安置在濕地和暴露在如此高風險之中,選址十分不智,據知目前工程方案為把整個濕地園區填高至7米,除了工程造價極高,也為周邊地區包括上游深圳城市增加水浸風險,是自己安全,人家捱風險的自私行為。建議政府認真研究張量童先生的建議,把創新科技園區置換至河套港深合作區東南方的鐵坑及鷓鴣坑一帶二百公頃政府土地(註9),既消除水浸風險和避免破壞生態,又有毗鄰河套港深合作區的地利,是多贏方案。

2  張量童先生創科園區換置土地方案(註9


42. 多年來地產商不斷嘗試藉改劃土地用途,把房地產項目推入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濕地保育區和緩衝區,但是濕地將是氣候變化、海水上升首當其衝的地區,在此處建住宅區將製造本來沒有的風險,海外風險評級機構已經把個別濕地邊緣的地盤記為「紅旗」高風險級別(註10),市民隨時會把辛苦積累的財富,錯誤買入將來被海水淹浸區域的物業,招致難以承受的損失,政府必須防止這種不幸情況出現,為此建議政府把高風險地區尤其是西北濕地列為「不宜興建民居地區」

43. 20239月的颱風和暴雨事件,警示氣候變化為香港帶來愈趨頻繁的極端天氣(包括高溫、風、雨、風暴潮高水位等),既有的基礎建設將不足以應付新的氣候狀態應對氣候變化衝擊將需要持續多年的大型工程和先進周全的災害管理系統,必須及早認定備用資金,新加坡政府早有1000億新加坡元的資金方案,地理原因令香港面對比新加坡多的衝擊,包括颱風、風暴潮、海岸線長、斜坡多等,香港需要作出同量級(5000億港元)甚至更大的專項備用資金

44. 最近二十年,香港酷熱日數和熱夜天數飆升倍計,全港市民都感受到候變化的實質影響,基層市民居住環境侷促,暑熱壓力特大,容易觸發長期病患令老弱市心身體變差,日間露天工作的勞動人口則容易中暑及因疲倦引致意外、造成工傷,這些轉變都會持續增加醫療系統的負擔

45. 香港政府訂立了2050年零碳排放目標,重要內容是把香港電力零碳化,未來需要停止燃燒煤和天然氣,改為輸入可再生能源發的電,同時輸入在香港以外地方利用可再生能源製造的氫氣(即綠色氫氣」)用來發電。未來三十多年香港和全國各地將同步進入零碳過渡期,取得新類型能源供應的競爭將非常激烈,特區必須未雨綢繆,及早與內地溝通,爭取保障香港所需的份額,確保香港社會能夠可持續運作。

46. 由於全球的新能源需求與供應不易平衡,未來二三十年需求、供應與價格都存在高度不確定性,電力及其他燃料價格有機會大幅起伏或飆升,政府必須及早推出政策和措施,保障基層市民得到生活所需的免費最低電力額度,有如食水供應有免費的額度,支持起碼的生活。

47. 氣候變化又影響世界各地的糧食生產以致其他物資的供應和運送,香港是倚賴大量入口物資的城市,存在高度脆弱性,市民將會面對食物及其他物資供應不穩和價格大幅起伏的生活困難,政府必須仔細檢視和制訂應對預案

跨部門事宜

48. 「氣候變化」正急速轉化為「氣候災難」,氣候災難遠超一般意義的「環境」問題,對社會有多元衝擊,有認識才有對策,政府必須進行通盤研究,認定氣候變化對香港的直接和多元連鎖影響,訂定整全的氣候變化適應策略,動員和統合行政體系的總體資源,保障香港市民免受或減少極端天氣的直接災害及衍生的二次災害(如停電、停水、停通訊、停交通,供應鏈等)。

49. 新冠肺炎疫症和近年的颱風、暴雨,顯示面對新時代災害,單靠傳統土木工程不能保障市民的安全和福祉,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尤其是極端天氣,政府需要以系統思維建立與新時代匹配、貼近民間需要的跨部門災害管理系統,包含數字化的數據搜集、智能化的分析、決策和指揮系統等,支撐防災、備災、救災、賑災、重建等,這件事不易辦,應及早開展籌備。

50. 現代城市如香港的運作非常複雜,又十分倚頼外來物資供應,在未來氣候災難情景下,社會很多環節都遭受壓力,政府尤其需要作出長遠規劃,保障食物和各種物資的長期穩定供應,強化醫療系統承受壓力的韌性等,包括訂定具體目標和策略,以及擬訂各種突發事故的應對預案

