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3日 星期日

三個垃圾堆填區 - 其他十五區可以笑嗎?


面對堆填區即將爆滿,政府建議擴建現有三個垃圾堆填區,其他的十五區可以笑嗎?

香港人每天製造大量垃圾,雖然回收率接近五成,但在沒有焚化爐的情況下,剩下每天約一萬噸垃圾要直接運往三個堆填區,丟在舊垃圾之上,一層又一層地堆高,由於垃圾不像堅硬的石屎,不可以用來建造垂直的垃圾大廈,祇能堆建成垃圾山,周邊的斜坡不可以太陡峭,否則發生山坡倒塌時,垃圾「飛流直下三千尺」,橫衝直撞,場面既滑稽又恐怖。由於堆填區底部的面積有限,當垃圾山填至某個高度,受到斜坡陡峭度的限制,便不能再堆高,這個時候就是「堆填區爆滿」。

歸根究柢,垃圾來自全港十八區的所有人和工商行業,我們所有人生活中難免都會製造垃圾,而工商行業製造的垃圾,都是為了服務香港人的副產品,所以堆填區爆滿是全體香港人的共業,十八區都有份

大家必須注意,「政府」不是魔術師,不曉得把垃圾以魔術變往宇宙中另外一個世界。就算現在立即大力扶持回收業和決定建焚化爐, 回收業的增長需要以年計的時間,而焚化爐更需時十至二十年,偏偏垃圾不等人,天天在增加,三個堆填區爆滿在即,遠水救不了近火,未來幾年回收和焚化爐都來不及解決眼前的急症,大量垃圾物質不滅,不放在這裏,就要放在那邊,總要找一處地方安置,這是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怎麼辦?。

前兩屆政府的廖秀冬局長,離任前訂定和公佈了《都市固體廢物管理政策大綱 2005-2014)》,清楚指出垃圾問題既嚴峻又急切,三個堆填區很有可能在2015年或最遲2020年飽和,必須採取果斷措施,促進源頭減廢,提高回收,目標是2014年把棄置於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總量減少到原來的25%以下,廖局長尤其注意到在都市固體廢物這件事情上,由於市場失效,「小政府,大市場」的原則是行不通的,政府本身必須有所作為。

可惜2005年特區政府換了頂層領導,此後沒有採取切實的行動開展《大綱》內的工作,蹉跎了七年,一路把垃圾問題掃到地氊下,眼不見為乾淨,形勢發展到今天,上屆政府領導拍拍手走了,差一年便到2014年,垃圾減量遠離目標,地氊再藏不下,垃圾滿城逼在眉睫,現屆政府上任才一年,無毡無扇,神仙難變,沒有魔術把垃圾變走,眼前毫無選擇,惟有把原有的三個堆填區擴大,作為緩兵之計,實在是一件非常無可奈何的事,大家評論三個堆填區這個議題時,了解事件的歷史背影是十分重要的。

在我來說,我的垃圾為三個堆填區附近的人家帶來種種不便和困擾,心中真的覺得有點愧疚,但在「區」這個層次,有這種感覺嗎?其他十五區的香港人覺得不好意思嗎?大家可以袖手旁觀,甚或慶幸堆填區不在自己的區或自己家門之外嗎?可以繼續不斷購物(轉瞬間化為垃圾),繼續用完即棄,繼續年年室內裝修和換傢俱,繼續眼闊肚窄製造剩食廚餘等等嗎?

我很擔心,如果堆填區以外的十五區居民,見到堆填區擴建在他處,對他們沒有負面影響,會安於現狀,沒有動機去減廢,結果堆填區擴建反而竉壞香港人,垃圾製造量超越以前,不久又回到堆填區爆滿的境地,惡性循環將永遠纒繞香港人,最終可能要十八區每區一個堆填區,到時眾人後悔已晚。

今次堆填區擴建,祇可視為沒辦法中的辦法,將來一定不可以把擴建堆填區視為解決垃圾的唯一辦法。政府必須另覓蹊徑,以實際行動開展宣傳和教育工作,推動全民減廢、回收再造、焚化等,多路並行,務求以整全的綜合方案,根治垃圾問題

讓我告訴大家,理論上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案,有垃圾也不用擴建堆填區,就是政府宣佈從今天起,規定所有人負責自己製造的垃圾,不准丟出家門,不准丟在路上,而要各自在家裏處置,採取甚麼方法政府不管,總之自行了斷。你不要以為這是天方夜談,其實這個方案完全符合「小政府」、人人平等和人人是自由人的思維,但是你能想像跟自己的垃圾長期生活嗎?

估計大家都會說「不可能」,是的,我們都想自己有潔淨的家,但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把全港十八區的垃圾集中到三個堆填區,自己過着開心寫意的日子,不必擔憂垃圾在家堆積,卻要人家接收我們的消費行為所製造的垃圾,承受這些垃圾附帶的臭味和健康憂慮,大家看到此中隱含的社會不公義嗎?在香港這個強調公義的社會,我們能無動於衷嗎?

希望大家清楚認識,三個堆填區附近的居民承受了因我們的垃圾而起的惡果,是在成就香港百萬計的潔淨家庭。促請大家在擴建堆填區事件中,不可以置身道外,竊竊偷笑,甚至幸災樂禍,而要鄭重感謝受堆填區影響的人們,為我們的樂承受了一定程度的苦。

為了表示我們對堆填區附近居民的歉意和敬意,我們可以做的事很多,關鍵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出大氣力減少製造垃圾,例如購物限於生活需要,而不是盲從廣告或潮流,見甚麼就買甚麼,避免買了其實用不着的東西,轉眼間就淪落為垃圾,還有買餸不超買,煮餸不超煮,出外用饍點菜不超點,吃不下帶回家留待下一餐,總之就是不製造可避免的廚餘,一句到底,簡樸生活,不做消費主義的奴隸,以英文說是:Buy for need; don’t buy for want

讓我再說一次,垃圾問題是全體香港人的共業,冀望政府單打獨鬥或倚賴神奇的魔術去解決問題,沒有對症下藥,是註定失敗的。必須我們所有人主動投入減少垃圾的行列,才是從根本處着力,再配以政策和科技,始有機會找到可持續的方式,長遠解決香港的垃圾問題。

全港十八區的人們都要深思眼前垃圾問題背後的基本原因,並且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盡量不產生垃圾,一齊為香港的美好未來出一分力

堆填區有三個,其他十五區不可以笑,因為大家都是禍根,而且將來堆填區可能就建在大家的門口

附記: 

由擴建堆填區,談到全體香港市民要為潔淨家居作出生活上的改變,其實從一個側面反映,現代以消費為核心的生活模式,以及相連的以錢為中心的價值觀,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人類再不改變的話,會走到的人類生死存亡的邊緣。

近數十年來,人類走了一條岔路,消費主導的生活方式在世界各地包括香港蔓延,除了製造垃圾,還製造了空氣污染、氣候變化、食水匱乏、食物安全、城市人煩躁不安、富國剝削貧國、富人剝削窮人、大商賈為利是圖、社會道德淪亡、不公義的事層出不窮等數之不盡的問題。要走出目前全球面對的一塌胡塗,要點是大家醒覺消費主義的惡,在生活中跳出它的框框,輕物質而貴精神,在簡樸的生活中建立開心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