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2日 星期二

保育和發展沒有對立:談郊野公園、大嶼山發展、第三條跑道

經常有人說「發展」和「保育」是對立的,要想辦法找平衡點,但是所謂「發展」在香港被曲解成「建築發展」或者「經濟發展」,範圍不合理地狹窄,不符合「發展」一詞原本的意思,其實「環境發展」、「社會發展」、「生活質素發展」、「靈性發展」等都是「發展」的內容啊!這些範疇跟愛護自然、守護郊野公園等「保育」內容根本就沒有予盾,甚至可以說相輔相成,所以說「發展」和「保育」對立是一個假命題。

具體的假命題例子:有人提出要開發郊野公園,聲稱可解決香港沒有土地興建公屋的問題,又指反對者是環保分子或保育分子,問香港人要公屋還是要郊野公園?郊野公園環境清幽,風景優美,交通不方便,沒有就業機會,一般打工仔住進去祇會坐困愁城,在郊野公園建公屋會重複當年因在天水圍建公屋而造成嚴重社會問題的錯誤,所以肯定最終不會建公屋,會建甚麼?當然是超級豪宅,給不怕交通不方便(有司機)、不怕冇工開(自己是老闆或財產不少)、最愛獨擁優美風景和清幽環境的社會上層人士居住,所以所謂「公屋對郊野公園」裏的「公屋」是一個假說法,因此連帶的所謂對立也變成一個假命題。在這個情況下,問「要發展還是要保育?」是在製造不存在和不必要的強迫性選擇,是一個騙人的題目,大家要認清楚認識這個題目的真正性質。

大潭郊野公園:左面是超級豪宅陽明山莊,山明水秀的地方會建公屋?
(相片鳴謝:水務署)

還有一種假命題:有人聲稱興建某項工程會促進經濟,很有緊迫性,必須盡快進行,但是工程論證期間,發現有關土地(或海洋)範圍有某種稀有動物,保育人士提出需要採取措施保護,立刻被人說成「保育」阻礙「發展」,兩者有對立,製造輿論要找出妥協方案,取得平衡,因為香港慣性經濟第一,結果當然「平衡」會落在工程項目一方,但是其實該項工程是否促進經濟、是否真的對廣大香港市民有利,還未有認真研究確立,甚至可能已經被知情人士與學者否定,該種稀有動物的出現與否根本與工程應否開展沒有關係,這時把「保育」說成與「發展」對立,是沒有意義的,是在轉移公眾視線,避開給人質疑工程是否必需,因此所謂對立是一個假命題。在台灣有這類的例子,可以參考以下相關網誌文章(註1),該文的台灣用語跟香港慣用語有點分別,不過大意、主旨和辯論邏輯還是容易讀懂的。

「發展」大嶼山是否對整體香港廣大市民有利,至今未見實質和數量化的論證,一開始就談向郊野公園要地是不科學和不成熟的,把「發展」和「保育」說成是對立和要「二擇其一」是一個假命題,顯而易見,但是「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的成員不少是地產商的關係人士(註2),而且早已認定「發展」事在必行,整件事能夠得到合理程度的社會討論嗎?假命題會否會被當成真命題呢?大家要打醒十二分精神監察和適時發聲為大嶼山郊野公園請命,建議大家追踪《Save Our Country Parks 保衛郊野公園》和《香港郊野公園是我的呼吸空間》。

興建第三條跑道和保育中華白海豚也可歸入這類假命題,就算沒有中華白海豚,第三條跑道都是不應該建的,以前在草雲居談過,細節請參看有關網誌文章(註3)。

如果「發展」是真的發展,包含社會、經濟和環境的發展,是照顧所有香港人生活的發展,不是為少數人製造一次性金錢利益而犧牲香港人珍貴的永遠共同資產(如香港山脊線、山頂維港風景、郊野公園等),「發展」和「保育」沒有對立,聲稱兩者對立是欺騙大眾的假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