51. 香港也應盡國際大都會的全球責任,為緩減氣候變化作出貢獻,建議政府2050年零碳排放目標細化為各個社會和經濟範疇的具體目標和策略,過程中政府政府無可避免需要評估香港社群和經濟活動的氣候韌性,以及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框架下探討替代舊有經濟模式的綠色發展模式

 

1       中央人民政府  2023718日: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7/content_6892793.htm

2       【光明論壇】2023728日: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1/2023/0728/c40531-40045409.html

3       國務院  2023119  《新時代中國的綠色發展》  https://www.gov.cn/zhengce/2023-01/19/content_5737923.htm

4       國務院  2018715日:國務院關於加強濱海濕地保護嚴格管控圍填海的通知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7/25/content_5309058.htm

5       生態環境部  202112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  https://www.mee.gov.cn/ywgz/fgbz/fl/202112/t20211227_965347.shtml

6       中央人民政府網,2022115日:習近平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開幕式上的致辭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727888.htm 

7       國務院  20211027日:《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  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27/content_5646697.htm

8       林超英  明報  202349日:人工島:發展局搞錯海水上升的科學 https://news.mingpao.com/pns/%E5%89%AF%E5%88%8A/article/20230409/s00005/1680973142030

9       張量童  灼見名家  2024822日:新田科技城的備呔方案──回歸河套創科園的初心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E6%96%B0%E7%94%B0%E7%A7%91%E6%8A%80%E5%9F%8E%E7%9A%84%E5%82%99%E5%91%94%E6%96%B9%E6%A1%88%E2%94%80%E2%94%80%E5%9B%9E%E6%AD%B8%E6%B2%B3%E5%A5%97%E5%89%B5%E7%A7%91%E5%9C%92%E7%9A%84%E5%88%9D%E5%BF%83/

10     Bloomberg, 202129日:Property Tycoons Ignore Flood Risk on Hong Kong's Last Frontier.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features/2021-02-08/hong-kong-property-developers-ignore-new-territories-flood-risk

 



2024年8月16日 星期五

從全國生態日說起: 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 城市邊界


8月15日是全國生態日,讓我們看看「國家」是怎樣對待「生態」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現在人人都會講,但是具體有甚麼內容、有甚麼行動?

2023年《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白皮書:「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本月初出台的中央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註1)在「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一段這樣說:「嚴守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 加快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在「推行綠色規劃建設方式」一段這樣說:「嚴守城鎮開發邊界,控制新增建設用地過快增長,保護和修復綠地、水域、濕地等生態空間」。

回顧香港,我們是甚麼情況?

國家現在講「生態優先」,我們香港仍然只聽到所謂「發展與生態平衡」而結果總是生態被破壞給發展讓路,或者有人說:「不對啊,有補償啊,甚至會把生態價值提高」,對不起,「生態優先」之下本來就不能破壞生態,根本就談不上「補償」

國家講「嚴守生態保護紅線」,香港則在闖紅線。為了支援米埔-內后海灣國際重要濕地,多年前香港規劃了濕地保育區和濕地緩衝區,它們的邊界,即是內地的紅線,官民共同苦守數十年,成功阻止地產商無數次闖入搞破壞的企圖,但是今年忽然解禁,任由「新田科技城」闖入,百頃有國際重要性的魚塘濕地將會消失,在習主席向全世界公開宣布保護的候鳥遷徙路線上南來北往的候鳥,將會失去重要補給基地,嗚呼!

國家講「嚴守城鎮開發邊界」,這一條也許大家比較陌生,其實早在習主席當政初期,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註2)就已經提出了「提高城鎮建設用地利用效率」的主要任務,要求「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甚至提出「減少工業用地」,關鍵詞是「集約」,即是不浪費土地。中央早已預見城鎮有衝動輕率擴張和侵佔農地和自然生態,重複不斷地控制城鎮外擴,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明確要求:「要堅持集約發展,樹立 精明增長緊湊城市 理念,科學劃定城市開發邊界」(註3),以「城鎮開發邊界」概念遏止城鎮無序蔓延。今天我們香港見到的是:2023年新田科技城在毫無論證之下忽然擴大300公頃,與月初中央文件的「控制新增建設用地過快增長」逆行,另外又不用廣布新界、已經搞爛的鄉郊棕地,反而徵用高生態價值和有養魚文化價值的魚塘濕地,越過香港生態紅線,又與文件裏的「保護和修復濕地」相反,既不集約又傷害生態與文化的無序城市擴張,是魯莽的越界舉措。

城市應該集約發展,不應無序蔓延進入魚塘濕地

全國生態日提醒我們人類社會不能沒有自然生態的支撐,回顧香港,我們認識這個道理嗎?我們懂得「生態優先」嗎?我們言行一致嗎?

