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1日 星期五

香港人在印尼為保育中華鳳頭燕鷗出力

香港人要看得起自己,我們有國際視野、有與東南亞國家緊密聯繫的傳統、有良好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因此能夠在促進國際合作的事務上,作出突出貢獻,以下舉一個例子說明。
在中國東海和印尼之間遷徙的中華鳳頭燕鷗(舊名:黑嘴端鳳頭燕鷗)失踨半世紀後再被人發現,但是數目少而極度瀕危,進行拯救必須先知道牠的行蹤,才能在牠的繁殖地和渡冬地採取保護措施。(註1
中華鳳頭燕鷗往來東海與印尼之間,但細節未明
剛過去的冬天,香港觀鳥會以香港人特有的國際聯通能力,組織研究隊伍,前往印尼東部島嶼,嘗試把衛星追蹤器安裝在中華燕鷗身上,起動以現代科技找尋中華鳳頭燕鷗遷徙路線的工作(註2),希望以成功保育黑臉琵鷺的模式(註3),以二十年的堅持,聯合中華燕鷗活動範圍內的所有國家,建立穩定的中華鳳頭燕鷗種群,最好達到四位數目,最終能夠像黑臉琵鷺「脫瀕」。
中華鳳頭燕鷗(圖的中央,嘴端黑色)經常混在大鳳頭燕鷗群之中
攝於印尼 (鳴謝:香港觀鳥會)
今年在香港觀鳥會在印尼的工作,只是漫漫長路的起點,香港有幸以倡導者身份作出貢獻,是我們的光榮,也是香港人發揮自身強項的好例子。

以下提供的較詳細資料(參考註
1),讓大家深入一點了解保育中華鳳頭燕鷗的背景。
中華鳳頭燕是全球最稀有的海鳥之一, 1937年在中國海岸錄得之後,六十多年再無目擊紀錄,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 2000年在馬祖列島再發現四對中華鳳頭燕鷗,全世界興奮不已,目前全球只有不多於100隻中華鳳頭燕鷗,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度瀕危。
中華鳳頭燕鷗是遷徙鳥,經常混在大鳳頭燕鷗群中,行為也相似, 要保護中華鳳頭燕鷗和促進數目增加,必須先知道牠們在哪裏繁殖和渡冬,以及遷徙經過甚麼地方,然後結合沿途各國的方量,採取保護措施,包括建立燕鷗保護區,成功保育黑臉琵鷺就是經過迠樣的漫長過程。
中國內地已經在近岸島嶼進行了招引中華鳳頭燕鷗繁殖和保護繁殖地的工作(來自香港的專家陳承彥留守島上達三個月,註4),多了繁殖紀錄,把種群數目略為提高,但是對於渡冬地和遷徙路線所知極少,急需研究,這是香港觀鳥會今年前往印尼嘗試把衛星追蹤器安裝在中華鳳頭燕鷗身上的背後原因。
相對於在繁殖地(如韓國或台灣),在越冬地點進行進行這項工作是是較安全的,因為候鳥能夠抵達度冬地,證明身體較強壯,體型較成熟,比較能背負追蹤器飛行,更重要是不會騷擾牠們的繁殖。
保育中華鳳頭燕鷗,長路漫漫,幾年來已經向前走了幾步,還是有希望的,香港人在這件事裏,由開始就有參與,願望堅持以我們的獨特優勢,作出貢獻,讓中華鳳頭燕鷗種群再興。

1     香港觀鳥會網頁 「拯救瀕臨滅絕的中華鳳頭燕鷗」
4     明報,2014815「港男守護13極瀕危鳥誕生,留浙江孤島三月」

2019年5月28日 星期二

三個尿兜續集


最近又碰到擠迫的三個尿兜,提醒我空域對跑道的重要性。


B尿兜(相當於第三條跑道),看似有尿兜,但是尿兜A(赤鱲角第二條跑道,即北跑道)和尿兜C(深圳機場的跑道)的空域封殺了B尿兜(第三條跑道)的空域,兩者前面站了人的話,則想用尿兜C的人根本上走不進去,視覺的存在不等於有功能,因此興建B尿兜浪費金錢和工程人員氣力,是虛耗人力物力而徒勞無功的。
或者說如果沒有人站在A和C前面,不就可以用B嗎?不過如果真沒有人站在A和C前面,則尿急的人當然會用A或者C,誰會走去B?!
某些人不講邏輯,但是我們不可以放棄講道理。
以前講過三個尿兜的舊文章在此:
https://tiandiyouqing.blogspot.com/2017/12/blog-post_31.html

