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赤鱲角機場:要建的是客運大樓,不是第三條跑道


根據機管局最新2013年的數字,為大家解釋為甚麼要保持赤鱲角機場的「世界一流」形象,我們必須興建一座規模甚大的新客運大樓,而不是第三條跑道。

赤鱲角機場2013年的實際乘客流量5990萬人次,只得原本設計容量的69%(不足七成),離開飽和很遠!

機管局不斷以乘客量大增來告訴市民:機場一至三年內飽和,「因此」建第三條跑道一事「刻不容緩」。這個說法是不恰當的,真正需要重視的是把機場島的土地用好,解決「客運大樓飽和」及「停機位不足」等問題。

赤鱲角機場1992年《新機場總綱計劃》的設計的乘客流量是一年8700萬人次,達到這個流量,關鍵是在機場中央大片預留土地適時興建跟現有客運大樓規模差不多的新大樓,提供數十停機位和登機橋,以及一條地下客運鐵路接駁到入境區。



興建中的赤鱲角機場
黃色框是預留給第二座客運大樓的土地
紅色線是地下鐵路連接入境區

近來多了人告訴我赤鱲角機場有二流機場的感覺,包括機場登機區擠迫,一條行李帶有三個航班逼在一起,行李出得比以前慢,搭飛機經常要先搭巴士等,與所謂「世界一流」(不要說世界第一了)的聲稱很不匹配。

為甚麼會這樣?機管局過去幾年睡了覺,沒有及時按原《總綱計劃》在機場島中央興建大規模的新客運大樓,以至泊機位和登機橋位不足,目前的59個橋位不足應付,要用巴士送乘客去27個「遠機位」,27÷(59+27) = 31%,超過三成,哪裏有這樣的「一流機場」?

機管局的預計2030年乘客流量是9700萬人次(2012)或1.023億人次(2013),兩個估計數字相差530萬,反映這類估計有上落近千萬的不肯定性。考慮到世界經濟失去動力,下次金融爆破逼在眉睫,估計數字應該偏向保守,讓我們選9700萬人次為參考,比原設計容量只多11%,以如今的新科技,加上管理新思維,原設計的機場完全可以處理2030年的人流。

乘客人流不是興建第三條跑道的理據。


需要興建的是中場大規模客運大樓,以及增加附帶的泊機位和登機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