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窗前有一棵高大的烏桕樹,據說曾經選用來替代陸續老化的外來樹種台灣相思,它的幼苗間中會在附近的草叢中冒出來,葉形獨特,加上適合的光線,構成優雅的圖案。
烏桕幼樹 |
過去農曆新年左右,即是每年最寒冷的時段,這棵烏桕樹樹葉會在一兩個星期之間全部脫落,剩下光秃的枯樹,靜待春季時機成熟時,大概是四月吧,也會一兩個星期之內,嫩葉會布滿全樹,過程很神奇,像有開關掣的機器一樣。
2018年3月光秃枯樹 |
2022年4月布滿新葉的烏桕 |
2024年1月23日白線圍繞的範圍內枯黃與嫩綠並存情況明顯 |
今個冬天我一路奇怪為甚麼黃葉遲遲沒有脫落,心想氣候暖化大概拖延了落葉過程吧,沒想到鳥桕按捺不住,在異常的暖意下,發了春情,把能量輸送了去製造新葉,提前迎接「春天」。
秋冬天落葉,本來是樹木自我保護的機制,在陽光和雨水不足的情況下,必須與需要能量維持的樹葉說再見,儲存能量,保留實力,等待溫暖、較多雨水和陽光的春天,到時集中力量長出新花,為繁殖努力,這時樹本再長出新葉、藉光合作用補充能量,抵銷開花結果消耗的能量。
現在烏桕冬天舊葉丟不掉,浪費能量維持它們,又過早長出新葉,既耗費能量,又由於陽光不足導致製造能量的效率偏低,得不償失,情況相當於「電池漏電」,稍後春暖花開時「電力不足」,花果都生長得不好,影響樹木健康,長遠不利繁衍,倚靠烏桕維生的其他生物也受到負面影響,概括一句就是生態失衡。
早在2012年我寫過網誌文章談二月份見到木棉樹半樹綠葉半樹紅花(註),談的是同一現象:氣候變化導致生態失衡,今次以烏桕為例再說一次。
科學數據指出:2023年的氣候情況壞得很!英國氣象局推算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水平高出1.46°C,歐盟的「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則推算為1.48°C,非常非常接近各國2015年《巴黎氣候協議》中承諾盡力避免的 1.5°C 上限,我們離開災難級氣候變化只有一步之遙,但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依舊,基本上已經是避無可避,大家再不能抱存幻想可以免受衝擊,要好好準備了。
氣候變化已經到了危險時刻,樹木最老實,沒有政治,沒有感情,不會造假,以樸實的表現向我們發出警告。在木棉之後烏桕發出了警告,我們聽到嗎?
註:草雲居,2012年2月20日:木棉 - 半樹綠葉半樹紅花 https://tiandiyouqing.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_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