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續,無聊時間甚多,終於有機會大幅修訂四年前農曆新年假期寫的第一篇無聊系列文章。]
背景
道教全真派第三代掌教丘處機,號長春真人,應成吉思汗邀請,1220年春由山東出發,在今北京周邊逗留一年,1221年春出發北上蒙古,然後循蒙古草原之路西行,跨越阿爾泰山脈後接上絲綢之路北路,冬天抵達中亞歷史名城邪米思干(今薩馬爾罕Samarkand),1222年春南下至今阿富汗北部成吉思汗的行宮會面。
邱處機的行程,由他的弟子李志常記錄在《長春真人西遊記》(以下簡稱《西遊記》),本文採用了《新譯長春真人西遊記》2008年版本為基本參考(註1),工作過程中查閱了網上衛星圖像信息,主要用Google,輔以zoom.earth,對比《西遊記》文字描述,加上歷史與地理背景資料,推斷丘處機從撒馬爾罕到會見成吉思汗處的路線,並以衛星圖像展示。
丘處機西行路線於2018年寫了概覽(註2),2019年初寫了從北京至蒙古東部一段(註3),2020年初寫了西行橫渡蒙古(註4),絲綢之路一段未寫,最後一段由薩馬爾罕至與成吉思汗會面處的行程則於2016年前寫了初步分析(註5),今次大幅修訂2016年一篇,增添內容包括把山脈中行進路線細緻敲定,以及訂定中外聞名的中亞「鐵門關」的具體位置,至於推斷兩人見面地點在今阿富汗東北部塔里寒Taleqan附近的內容大致不變。
時間
丘處機於公元1222年農曆三月十五日離開邪米思干,四月四日至成吉思汗行官,花19或20天(視乎三月大小)。《西遊記》對時間和地點有以下記載:
四日 過碣石 … 護送過鐵門,東南度山
兩日 方至山前,沿流南下
五日 至小河,亦船渡,兩岸林木茂盛
七日 舟濟大河,即阿毋沒輦也,及東南行,晚泊古渠上,渠邊蘆葦滿地 … 少南,山中有大實心竹 … 時三月二十九日 也。
又四日 得達行在,上遣大臣喝剌播得來迎,時四月五日 也。
(其後) 時適炎熱,從車駕廬於雪山避暑
初看文字,有兩個疑點,五個數字加起來總數是22天,多於20有矛盾,另外三月二十九日加四日應是四月初四(三月小)或初三(三月大),何以出現「四月五日」說法?解決矛盾需要想辦法,我採用了以下理解: 「四日」指邪米思干過碣石去到山脈邊緣所用時間,其後的「兩日」、「五日」、「七日」均從進入山區後起計,如此則用了4加7即11天抵達大河阿毋沒輦,日期是三月二十五日,然後舟行4天至「少南」和接近大山的位置,符合三月二十九日 的記錄,登陸後往「行在」(即行宮)走了4天,由於三月小於四月四日抵達,大臣翌日即四月五日來拜會。
歷史地理信息
邪米思干,今烏茲別克撒馬爾罕Samarkand,歷代稱謂:康國(唐)、颯秣建(唐玄奘)、撒麻耳干(五代)、河中府(宋代及西遼)、尋思干/撒麻耳干(元)、撒麻爾罕(明)、賽馬爾堪(清)。
碣石(Kesh對音),今烏茲別克Shahrisabz,魏時已有碣石之名,隋唐時名史國,都乞史城(或稱佉沙,亦是Kesh對音),玄奘稱國名羯霜那(Kusana對音,阿拉伯語Kass),城毀於成吉思汗,元時在西南偏西約100公里 另置新城Karchi(今Qarshi),明稱渴石。
鐵門關,歷史上是撒馬爾罕(及附近另一名城布哈拉Bukhara)和巴里克Balkh的交通要衝。唐玄奘比丘處機早六百年前到過,稱:「鐵門者左右帶山,山極峭峻,雖有狹徑,加之險阻。兩傍石壁,其色如鐵,既設門扉,又以鐵錮,多有鐵鈴,懸諸戶扇,因其險固,遂以為名」,即今Baysun-Tau山脈裏一個隘口,本文利用衛星圖像訂定其經緯度位置。
巴里黑(元時名稱),古城Balkh,位於今阿富汗Mazari Sharif西北十多公里,古大夏Bactria國都Bactra,歷代稱謂:藍氏城(漢)、薄知/薄提(魏)、縛喝(唐玄奘)、薄渴(唐義淨)、班城(宋)、巴里克(元)、八剌黑(明)。
阿毋沒輦,指中亞主要大河阿姆河Amu Darya,漢稱媯水,魏晉至唐稱烏滸水,與亞里安梵文吠陀經典的河流Vaksu和希臘名稱Oxus對音,宋元時期稱阿母河。Vaksu及Oxus兩者均對應今上游主要支流Vakhsh的名稱,由Vakhsh與另一支流Panj滙合處起,下游可以航行船隻。
路線
1.
