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樹梢鑲滿嫩綠,春意盎然,離開天文台的崗位時,也是春天景象,一幌眼間已經過了七個寒暑,花開花落,月圓月缺,春去秋來,周而復始,循環不息,但是歲月只會向前,人生路上又多走了幾步,思前想後,究竟這段時間我做過甚麼?除了堆填區多了我製造的垃圾,這個世界有甚麼因我而不同?前面的路還有甚麼風景?
窗外的風景 |
卸下公務後,成為香港七百萬平民之一,悠閒了一段日子,不過人家覺得我時間多,陸續把工作送上門,我又不善說「不」,很快又繁忙起來,天天到處跑,今日屯門,明日柴灣,早晚不定,以前上班有固定地點、時間、工作內容,退休後基本上受人家的邀約主導,天天不同樣,沒有規律,無法預測,我的概括是:上班是有結構的生活,退休是被動的無結構生活 responsive non-structured life,加上沒有了秘書幫忙處理對外的聯繫和安排日程,自己當上自己的秘書,實際上一個人演兩個角色,日子怎能不忙?
一向相信直覺,不太注重長期規劃,七年來的人生軌跡,轉折彎曲,岔路不少,盡是隨緣,涉獵的範疇包括:推廣普通話、普及科學、支持母校、大學課程、氣候變化、環境保護、自然保育、郊野公園、永續鄉郊、第三條跑道、宣揚簡樸而開心的生活、支持助學、人道及童軍活動等,朋友提醒我做人不可以大龐雜,也許他們是對的。
雖然題目甚多,畢竟書生背景,行事只有一個辦法,就是以文字為媒介,或寫或講,七年下來,演講和授課四百多節,接受訪問約二百次,出席各種會議五百多次,出版了三本書(註1),在網誌《草雲居》貼了三百多篇文章,在臉書貼了自己也數不清的語句,在不同場合跟無數人談了天南地北,算不算有貢獻我也不知道,只希望講的不是垃圾,沒有把人家的耳朵變成堆填區,如果偶然能促進個別年青人感悟某些積極價值,或令個別朋友感應到人生的喜悅,則於願已足。
我讀理科出身,發表的文章經常強調理性在公眾事務中的重要性,但是退休後,人愈長愈發現人類以至天地萬物,最根本之處是以「情」的維繫來保障大我的永續,大部分我涉獵的範疇,基調是希望眾人眾生互相扶持,讓大家都能過着有尊嚴和能發揮個體價值的生活,想深一層都是以「愛」為基礎,這是幾年來最大的得着。
窗外春天的霧氣在陽光灑照下漸漸散去,今天難得沒有甚麼會議或演講,我會到健身室鍛煉一下,退休的好處是可以選擇悠閒,分別只在天天悠閒,還是偶一為之,往前走大概要調節一下了,好讓自己多看路上的風景。
註1
《天地變何處安心》 林超英著,快樂書房(2010)
《天地不說話》 林超英著,快樂書房(2014)
《災害頻発の時代を生きる - 気候変動と人類の運命》 林超英、張淑儀合著(日本),文芸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