颯秣建至呾蜜
由薩馬爾罕到阿姆河一段,《大唐西域記》記載:「從颯秣建國西南行三百餘里,至羯霜那國 … 從此西南行二百餘里入山 … 東南山行三百餘里,入鐵門 … 出鐵門至覩貨邏國故地,南北千餘里,東西三千餘里,東阨葱嶺,西接波剌斯,南大雪山,北據鐵門,縛芻大河境中西流。… 順縛芻河北,下流至呾蜜」,這段路六百年後的長春真人邱處機,前往見成吉思汗途中重複走了,詳情見《草雲居》2016年初的文章(註2-4)。
颯秣建(今Samarkand)是絲綢之路上歷史名城和重要交通樞紐,隋唐時稱康國,宋邱處機時稱邪米思干,《大唐西域記》稱「颯秣建國周千六七百里」,衛星圖片顯示它是面積較大的綠洲,呈東西走向。
羯霜那相當於今烏茲別克Shahrisabz及其周邊的綠洲,《校注》稱為梵文Kusana及阿拉伯-波斯語Kass/Kiss的對音,看來前者為國名,後者為城名,隋唐時稱為史國,國都乞史城,或稱佉沙,宋邱處機時稱碣石(Kesh音譯),毀於成吉思汗。《大唐西域記》稱「羯霜那國周千四五百里」,衛星圖片(圖1 )顯示它是面積較大的綠洲,呈東北-西南走向。
《大唐西域記》對鐵門有詳細描述:「鐵門者左右帶山,山極峻峭,雖有狹徑,加之險阻。兩傍石壁,其色如鐵,既設門扉,又以鐵錮,多有鐵鈴,懸諸戶扇,因其險固,遂以為名。」,參考地圖、文獻和衛星圖片,位置應為今Baysun-Tau山脈的隘口Buzgala
Pass,這裏山壁峻峭,符合玄奘對鐵門的描述,自古至今是Samarkand和今阿富汗境內Balkh(玄奘稱縛喝,以下再述)之間的交通要衝。
「縛芻河」指今阿姆河,是烏茲別克和阿富汗的國界河。「縛芻」與亞里安梵文吠陀經典的河流Vaksu和希臘名稱Oxus對音,也是魏晋至唐中國史書稱為烏滸水的音譯根據,以下會再談。
覩貨邏國,公元前中國史書稱為大夏,玄奘之前古籍稱「吐火羅」,外文書籍稱為Tukhara或Tokhara,是阿歷山大大帝東征遺留下來的Bactria國,範圍大致上是圖1阿姆河兩岸各地的總合,西面連接波剌斯Persia,我們一般簡稱波斯,玄奘加了「剌」字是強調”r”的發音而己。
「順縛芻河北,下流至呾蜜」,意指沿阿姆河北方的分支,順流而下抵達阿姆河北岸的呾蜜國,衛星圖片顯示這裏是一片略呈三角型的農耕地域,其東南角是今烏茲別克境、位於阿姆河畔的歷史名城鐵爾梅茲Termez,與呾蜜對音,是往來中亞和阿富汗的重要中途站。我相信玄奘只是進入了呾密國境,而沒有去到阿姆河邊的呾密城,解釋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