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機場的行李服務員做的可能是全世界都沒有的工作:以人手把行李帶上的行李「扶正」,以及調整角度使之與行李帶的邊緣成直角,目的是盡量減少佔用行李帶的闊度。
行李服務員在「扶正」本來橫卧的行李 |
他們非常值得我們尊敬,因為機場開幕了二十年,乘客由一年二千多萬增加到近年的七千萬,機場管理局卻緊抱荷包不放,行李帶始終只得十多條,全靠他們努力工作,才能令行李依然來到入境的行李帶,方便乘客,同時幫機管局省下增設行李輸送系統所需、可能高達百億的工程費用。
二十年來乘客人數增加三倍,行李帶數目不增加三倍也應該增加兩倍吧,但是機管局好高騖遠,不務正業,花28億元建了一個不能傳送入境行李的所謂「二號客運大樓」(其實當時企圖股票上市,建了一座不倫不類的商場),又只顧吹噓乘客數目增加,要建第三條跑道,結果本份沒有做好,行李帶數目長期停滯不前,近年搞到經常多班飛機共用一條行李帶。
三個航班共用一條行李帶 |
在多個航班共用一條行帶的情況下,行李帶逼爆,新運到的行李插針難入,被逼滯留在機場內部輸送履帶上「等運到」,即是等候感應器發現行李帶有空隙時,系統才放行溜落行李帶。
行李逼爆行李帶,後來的行李插針難入 |
行李服務員的任務就是在行李帶逼爆時,以人手翻動行李,把它們「扶正」直立,而且扭轉角度,與行李帶邊沿成直角,盡量壓縮它們佔用的闊度,在行李帶製造空隙,讓後至的行李見鏠插計,勉強繼持行李輸送的運作。
根據赤鱲角機場原來的規劃總綱,2007年已經應該有真正出入境功能的第二客運大樓,也有其他方案擴建一號客運大樓,現時行李帶數字最少是開幕時的兩倍。只要機管局遵循正路,眼前這個靠人手密集工序去彌補行李帶太少的難堪景象根本不會出現。
新聞報道「二號客運大樓」要改建成有真正出入境功能(包括行李輸送功能)的新客運大樓,財政預算是165億元(註1),行李服務員現時的勞動長期頂住行李系統的運作,乘客以倍數增加也不用加行李帶,不用擴建客運大樓,為機管局省下相當於這個數額的工程開支,行李服務員的價值以百億元計算!
機管局的二十年失誤,造成系統性行李堵塞,化為前線基層的辛勞。
香港號稱國際大都會,又宣稱要成為智慧城市,見到工資偏低的行李服務員以勞動撐起失效的機場,令人嘆息。
香港機場的聲譽靠行李服務員的勞動頂住,謹向他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