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的貨船是一艘1.9萬噸貨櫃船,從大連出發,北上白令海峽,進入北冰洋後西行,沿俄羅斯北岸往北歐,然後南下往荷蘭鹿特丹港,預計33天抵達目的地,比傳統航線大減15天。
這段不起眼的小新聞,其實內含一個意義重大的故事。航行成功的話,是人類航海史和和全球氣候變化歷程的重大故事,將來會記入歷史之中。
2013年8 月18日北冰洋海冰狀況
東亞和西歐的海路中間仍有海冰阻隔
由歐洲經過溫暖海洋通往中國的航道,初時被西班牙和葡萄牙壟斷了,16世紀中葉起,其他歐洲國家的航海家都幻想有一條「東北航線」 North-east Passage,繞過挪威北部之後向東去到中國的航線,但是累次的探險都失敗告終,原因很簡單,北冰洋萬里冰封,甚至盛夏,厚厚的海冰依然在挪威與白令海之間構成一道無法穿越的屏障,「東北航線」始終是一個夢想。
但是在全球暖化的背景下,北冰洋範圍大氣層快速升溫,比熱帶地區快幾倍,
80年代開始,北冰洋夏天冰層融化得愈來愈厲害,去年(2012)盛夏,北冰洋海冰的面積是有紀錄以來最低的(註1),擋住「東北航道」通行的障礙幾乎完全消失。
我估計以上這些觀察,令有關船務公司大膽派出船隻,由東向西,試闖這條人類嘗試了接近五百年也走不通的中國-歐洲特快通道。
我不知道應否為中國貨櫃船首航北冰洋喝采,如果航行成功,一方面標誌人類航海史的突破,但是卻又反映全球暖化去到一個令人擔憂甚至沮喪的階段。
北冰洋海冰失守,太陽光深入海中而被海水吸收,不像以前被白白的冰雪反射出太空,以前北冰洋令大氣層冷卻,現在則為地球加熱,即是由地球的冷氣機變成暖氣機,本來地球暖化已經為我們帶來不少麻煩,現在竟然因為「熱」到融冰而造成「更熱」,地球氣候變化可能自此走上不斷增熱的軌跡,全球暖化的大勢可否逆轉?答案由原來的「不容易」,變成「極不容易」。
報章報導「首航」的着眼點是「大大節約燃料和運費」,焦點祇在「經濟效益」,反映了當代重商社會的主流思想,殊不知新聞背後有一個人類向滅絕又靠近了一步的故事。
新聞雖小,意義重大,人類存亡攸關,但是大都會裏享受繁榮成果的富豪和權勢人士,誰會理會這個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