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差不多同時,一股比山竹弱的颱風登陸美國東岸,雖然已屬發展較為成熟的地區,颱風依然造成近百人死亡,相比之下香港的「零死亡」,在氣象界看來是極為罕有的。香港歷史上的風災傷亡慘重,1962年溫黛和1971年露絲都造成過百人死亡,多年來天文台同事都渴望所有颱風襲港時「零死亡」,今次終於做到了,簡真是奇蹟。
我們怎樣做到颱風零死亡?原因不只一個,首先香港防風工作的核心概念是讓市民於颱風襲港時躲在自己安全的家,運作八號風球的主要考慮是保證達到這個目標,因為香港建築物的工程規格極高,所以「家是最安全的」。反觀美國,他們的家是不安全的,防災策略是撤走預計颱風移動路徑上的人口,如有房子被毀,則靠保險提供重建的資金,可惜運作起來碰到不少人不願意離開家園,以致死在破屋之中。
其次是今次山竹襲港前夕香港人的備災意識特別高,主要歸功於天文台和傳媒提早多天已經緊盯着山竹的行踪,高調知會市民山竹是今年太平洋最強的超強颱風,以及預示可能於9月16日 十分接近香港甚或正面襲港,加上互聯網和社交網站的流通作用,山竹來臨幾乎成為家傳戶曉的天氣消息,連小孩子都知道,到處可見大窗貼上膠紙,家庭主婦儲備糧食,屋宇管理公司做足防御工事,這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山竹臨近時香港已經完成準備。
近年流行說香港這樣不成那樣不是,其實我們香港的優點很多,是世界的榜樣,大家要看得起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