2019年5月12日 星期日

世界遷徙鳥日的蒲台灰臉鵟鷹



 511日是世界遷徙鳥日,香港鳥友在蒲台拍攝到一隻站在樹上的灰臉鵟鷹,大概遠渡重洋,氣力耗盡,一動都不動,幾小時後鳥友收到牠的死訊。
2019年5月11日蒲台島的灰臉鵟鷹  (鳴謝:Simon Wong)
鳥類遷徙行程動輒數千里,路上遇上大海、沙漠、高山,險阻重重,隨時活生生餓死,是動物界的高風險行為,近數十年傳統的中途補給站如濕地又不斷被人侵佔,情況更為惡劣。我心中的惡夢是有生之年親眼見到鳥類遷徙斷絕,成為絕唱。
今年的世界遷徙鳥日,蒲台的灰臉鵟鷹留下無力的遺照,儆醒我們,生命脆弱,任何一程稍有差池就是終點,鳥類如此,人類也不例外。
相片鳴謝:Simon Wong

2019年5月8日 星期三

全球物種滅絕危機 – 最新權威報告


56日聯合國政府間科學與政策平台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 (Intergovernmental Science-Policy Platform o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發表了一份權威性報告 [https://t2m.io/LWFxZ93d],宣布地球出現難以想像地嚴重的全球物種滅絕危機,甚至影響人類自身的生存,而人類過去五十年的所作所為正是觸發這個危機的主要原因。

大家必須注意:這份報告不是「環保分子」的偏激宣傳,而是由各國政府參與和參考了超過一萬五千篇科學文章後歸納得出的結論。

進入二十世紀,物種滅絕速率急速升高,兩棲類尤其顯著
(來源:ISPPBES)
1700年的濕地,2000年只剩下13%

約四分之一的動物和植物受到滅絕威脅,昆蟲方面世界各地都有大幅減少報告

總體估計未來數十年將有約一百萬物種滅絕,速率是過去一千萬年的幾百倍!


泥土質素廣泛受損,地球23%的土地的生產力已經下降。

人類每年把三至四億噸重金屬、溶劑、污泥及其他廢物送入海洋,毒害生物。

33%魚類資源被過度捕捉到無以為繼。

一百五十年之間,活珊瑚覆蓋面積少了一半。

土地改變用途是生物多樣性下降主因,如伐林改為農業,而70%農業是為了生產肉類。

人類侵害自然的方法數之不盡,但是自然也會以糧食減少或食物污染等方式反過來處理人類。

報告認為人類必須徹底轉型 (transformative change) 才能解決問題,提倡放下以GDP為發展指標,改以整全思維,尋求提升生活質素,以及着重保障人類長遠福祉。

在等待各國政府採取行動之時(恐怕需時以十年計),我們自己先要管好自己,減少浪費食物,少肉多菜,減少製造垃圾和污染自然,以及透過醒覺的購買支持可持續農業和漁業。

入門閱讀:BBC 新聞  https://www.bbc.com/news/science-environment-48169783


2019年5月1日 星期三

復興荔枝窩 - 答村民問


上載從三國之地防川談到沙頭角禁區開放問題文章後,荔枝窩村民Sau On TsangFB提出一系列問題,反映了部份村民對過去幾年鄉村復興工作的疑問,對於新生事物有疑惑十分普遍,我在FB努力給予回覆。由於新界其他鄉村陸續有類似的復興項目或想法,以下列出曾先生的問題和我的答覆,供大家參考。

 

先談一下復興荔枝窩的目的,其一是讓寄居外地多時的村民回鄉安老,其二是傳揚以農耕為基礎的客家文化,其三是促進村民子孫回鄉定居,延續本村苗裔,衍生建立村本經濟的需要,其四是向香港市民和全世界展示可持續發展的範例。

 

