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會刺激呼吸系統引發疾病,甚至引致額外的死亡,中文學大嚴鴻霖教授發表過有關研究報告(註3),香港每年因為空氣污染(PM2.5和臭氧)提早死亡人數約一千人,其中44%受臭氧影響,比內地24%為高,有地區的特殊性,我們必須多點認識問題所在,然後才能採取針對性行動。
2018年13個一般監測站中有8個的臭氧超標,塔門和將軍澳最嚴重(註2),圖1展示超標監測站的位置。
圖1 2018年臭氧濃度超標監測站的分布 |
在大帽山-獅子山-馬鞍山-西貢半島連續的山脈以北的高濃度,可以理解為在微弱北風背景下,來自內地隣近地區污染物的後果,屯門、東涌和中西區,則應該是污染物繞過大帽山西側及青山之後,受到日間海風的影響和大嶼山阻擋,向東折向維港,再在太平山阻擋下聚集造成(註4、5)。
將軍澳的高臭氧情況以前在個別案例中出現過(註6),不太容易解釋,有兩個可能,一是污染空氣從塔門一帶南下繞過西貢半島群山,日間受海風影響從東南方轉向將軍澳,一是將軍澳地區有某些本地污染源頭,環保署同事也許需要進一步研究。
有趣的現象是:不超標的站集中在維港兩港及荃灣至葵涌一帶,相信受益於大帽山-獅子山-馬鞍山群山的屏障,遮擋了來自北方的污染。
至於二氧化氮污染,有6個一般監測站和全部三個路邊監測站超過全年長期指標(註2),位置見附圖。
圖2 2018年二氧化氮濃度超標監測站的分布 |
超標站的空間分布與臭氧幾乎剛好相反,超標站集中在維港兩岸和荃灣至葵涌一帶,另外加上新界西部的元朗和屯門,前者看來與本地排放有關,主要是交通運輸,後者則也許本地和外來影響都有,但是需要深入研究才能斷定。
綜合兩張圖,似乎住在香港注定逃避不了臭氧或二氧化氮污染的影響。
想減少本地臭氧水平超標,需要跨境協調大灣區的多個城市,共同減少排放會形成臭氧的污染物(氮氧化合物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至於降低二氧化氮則需要多在本地做功夫,尤其是從運輸人手,減少車輛的排放,政府已經計劃了一系列措施(註1),希望能盡快發生效用。
空氣污染有來自隣近地區,有來自本地,既要區域合作,也要自己做好本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