邪米思干至「山前」
《西遊記》:「三月十有五日啟行,四日過碣石城…護送過鐵門,東南度山,山勢高大,亂石縱橫,眾軍挽車,兩日方至山前」
邪米思干和碣石都是荒漠地區中的綠洲(注意:俄國佔領時期大興土木建灌溉系統,衛星圖片顯示的綠色範圍遠比丘處機經過時大)。至於「鐵門」,十九世紀西方資料稱位於Karchi和Derbent之間(註6),Karchi即今Qarshi,Qarshi和Derbent之間隔着中亞主要山脈Gissar山脈的餘脈Baysun-Tau山脈,在這條路線上,今Guzar位於山脈西北,Derbent位於其東南,據此定Guzar為入山位置,定Derbent為「山前」,而Derbent以北剛好是山脈一個缺口,方便行旅。擬定穿越山脈的路線主要考慮丘處機乘坐馬車,盡量走在坡度較緩的河谷,如要翻山則選海拔較低之處,反覆觀察立體衛星圖像後,擬定全程路線見圖1。
圖1 從邪米思干經鐵門至山前
G: Gissar山脈 B: Baysun-Tau山脈
|
碣石城位於邪米思干以南,兩地之間有山脈,可利用兩側河谷串連穿過,現代道路也是採取這樣的路線,過了碣石城之後,由於需要穿越的Baysun-Tau山脈向西南伸延,丘處機續往西南走至今Guzar來到山脈邊緣,從這裏的山口進入山區,唐代玄奘應該也是在這裏入山的。邪米思干至Guzar路程約180公里,用了四天,平均每天45公里。從Guzar開始是上山的路,一路大致走東南方向,跨越山脈到另一邊「山前」,用了兩天時間,此時為三月二十日。
圖2 Guzar經鐵門至山前 |
詳細看山中路線,Guzar到圖2中A點是同一河谷,行進相對容易,但從A往Derbent需要翻過分水嶺到Derbent以北的河谷B點,這段路指向東南,更高分辨率的衛星圖像顯示分水嶺範圍地形複雜(圖3),兩側勉強有些不明顯的小溪可供利用行走,配合「東南度山,山勢高大,亂石縱橫,眾軍挽車」的描述,B點是兩條溪流匯合之處,山壁峻峭的鐵門就在附近。
圖3 「東南渡山」穿越分水嶺至鐵門 (底圖資料zoom.earth) |
再詳細檢視沿線的立體衛星圖像,符合山壁峻峭及通道狹窄描述的地點有兩處(圖4),峽谷1在B點南方一至二公里,峽谷2隣近B點西北,以高分辨率衛星模擬立體圖像檢視後相信峽谷1最符合玄奘「山極峭峻,雖有狹徑,加之險阻」之說。
圖4 往Derbent途中兩處峽谷,最窄處以+ 標記
+ 位置:北緯38°17’18”,東經67°0’47”
|
據峽谷1的高分辨率衛星模擬立體圖像(圖5),最窄處僅10米之譜,位置是北緯38°17’18”,東經67°0’47”,但是圖像地形似乎不如十九世紀末西方刊物(圖6)所示般陡峭,也許繪畫略有誇張,又或者衛星精度未足,尚待進一步考證。根據2005年烏茲別克出版刊物(註7),名詞 ”Iron
Gates”「鐵門」是眾數,指長約兩公里的峽谷,以上經緯度標誌最狹窄處,即狹義「鐵門關」所在。
圖5 鐵門關可能位置的衛星模擬立體圖像
大致望向東南,放大圖在右
|
圖6 十九世紀末俄羅斯旅者繪畫的鐵門(註6) |
https://tiandiyouqing.blogspot.com/2020/03/blog-post_97.html
參考
註1 《新譯長春真人西遊記》 顧寶田、何靜文注譯 三民書局 2008年
註3 《草雲居》,2019年2月:丘處機西遊之北上蒙古(上、下)
註4 《草雲居》,2020年2月:丘處機西遊之西渡蒙古初稿(一至五)
註5 《草雲居》,2016年2月至3月:丘處機見成吉思汗(上、中、下)
註6 Nouvelle Géographie Universelle,
La terre et les hommes, PartVI, "L'Asie Russe" (p.503.) Édition Élisée reclus, Paris, 1881.(摘自Wikipedia)
註7 Arapov, A.V.:Boysun, Masterpieces of Central Asia. Tashkent, 2005. 摘錄內容:“The Iron Gates were located on the
old road in the canyon of Dara-i Buzgala-khana 3 km to northwest from Shurob
kishlak. The canyon is 2 km in length and from 10 to 50 m in width.” Dara 是峽谷的意思,Buzgala-khana是名字,地圖暫時未能找到Shurob kishl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