過去幾年參與其事的包括荔枝窩村村民、香港大學、香港鄉郊基金、長春社和綠田園基金,政府多個部門也提供了支援,如:民政事務局、環境局、民政總署、漁護署、環保署、地政總署、食環署等、還有不少專業友人和無數的義工,大家都為了荔枝窩的好山好水努力,不計較付出,只望早日讓荔枝窩成為美麗宜居之所。有些參與者對於個別村民提出的詰問感到沮喪,我開解他們,這些詰問反映村民關心自己家鄉,是正面發展,我們必須理解和有義務給他們安心的回覆。

 

荔枝窩村沒有復耕項目,這些田會野樹叢生

曾先生FB原文

 

「林先生和諸位高官借問聲,有冇在荔枝窩村搵到著數呢?點解亞公和祖堂冇利益? 千萬唔好利用荔枝窩村 以權謀私利? 你們不是泛泛之輩,複耕項目,有冇人霸用祖堂地?合同業權清晰?瀛和公司為何結業,是否有那渣嘢,民宿項目開始.點解冇通知村民開會?咁大型項目時遮遮掩掩?村屋複修,還是重建?是否喧賓奪主太阿倒持?暖窩社企內定董事成員是否公平嗎?有冇開過會, 萬生堂私友會開個上千萬次?計謀壟斷培成堂張為亞公爭取利益的村民踢出培成堂?


諸位有冇利益有冇著數? 點解楊博士靜雞雞去海外聯絡單原居民?動機為乜?覺得好奇怪 千里迢迢為乜嘢

(
根深不怕風搖動,身正不怕影子歪)

 

給曾先生的  FB 回覆

「搵到著數?」:答案是零,甚至是負數,因為為了荔枝窩的事掏了腰包。

「業權」:為了租地,花了很多時間確定業權,絕無故意霸用,合同文本經律師檢視,權責清晰。

「瀛和公司」:我們非常感謝瀛和公司同人2013年用心用力處理大量工作,才能成功把眾多小型土地整理成較大塊可耕之地,沒有他們,這是絕不可能的,荔枝窩的田地會繼續雜樹叢生,沒有今天農田開墾、生機勃勃的美麗景象,所以瀛和公司為荔枝窩村復興立下極大功勞。2013年簽租約時訂定六年「死約」,2019年底結束,同時經過幾年時間醞釀,荔枝窩村凝聚共識,租田事宜應由本村的培成堂委員會負責,因此各方協議瀛和公司2019年底後不再處理租田事宜,由培成堂委員會接手,這個轉變反映復耕和鄉村復興的逐步成熟,是可喜之事,而不是甚麼「那渣嘢」。

「民宿項目」:請大家識清楚,我們不是搞民宿,而是在建立提供客家生活體驗的教育基地,住宿設施是為了讓參加者有更多時間在村內深入點認識客家文化,設施不接待街客(walk-in)。

「遮遮掩掩」:項目未開始前,香港鄉郊基金代表吳視南博士已經自資前往英國向村民介紹,絕無「遮遮掩掩」,連續幾年多次舉行公開匯報,甚至以 FB live形式進行,讓海外村民也可參與,十分透明。

「太阿倒持」:村屋項目公開邀請村民報名,選擇時由獨立的社會知名人士和專家按事前公布的準則客觀地挑選,每間屋的復修過程,都讓業主參與和提出想法,專業團隊盡量配合,因此主動權一路以來在村民手中。

「暖窩」:這是村民自發組成的「社會企業」,是沒有股份的不牟利組織,目的在服務荔枝窩,沒有人可以從中得到金錢好處。成立時由熱心村民申請註冊,是正常程序,經過幾年醞釀,現時董事由荔枝窩村各房委派代表出任,加上兩名獨立社會人士(我是其中之一),以專業和持平方式從旁襄助,所以不可能由個別人把持。暖窩開年會和董事會,都嚴格遵循香港法律進行,財政報告也由專業會計師核數,不可能造假,大家不要過慮。

「培成堂」:這是村務,我不能代答。

「諸位有冇利益有冇著數?」:一點「著數」都沒有。

「動機」:很簡單,大家都是為了復興香港鄉郊而努力。一方面荔枝窩是首例,另方面當今世界壞人確是稍多,難免令很多人不能相信世間有無私的人,希望荔枝窩各個項目繼續下去,大家會多點理解。

「根深不怕風搖動,身正不怕影子歪」: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