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6日 星期四

世界氣象組織警告:不可能靠蒙混渡過氣候危機



世界氣象組織最新消息,未來五年全球平均氣溫,勢將升到比工業革命前水平高1.21.3度,而巴黎協議的長遠目標是控制這個數字在2.0度,以及「努力控制」在1.5度,我們人類剩下的生存機會愈來愈低。

全球氣溫(一月至七月):根據目前趨勢,美國NOAA預計
20152019五年的平均氣溫將會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

巴黎協議在2015年底通過,政治家說了「等於」做了,也令全球平民百姓以為問題解決了,可惜四年過去了, 20152019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之前五年增加了幾乎20%(註1),問題不單只沒有緩解,甚至還惡化了!

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稱:「這些數字不僅可怕,更撤底摧毀所有以為我們可以靠蒙混渡過危機的虛假安全感 我們必須大幅提升我們的進取態度,以及高度落實為了處理危機訂立的政策」。(註2

以前我講過香港負責的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約全球250分之一(註3),大得令人意外,因此香港有盡速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大全球責任,有關香港長遠減碳的公眾參與活動剛結束,預期融合大眾建議後將形成一系列提議,需要政府、工商界、公民社會、普羅市民全體投入,所司其職,通過立法、政策、行政、科技、工商流程、生活行為等多元方法,大力減碳,

正如世界氣象組織所講,我們再不能「和稀泥」,期望拖拖拉拉幾年之後氣候暖化問題會自動消失,物質世界的物理定律不以人的主觀意志轉移,二氧化碳上了天,氣溫肯定上升,是無法改變的。

與其等各國政府繼續「你推我讓」,不知等到何年何月,不如我們自己動手改變世界,可以做的事很多:少開冷氣、不開私家車、不時不食、少吃牛肉、減少廚餘、少飲膠樽飲料、買少些但買好些buy less, buy better等,網上資料極多,此處不贅。

五十歲或以下的朋友恐怕都要心理準備捱2050年的酷熱、暴雨、風暴潮等極端天氣 千萬不要以為氣候變化是很遙遠的事,為了讓未來的自己好過,立即開始減碳行動。


1     WMO, 22 September 2019: Global climate in 2015-2019: climate change accelerates.   https://public.wmo.int/en/media/press-release/global-climate-2015-2019-climate-change-accelerates

2     Reuters, 23 September 2019:  WMO urges drastic action as global average temperature set to rise again.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climate-change-wmo/wmo-urges-drastic-action-as-global-average-temperature-set-to-rise-again-idUSKBN1W80XL

3     《草雲居》  2016329日:全球氣候暖化香港要負250分之一的責任   https://tiandiyouqing.blogspot.com/2016/03/250.html

2019年9月15日 星期日

長遠減碳答客問:核電?能源自主?


過去幾天在社交媒體鼓勵大家為香港長遠減碳策略提出建議或意目。

幾位網友提出疑問,指長遠減碳公眾參與的問卷逼人支持輸入零碳能源,等於支持核電,又問香港可否能源自主。

今次的「公眾參與」跟一般的「公眾諮詢」不同,採取由下而上的思路,不是給你A、B、C餐,然後要求你選其中一款。問卷的設計留下虛位,如果你不想答某條問題可以不答,而問卷第十題是開放題(這是我們故意提供的),大家可以填寫任何意見, 因此不必感到甚麼壓力。

至於「零碳能源」,大家千萬不要誤會!「零碳能源」可以是可再生能源,例如風能、太陽能、水力發電、生物物質發電,甚至可以是在他處用地熱發電製造氫氣之類運來香港燃燒,很多可能性啊,不限於核電一樣。

有一點大家必須認識:香港從來沒有所謂「能源自主」,香港面積細小,沒有礦產,沒有煤、石油或天然氣,風力或太陽能發電解決不了多少香港人的消耗,因此燒煤發電要從外地買煤(目前大部份來自印尼),燒天然氣發電則全由內地輸入,逼不得已四分之一電力要從內地輸入核電,汽車、輪船及各類機器燒的燃油全部從外地輸入,這是人口密集和高度耗能的城市逃不掉的現實。