全國生態日,組織聚會慶祝之外,香港還能夠做些甚麼實事嗎?我們能否多走幾步,為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積極貢獻,例如把現有濕地保育區納入米埔-內后海灣國際重要濕地?這樣我們才算與國家同步,與全國同胞一起努力,建設美麗中國。

1       中央人民政府  2024811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  http://big5.www.gov.cn/gate/big5/www.gov.cn/zhengce/202408/content_6967663.htm

2       中央人民政府  20131214日: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舉行  https://www.gov.cn/ldhd/2013-12/14/content_2547880.htm

3       新華網  20151222日: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22/c_1117545528.htm

2024年8月13日 星期二

香港必須學懂「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2024812施政報告諮詢會發言記錄: 

今天的關鍵詞是「可持續」和「優質生活」,國務院2023年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白皮書開宗明義講:「良好生態環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礎、人民共同的期盼。綠色發展是順應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註1),注意:發展不只是講建樓、建橋、建路,香港社會包括政府需要學習和認識從國家角度看「可持續發展」。

2021年宣布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是政府多年來的典範傑作,確認了「城鄉共融」、「積極保育」原則,香港鄉郊基金和很多朋友大力支持,我們主張政府堅守《策略》裏的原則和行動項目

國家已經進入生態文明建設新時代,習主席尤其重視濱海和濕地的保育(註2),2023年他更具體講了:今後5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註3)。這個時候我們填海造人工島破壞海洋,新田科技城為濕地生態帶來前所未見的沈重打擊,香港將成為全國最落後的地區,令人心痛。

《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白皮書清晰表明,國家現在講「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這個背景下,破壞自然生態的粗放型經濟發展完全不能接受,連講「發展與生態平衡」也落後於形勢!

圖片鳴謝:大城誌  https://hkcitycreation.com/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必須「生態優先」,建議政府認真考慮:

1. 擱置大嶼山人工島

2. 從新田科技城規劃移除魚塘濕地部份

3. 盡快收回用作建設濕地保育公園的土地

4. 盡快成立三個濕地保育公園(現計劃要等到2039年或以後,即是15年後,時間實在太長,我應該等不到了)

其他建議和較詳細論述將以書面提交。

 

1     國務院  2023119日:《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白皮書  https://www.gov.cn/zhengce/2023-01/19/content_5737923.htm

2     中央人民政府  2022115日:習近平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開幕式上的致辭  http://big5.www.gov.cn/gate/big5/www.gov.cn/xinwen/2022-11/05/content_5724843.htm

3     新華網  2023718日: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  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https://news.cctv.com/2023/07/19/ARTI5v71XsPltEorI52iV8ck230719.shtml

2024年7月12日 星期五

講國策竟然是「騎劫」?


昨天(711日)偶然發現一篇網上奇文,題為「環團騎劫國策以令特區政府」,介紹了環團對新田科技城佔用和破壞重要濕地的原因,即是「至少違反五項國家和大灣區生態保育方」,以及「深圳早已把毗鄰新田的深圳灣列入生態保育紅線,項目勢必損害區內生態」,我想誰都應該擁護國家保育政策吧,估不到作者筆鋒一轉,稱部份環團2019年的言論「荒謬絕倫」,質疑它們是否真的支持國策,甚至在文章標題用上「騎劫國策」的嚇人詞句。

必須指出:施政須論證,論證須講道理。國家政策是客觀存在的,全體人民都可以引用,豈能說某人不可以談國策,或者他們談了也無效,這是對人不對事,對政策的論證毫無裨益,甚至是有害的。

我在城規會上發言(右下角)  鳴謝:獨立媒體錄像

莫名其妙地我也被捲入抹黑,雖然作者客觀報道了我在城規會上的發言(參看我的網誌《草雲居》或網上錄像,註1-2),如「推動新田科技城徵用濕地,是搞「大香港主義」、「香港例外主義」,既不利與內地關係,更讓外國勢力借題發揮,污蔑國家領導全球保護濕地的努力,損害國家聲」,但是他沒有讓讀者知道我的看法背後的嚴謹基礎,作者只是藉顛覆政權案法官的說話,影射我(和環團)是「投機愛國」,貶低我們提出國策言論的誠意。

