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0日 星期日

5月9日橫過香港的颮線


今年春天很少雨,最近連續吹了幾天潮濕南風,苦等到昨天(59)下午,終於來了一場比較像樣的大雨,由北至南橫過香港,雨後香港吹了一段時間北風,溫度也顯著下降,綜合各種觀察,我們經歷了一次走在大雨前面的「颮線」現象。

颮線過境時,社交網站不少人上載了照片,見到大片黑雲與光明世界形成強烈對比,黑雲前方風起雲湧,低雲的樣子極為詭異而充滿動力,有點像開水沸騰。
九龍半島望向昂船洲及政府船塢
鳴謝:Christy Chan (via Weather Underground)

讓我們看看昨天下午三時、四時和五時的風向、風速分佈圖(底圖來源:香港天文台)。下午三時香港境內主要吹南風,不過北風開始在新界北部出現,此後南北風的分界線漸趨明顯和向南推進,四時北風即將進入維多利亞港,五時北風已經越過大嶼山、長洲和香港島,而且風力增強。



香港各處轉吹北風後都轉涼,長洲五時前後氣溫下降了6攝氏度
五時前後長洲氣象站氣溫下降6度

北風的增強源於大雨,一方面大粒的雨點把天上的空氣扯下來,另方面是雨點在空氣中蒸發,令周圍空氣冷卻和變重,使空氣加速下沉,因此雨區內空中的空氣會加速衝到地面,然後散開變成較涼的強風,這是大雷雨外圍往往有大風的原因,下沉氣流向外流動的前鋒氣象學稱為「颮線」。

以下借用另外一張不同角度望向昂船洲的網上照片,以立體圖的方式展示颮線前後的氣流,希望有助大家理解照片中詭異低雲的形態。

清涼的北風向南衝,會把溫暖和較輕的南風「剷上」天上,濕暖空氣急促上升冷卻和「搾出」水點,變成雲和雨,成為雨雲的「燃料」,即是說颮線形成和向濕暖氣團移動,是雨雲自我延續的手段,今次濕暖氣團在南方,颮線向南移以及颮線後方吹北風,可以說是理所當然的。 
從青衣南望昂船洲及香港島
照片鳴謝:Kam Leung 經《香港日出同行群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