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是全國生態日,讓我們看看「國家」是怎樣對待「生態」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現在人人都會講,但是具體有甚麼內容、有甚麼行動?
2023年《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白皮書:「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本月初出台的中央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註1)在「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一段這樣說:「嚴守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 …
加快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在「推行綠色規劃建設方式」一段這樣說:「嚴守城鎮開發邊界,控制新增建設用地過快增長,保護和修復綠地、水域、濕地等生態空間」。
回顧香港,我們是甚麼情況?
國家現在講「生態優先」,我們香港仍然只聽到所謂「發展與生態平衡」而結果總是生態被破壞給發展讓路,或者有人說:「不對啊,有補償啊,甚至會把生態價值提高」,對不起,「生態優先」之下本來就不能破壞生態,根本就談不上「補償」。
國家講「嚴守生態保護紅線」,香港則在闖紅線。為了支援米埔-內后海灣國際重要濕地,多年前香港規劃了濕地保育區和濕地緩衝區,它們的邊界,即是內地的紅線,官民共同苦守數十年,成功阻止地產商無數次闖入搞破壞的企圖,但是今年忽然解禁,任由「新田科技城」闖入,百頃有國際重要性的魚塘濕地將會消失,在習主席向全世界公開宣布保護的候鳥遷徙路線上南來北往的候鳥,將會失去重要補給基地,嗚呼!
國家講「嚴守城鎮開發邊界」,這一條也許大家比較陌生,其實早在習主席當政初期,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註2)就已經提出了「提高城鎮建設用地利用效率」的主要任務,要求「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甚至提出「減少工業用地」,關鍵詞是「集約」,即是不浪費土地。中央早已預見城鎮有衝動輕率擴張和侵佔農地和自然生態,重複不斷地控制城鎮外擴,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明確要求:「要堅持集約發展,樹立 “精明增長”、“緊湊城市” 理念,科學劃定城市開發邊界」(註3),以「城鎮開發邊界」概念遏止城鎮無序蔓延。今天我們香港見到的是:2023年新田科技城在毫無論證之下忽然擴大300公頃,與月初中央文件的「控制新增建設用地過快增長」逆行,另外又不用廣布新界、已經搞爛的鄉郊棕地,反而徵用高生態價值和有養魚文化價值的魚塘濕地,越過香港生態紅線,又與文件裏的「保護和修復濕地」相反,是既不集約又傷害生態與文化的無序城市擴張,是魯莽的越界舉措。
城市應該集約發展,不應無序蔓延進入魚塘濕地 |
全國生態日提醒我們人類社會不能沒有自然生態的支撐,回顧香港,我們認識這個道理嗎?我們懂得「生態優先」嗎?我們言行一致嗎?
全國生態日,組織聚會慶祝之外,香港還能夠做些甚麼實事嗎?我們能否多走幾步,為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積極貢獻,例如把現有濕地保育區納入米埔-內后海灣國際重要濕地?這樣我們才算與國家同步,與全國同胞一起努力,建設美麗中國。
註1 中央人民政府
2024年8月11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 http://big5.www.gov.cn/gate/big5/www.gov.cn/zhengce/202408/content_6967663.htm
註2 中央人民政府 2013年12月14日: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舉行 https://www.gov.cn/ldhd/2013-12/14/content_2547880.htm
註3 新華網
2015年12月22日: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22/c_11175455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