首先用到「騎劫」一詞,淪於口號吶喊,是對理性討論的侮辱,對積極論證無益,對政策的完善不利。

其次影射我「投機愛國」令人傷心。我的愛國源自父母教導,自小已然,大學時期參與法定中文運動,上世紀七十年代入職天文台後相信是政府最早中文簽名的「官員」之一,改革開放後我大力促進兩地氣象人員交流和支援內地氣象事業現代化,並促進了內地和台灣同行突破性地在香港破冰交流,回歸前執行了天氣信息先發中文、後發英文,以實務突顯中文在香港的地位,退休後捐款在內地建學校、資助中、大學生等,這樣也算「投機愛國」,我無話可說。

最寃枉的是前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和他的前政治助理區詠芷,在垃圾徵費引起社會廣泛討論期間,他們寫了文章支持政府,提到「配合國家「綠水青山」可持續發展政」和「國家領導人也倡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不知何故,都被奇文作者揶揄與環團和民主黨「異曲同工」,影射為「投機愛國」。真心無法明白,為甚麼以全國都知道的核心治國理念支持香港政府政策都會被誣衊?這樣都會搞錯?

事實上,413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綠發會」)在微博談論「新田科技城」佔用濕地和填埋其中90公頃,表示「明顯違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加強濕地保護修復開展濱海濕地跨境聯合保護的要求綠發會是全國性公募基金會,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的社會團難道他們也是「投機愛國」?

環團、我、黃錦星和區詠芷都是為了香港美好未來發言,以國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指導思想為基礎發言,是國家政策論證的正常狀態,沒有理由被打到政府的對立面。

向奇文作者請教:發表言論批評政府某些措施就是「敵人」,就是「不愛國」嗎?他知道內地的重大政策和施政措施,都是經過重重論證,把問題透徹理解後,才拍板定案的嗎?

愛國應該廣泛連繫群眾,不能自稱「愛國」就無的放矢,傷害廣泛群眾的愛國情懷,製造本來不存在的人民內部矛盾。謹與奇文作者共勉。

1     《草雲居》,202473日文章  https://tiandiyouqing.blogspot.com/2024/07/202472.html

2     獨立媒體錄像:城規會新田科技城公聽會(202472日)第一部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gYxNqdtACU   (我的正式十分鐘發言 於2時23釖5秒開始,委員問我問題4時16分50秒,我的回應於4時26分0秒開始)

2024年7月3日 星期三

2024年7月2日城市規劃委員會就新田科技城發言

各位委員,早上好。

首先聲明,我不是「環保分子」,我的身份是愛國者、熱愛香港人士、科學家、資深自然觀察者、關心香港與內地關係人士。

我十分支持香港打破地產利益固化藩籬,以創新科技為發展基礎,我反對的是新田科技城的「創新科技園區」佔用濕地,而且緊貼「米埔-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損害其生態功能。

在國家新時代裏,生態處於關鍵地位,國家對濕地高度重視,目前的規劃違反國家政策及與周邊地方的協議,通過的話,等同「大香港主義」和「香港例外主義」,不利香港和內地的關係。

「一國兩制」是特區的根本,二十大報告強調:「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最高原則。」即是說:「一國兩制」要求香港在多元範疇為國家作出貢獻。

安全

先講「安全」。各位請注意:改革開放初期粗放型經濟發展造成傷害人民的污染和生態災難,痛定思痛,「生態安全」成為了「國家整體安全觀」的構成部份,破壞濕地生態是破壞國家安全的行為

2018「生態文明」寫入中國憲法,與物質文明並列(註1),國務院的職權修訂為:「領導和管理經濟工作和城鄉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工作並列。生態在國家施政裏佔有關鍵位置。

高質量發展

現在講「發展」。在習近平領導下,中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2022年二十大確立「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香港有些人望文生義,把創新科技經濟活動當作高質量發展是錯誤的。

2023習近平指出今後5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要求「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和「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品質發展(註2),同年《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白皮書確定「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註3)。

新田科技城規劃大幅破壞高生態價值的濕地,在「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毀壞「高質量環境」,絕非高質量發展,而是極大的諷刺

濕地 - 國家角度

現在談濕地的國家角度。國家保護濱海濕地,非常進取,2018年起,除了黨政軍三方共同批准的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全國省市不得圍填海,十四五規劃則明確整治修復濱海濕地2萬公頃,粵港澳大灣區列為重點地區之一。

各位委員請注意:位於深圳河口平原的魚塘是「圍海」得來的,水位基本上與海面等高,填掉它們相當於「填海」,是全國禁止的工程,有官員聲稱國務院的禁止圍填海通知不適用於特區,但是我們應否躲在「兩制」盾牌後面,破壞「一國」的保護濱海濕地國策?