我們減碳有多個途徑,首先是大幅減少使用能量(個人相信香港可以做到減八成),其次是改變能源,暫時以天然氣取代煤可減少但不能完全消除碳排放,最終連天然氣都要退場,剩下核電和可再生能源,核電除了不受歡迎,本身也不可持續(全球核燃料頂不了一百年),可再生能源是符合減碳目標的唯一選擇,香港面積細小,神仙難變,必需從外地輸入,是無可奈何的。

至於可再生能源從哪裏入口,以甚麼形式入口,則有眾多選擇,大家盡量提意見吧,公眾參與於本月20日截止,切勿錯過難得參與制訂策略的機會,立即去以下網頁:




向行政長官提交施政報告建議:鄉郊、生物多樣性、應付氣候變化、人工島


鄉郊及郊野

1.     1. 鄉郊及郊野是香港人的重要歷史、文化及自然資產,應予以高度重視、保護及好好使用。

2.     2. 在開發新界解決香港人居住困難時,應放下過去「全部剷起,從頭再建」的做法,而應採取全新思維,選定主要原有鄉村為基礎,透過創新規劃框架,建設新型小市鎮網絡,每處為五萬人左右提供房屋(視乎地理情況)及匹配的公共設施與就業環境,另外保留適量農田提供傳統鄉郊景觀及公眾休憩空間,達到多元目標:


a.      緩減房屋問題,營造優質鄉郊生活
b.     存護歷史、文化、傳統及鄉郊面貎
c.      提高原有鄉村所得的公共服務支援
d.     在地就業減少交通負荷及碳排放
e.      小型城鎮有利地區社群建設工作
f.      新城鎮規模較小,有望較快建成

3.     3. 增加人手及財政資源,擴充漁護署郊野公園和生物多樣性工作的廣度與深度,包括:

a.    在郊野公園內增闢以生物多樣性為目標的指定地區,提高香港生態容量
b.    提供支援給郊野公園周邊或之內(不包括地區)的偏遠鄉村,促進鄉村復興及發揮支援使用郊野公園人士的功能
c.      擴充「生物多樣性」工作團隊,包括分類學科專家及輔助科技隊伍,建立齊全香港生物資料庫(我們的成績不應比新加坡差),舉辦活動提高市民認識,又應主動監察生物多樣性事故及長期變化,以及建議相應行動與措施
d.     加強郊野公園內的人文與自然考察(例如地貎、古道、常見動植物)及相關公眾教育
e.      擴大郊野公園植樹規模,發揮碳匯功能,對緩減氣候變化作出貢獻
f.      規範管理郊野公園內舉行的大型公眾活動,避免造成過度破壞與滋擾
g.     加強海岸公園周邊陸地的管制措施,禁止陸上污染物入海

氣候變化與大型工程項目

4.     4. 氣候變化帶來海平面上升,加上颱風帶來的風暴潮趨升,香港沿岸地區尤其是較舊市區的海堤不足以應付日後的海水暴漲,香港天文台對未來的高水位情況已有估算,政府應立即展開應對研究,擬定需要建設的擋潮工程,及早開工。請注意:澳門的大型現代擋潮閘工程已有方案,目前正做環境影響評估,爭取明年(2020年)下半年開工,香港已經滯後了。

 
澳門擋潮閘方案之一

5.     5. 保障原有市區的氣候安全應該是政府優先關注事務,其中牽涉不少大型工程,強烈建議政府在「基本工程儲備基金」賬內劃定最少五千億元為應對氣候變化所需工程的預備款項注意:新加坡政府已宣布坡幣一千億元(約港幣五千七百億元)財政預算為應付氣候變化的工程用款

6.     6. 氣候變化正轉向氣候災難過渡,海水上升未來會急劇加速,在這個時刻興建面積一千公頃或以上的人工島,本質上為香港增添十分大規模而本來不存在的重大氣候風險,可能影響數十萬至過百萬人口,顯然是十分錯誤的長遠投資,再者在孤懸海外的人工島上,人口(七成公屋住了基層市民)與職業(新的中央商業區,職業傾向高端)錯配,勢必衍生每天大量出入人工島的跨海交通,以及相連的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有違巴黎協議下香港必須履行的長遠減碳目標,面對這些嚴重負面因子,強烈建議擱置大嶼山東部海域的人工島計劃,而以上面第2段提議在新界廣闊土地上以原有鄉村為基礎的分散式小城鎮規劃方案,作為解決房屋土地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

2019年9月13日 星期五

熱夜數目破紀錄,告訴我們要怎樣減碳,只餘八天!


