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5日 星期日

我看教育:小班、減班、BAND 3


偶然在網上見到一篇由網友FY寫的文章,談到1118教協在政府總部外組織的集會,其中有一段提到我: 

有位教師同工反駁林超英小班論,說得很有趣:林超英知道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偏偏不知道教育界生態平衡也很重要。Band 3學校殺光了,不單只是那批學校老師的事,還會禍延其他學校,課室裡的學生學習差異會大到無法教學。

(方按﹕其實你叫林超英問下佢母校D老師,全區band 3學生都送晒去英皇書院佢地濟唔濟好過啦。還有,他是「梁粉」來的,梁振英政綱說要搞小班的,叫佢自己同梁振英搞清楚係點先出黎講啦。) 

首先我請中學業界先讀一下1112我給政府的信:見:

我的關注是中學應該怎樣共同面對中一學生逐年減少的問題,信中主要是指出政策必須有連續性,兩年前既然業界與教育局共同確立了減班的政策,則今年理應採用同樣措施,輪到其他中學加入減班,但是中學業界忽然反口不願意減班,轉為堅持以每班減少學生名額去應對問題,是立場反覆,以及對兩年前被減班的學校不公平。 

信中我特別花了較多篇幅談BAND 3學生學校(注意:我不用"BAND 3學校"這個名稱),指出它們在中學教育中的貢獻,應該盡可能拓闊它們的生存空間,也因此表示支持教育局提出的(25+1=) 26人開兩班,甚至(50+1=51人開三班的措施,讓BAND 3 學生學校可以在學生減少的大環境裡繼續運作下去,繼續因應BAND 3 學生的需要,提供適切的教育,培養他們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 

「小班」不是我給政府的信的主題,但是沒有提及不等於我「反小班」啊,我的信也沒有提到「自然保育」或「黃色垃圾桶」,不等於我「反自然保育」和「反黃色垃圾桶」,因為兩個題目不是信的主題,希望這個例子說明,不可以從我的信推斷我「反小班」,其實也不能推斷我「反反小班」。 

FY對於BAND 3學生學校的說法,或者反映部份老師的心聲,但是我不能苟同。教育局提出的25+1以至50+1方案,是維護BAND 3學生學校的措施,這個新措施執行後,BAND 3學生學校殺校的機會比以前降低了很多,這是大家應該注意到的。 

還有一點,新措施給予這些學校較大的師生比例,(25+1)113(50+1)117實際上已經是小班教學,讓老師可以更貼近同學們,教導和輔導他們成材。概括而言,教育局提出的方案已經照顧了FY所謂的「教育生態」,不會出現他擔心的「Band 3學校殺光」。 

我對FY說的「禍延其他學校」感到很痛心,他等於在說「BAND 3學生」是「禍」﹗這算是甚麼意思?老師的責任是把學生教好,不管他是甚麼資質、甚麼禀賦,教育學院(包括大學辦的學院)難道沒有教FY「有教無類」嗎?還有一點,現在努力教育BAND 3的同工,他們天天在努力扶助「禍」,FY你懂得向他們致敬嗎? 

我衷心希望教育界同工不要蔑視BAND 3同學,他們每個都是人,都各有特長,都可以教育,祇不過他們的天生禀賦跟傳統教育和相關連的教試制度不配合,因此成為所謂BAND 3學生,如果我們能夠正面認識他們,就可以提供跟他們自身條件匹配的教育,令他們成為有用的人。 

如果 FY任職的學校一向少BAND 3學生,一旦他們數目增加,請FY視為愛心和教育理論得以釋放和發揮更大作用的機會,用心給他們適切的教育。其實學生學習差異變大不是新鮮事物,多年來不少學校已經採取了多樣化的措施,去處理這個情況,並不是FY說得那麼恐怖。 

兩年前英皇書院舊生反對減班時,我們明白不減班會多收BAND 2學生,但是我們不介意,認為應該讓更多同學,尤其是來自基層家庭的同學,有機會來到一家歷史悠久、校風淳樸、成績優異的學校,在這個氛圍中健康成長和建立自信,就算將來學校在全港考試中總體成績稍有下降,我們願意接受。 

最後我要談「梁粉」的稱號,對不起,我從來不是「粉絲」,原因很簡單,我是獨立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價值觀,不會對任何一個人癡迷,盲目跟隨或支持,所以我沒有做「粉絲」的資格,也因此不可能是「梁粉」或「米粉」或「河粉」,我尊敬梁先生,他實在有心為香港服務,但是不等於我自動對他施政的所有部份都盲目支持。 

凡事講道理,認真研究清楚議題的內容和多方考慮,是其是,非其非,才是正道。合理和對社會公益有正面作用的則支持,不合理和有負面影響的則向政府指出問題所在和提出妥善處理的建議,公民社會應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