濕地 - 國際角度

至於國際角度,2022年我國擔任《拉姆薩爾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主席國和《公約》常委會主席,積極深度參與和領導公約重要事務。習近平大會致辭時強調了「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和「擴大國際重要濕地規模」,又宣布「保護4條途經中國的候鳥遷飛通道」(註4往魚塘裏多丟幾條魚提高所謂「生態容量」除了是空想,還違背了「原真性」原則,更不幸的是對於買魚和負責把魚掉進魚塘的人的費用,政府至今沒有任何應許。

2023年深圳福田紅樹林國際重要濕地正式成立,還有一連串行動展示了中國領導全球濕地保護工作的決心和擔當

「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全球聞名,是國家濕地事業的名牌,新田科技城項目影響米埔濕地,也影響深圳福田紅樹林國際重要濕地,如果被外國勢力以香港填埋濕地借題發揮,污衊國家領導全球濕地保育的努力,損害國家聲譽,這個黑鍋香港有誰背得起?

香港-內地關係

「持續開展國際重要濕地指定和國家重要濕地認定」是國家政策,各省市都積極擴大濕地規模。新田一帶濕地達到「拉姆薩爾濕地」指摽,特區理應主動申請新田一帶魚塘濕地列為「拉姆薩爾濕地」,盡「一國兩制」裏的「一國」責任,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貢獻。現在城規會反過來考慮把前輩竭力守護了幾十年的「濕地保育區」取消,填魚塘,建樓房,將把香港變成全國生態最落後地區

各位委員請注意:事件已經惹起內地民間關注413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在微博談論「新田科技城」佔用濕地和填埋其中90公頃,表示「明顯違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加強濕地保護修復開展濱海濕地跨境聯合保護的要求」。今天內地的廣州珠灣人和生態環境研究中心(CECA)來到了會議表達意見,顯然新田科技城的影響是跨地域的,情況與原本計劃在邊境沙嶺建「超級殯葬城」一樣,只看香港自己利益是短視的,傷害鄰居感情是不行的。

目前的形勢下,香港硬要填掉魚塘將向內地發出「大香港主義」和「香港例外主義」的惡劣信息,傷害香港與內地地方政府和人民的感情。

嚴重後果

最後向各位以實例說明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程度,2021年廣州市以改善市容為名砍伐榕樹,最終導致中央問責,市委書記、市長和十名領導幹部免職、降級、警告和記過處分。

結語

強烈建議各位委員從「一國」高度去看新田科技城項目,嚴謹檢視幾個問題:()是否必要(注意:國務院指定的創科用地是河套深港合作區)?(二)創科園區有否替代選址?(三)何以必須佔用濕地?然後才作出合情、合理、合法的結論。

答問時段談話

委員問:項目如箭在弦,可否解釋為甚麼仍要螳臂擋車?

我答:

(一) 我相信香港是講道理的地方,所以出席城市規劃委員會會議,向委員講述國家在重視生態方面翻天覆地的轉變,尤其是香港人大都不知道「生態文明建設」的憲法地位,以及國家現在的指導思想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再不是所謂「發展與生態平衡」

(二) 我認為創科園區沒有必要佔用新田濕地,存在其他替代選址,例如:新田科技城2021年規劃範圍(現在被改為「新田市中心」)東部本來規劃有「創科用地」,在現規劃中被剔走,理應恢復,並相應減少佔用濕地面積,另外原規劃新田科技城南方有大片土地可用,用了也可減少佔用濕地。今天申述人張量童先生提出使用貼近河套深港創科合作區南方的山崗,是非常好的替代選址。

河套深港創科合作區南方山崗的替代選址,省回收地的費用和時間,張先生又建議調整鐵路分支走線,在這裏建站,再經過河套區前往深圳,是非常情合理的建議,但官員回應時竟稱工程非常艱巨和不可能。就此我補充發言:「在山坡上建樓房是香港工程師的強項,官員的回應是侮辱香港工程界。」

 

1     2018年憲法:「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     中聯辦,2023719日: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 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http://www.locpg.gov.cn/jsdt/2023-07/19/c_1212245934.htm

3     國務院,2023119日:《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白皮書  https://www.gov.cn/zhengce/2023-01/19/content_5737923.htm

4     中央人民政府網,2022115:習近平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開幕式上的致辭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7278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