天文台宣布今年至今的熱夜天數共42天,創歷史新高,氣候暖化已經轉向氣候災難。

底圖鳴謝:香港天文台

我的兒童時代熱夜一年一天,到了中年80年代升到平均13天,退休十年內平均急升到28天,最後五年飇升到36天,其中三年超過40天,未來升勢恐怕只會更急,天文台預計如果世界繼續現狀,2050年(年青人注意啊!)數字將達幾乎三個月,長熱難捱,基層受苦會愈來愈重。

自救救人,我們必須盡速行動減少排放二氧化碳,去以下網頁告訴我們香港應該做甚麼,以及要做得多快:
https://www.susdev.org.hk/tc/index.php

如果嫌填表麻煩,直接到第十題寫下你的重點意見。

公眾參與9月20日結束,千萬不要錯過發聲機會!

最後八天!



2019年9月11日 星期三

十天之內,告訴我們,香港未來應該怎樣走?



2050的香港會是甚麼樣子?2100香港還存在嗎?你想過嗎?

香港應該怎樣盤算未來?應該採取甚麼策略去保障香港到時仍然宜居?

十天之內,你可以去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網站,參加「長遠減碳策略公眾參與」的問卷調查,網址:https://www.susdev.org.hk/en/index.php

寫下你的想法和建議,我主持的「長遠減碳策略支援小組」會以眾人的意見為根據,擬訂行動建議,提交給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和香港政府,成為未來訂定減碳目標和香港社會整體行動的綱領和藍圖,即是你有份訂定關係香港未來的政策


香港天文台計算過,如果全球暖化持續惡化,以50年一遇的海水高位到了2100會變成年年出現,颱風襲港的風暴潮將高過不少市區地面。我年幼時每年只有兩、三次熱夜,最近幾年每年超過30天,2050預計增至兩個多月,到了2100更長達五個月。這樣的香港還能住人嗎?有錢又有甚麼用?

我們知道氣候暖化源自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沼氣等)急增,其中二氧化碳來自燃燒化石燃料和燒毀樹林等,沼氣來源之一則是廚餘在堆填區化解,都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香港是高度現代化城市,消耗大量能量,製造大量垃圾,入口大量物資,而物資在外地製造和長途運送來港都消耗大量能量,這些全都涉及排放二氧化碳和沼氣,單講二氧化碳排放,研究指出香港的總排放量(本地加外地)佔全球約250分之一,十分驚人(註1)。

為人為己我們都必須盡快大幅減少排放二氧化碳,但是可以怎樣做?誰應該做甚麼?個人?政府?工商界?民間社會?專業團體?科研人員?人要改變生活習慣,社會要改變對「自然」和「發展」的看法,政府要改變只講經濟的施政思維習慣,全都牽涉價值觀念的重大轉移,全民沒有堅強意志,改變幾乎不可能發生

大家願意減少用電順便省錢嗎?未來屋宇設計應該規定多些對流氣流或少用玻璃(因為製造室內溫室效應)?發電不燒煤燒甚麼?要多用可再生能源?香港沒有所需空間,怎會有可再生能源發電?核電不排放二氧化碳,但是你接受嗎?科技演化,將來或可在外地用地熱製造氫氣運來香港燃燒,你認為香港要考慮這個方向嗎?燒煤之外發電價錢或者升高,怎麼辦?想起「頭都大」!

因為巴黎協議是國際條約,香港非減少排放二氧化碳不可,而且幅度不少,絕不能講價,大家「頭都大」也必須一齊想辦法。氣候變化為害香港,減碳其實也為了自己。

長遠減碳策略公眾參與本月二十日截止,還有十天,千萬不要錯過最後機會,告訴我們,香港未來應該怎樣走?為了香港,為了自己,主動發聲!

1     《草雲居》 2016329日:全球氣候暖化香港要負250分之一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