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3日 星期日

喜見大浪西灣事件向正面發展


消息傳來(註1),今天環境局局長去了大浪西灣與西灣村村民直接面對面談話,事後村民宣佈即日結束封村,這是一個來得突然但是令人高興的消息。

雙方直接對話,不需要經過中間人傳話,避免了不必要的誤會,也讓在場人等共同知悉整個對話的內容,免去他日枱底交易之嫌。

政府方由局長級人員去了解西灣村的實在民情,顯示了十分的誠意,村民方願意客氣地對談,則顯示了風度,也用好了對話機會,在西灣村現場指出具體問題所在和提出貼近生活的民生要求。

這樣才是和衷共濟,為香港共同利益尋求最合適發展方向之道。

當然今天之後還有很多實際工作要做,但是有一個開頭,總比一籌莫展好。

註1:2014年3月23日東方即時新聞

2014年3月17日 星期一

大浪西灣 – 被遺忘的善良村民

  
消息傳來,大浪西灣上周末開始封村一周七日,此後無人到訪的西灣村會變成毫無活力、毫無生氣的睡村,全港市民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不能欣賞美景,納入郊野公園之後卻發揮不了郊野公園的功能,出現了一個全輸局面,對香港、對村民都毫無好處。

腦筋急轉彎題:誰得益呢?也許是以此作為籌碼,在渾水中摸魚中撈得好處的某些人士吧,謎底留給大家自己參詳。

最冤枉和不幸的是堅守在西灣村經營士多的原居民村民,他們為自己西灣村的風光、傳統、文化而驕傲,以傳承為己任,因此雖然艱苦還是繼續經營,與此同時,他們幾十年來為路過的行山人士解渴解饑,出現特殊天氣時給遊人庇護。一方面遊人得到所需,另一方面村民以自己的勞動謀生,自給自足,不為社會製造包袱,長久以來是一個雙贏局面。

西灣村著名的士多
本來納入郊野公園提供一個契機,可以把西灣村的優越性發揮放大,耐何有個別人等為了一個「財」字,把好事變成壞事,弄出如今封村的僵局。

愛護本村的良善原居民村民,被挾在「財」與「政」兩幫人馬的中間,動彈不得。現在封村一周七天,等於騎劫了他們的生意,完全沒有收入,失去了基本的生計,但是他們的損失被人徹底遺忘,另一方面,就網上所見,城市人由於不知內情,都罵村民「貪錢」和「霸道」,殊不知村民之中其實有人在事件中受苦、受屈,他們不貪錢也不霸道,祇求以提供服務賺取基本的生計,在自己出生的村裏生活下去,守好祖宗的自然與文化傳承,讓更多香港人欣賞。


請大家討論西灣村封村事件時,多些了解和多些分析,把善良的村民區別開來,不要一竹篙打死一船人,誤會西灣村民全是壞人,還請大家有機會時給村裏善良的人們扶一把,幫忙他們解決生計的困難,以及協助他們建立一個能夠做好自然和人文傳承的西灣村,成為香港真正可持續發展的榜樣。

2014年3月11日 星期二

第三條跑道:逆着人口政策的大白象工程項目


報章報導有外國機場組織,在港聲稱不興建第三條跑道,香港機場會在區內失去競爭力,失去航空樞紐的地位,顯然機場管理局展開了宣傳攻勢,為赤鱲角機場第三條跑道造勢。

首先要從哲學角度看問題,為甚麼香港必須成為地區的航空樞紐?成為航空樞紐對香港人民(不祇是所謂「經濟」)有甚麼好處?這些問題從未見過認真的論述?

其次,機場管理局推動興建第三條跑道,主要的論據是會帶來經濟效益,尤其是創造大量職位,但是:

(1) 所謂大量職位主要位於價值鍊的低端,如機場操作、保安、零售、等,即是勞動量大而創造價值不高的崗位,不會提高香港勞動人口的平均工資,不會改善香港的經濟結構。

(2) 較早時的人口政策報告提出,香港的主要人口問題是人口老化,主要的憂慮是年輕勞動人口減少,將來「有工冇人做」,事實上現在的赤鱲角機場已經在為數目不少的職位空缺傷透腦筋,這個時候再來一個製造大量低層次職位的「第三條跑道」工程項目,是否為香港製造更多職位空缺?是否為香港的經濟製造更大的不穩定?在為廣大市民製造更大的麻煩?

強推第三條跑道,是管中窺豹,祇見機場的細微局部,不見全港的大局、大勢。


香港政府應該從大局出發,盡快重新檢視第三條跑道項目,認真研究撤掉這個大而無當的「大白象」項目,而且要認識到在未來人口結構變化的背景下,赤鱲角機場應該走向精品機場的定位,職位不用多,工資高就可以了。

如果要從航空事業取得高價值的經濟效益,政府應該思考在價值鏈的高端介入,例如航空融資、策劃、設計等,不可再走以前「穿膠花」的勞動密集模式,不再單靠量的增加,不可一切祇講「多、多、多」,而是要爭取質的提高,包括知識、專業、信息、科技的應用,職位不用多,但是全是高增值,這才是香港未來的應走之路。

香港政府是否要重新思考怎樣從航空業為香港創造價值?



草雲居相關舊文:



2014年3月8日 星期六

再論大嶼山郊野公園:我們不可以比內地差


今天(38)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開會,會後發展局局長被記者問及會否動用郊野公園土地時,不置可否,恐怕郊野公園始終在委員的視野內,虎視眈眈之勢令人憂慮。

郊野公園是香港人辛苦勞碌之餘的呼吸空間,2010年大浪西灣事件清楚顯示郊野公園是普羅市民深愛的香港瑰寶,不容胡亂搞爛,2013年廣大市民一呼百應,數千人到大潭水塘,數百人去大浪西灣,以雙腳表示支持政府把大浪西灣納入郊野公園,臉書《香港郊野公園是我的呼吸空間》成立四天便錄得一萬以上的 LIKE,在在反映市民對郊野公園的明確態度,我呼龥政府切記市民的訴求,以最大的誠意和決心堅守郊野公園的界線,否則會為將來的施政增添困難。

過去一段日子,經常有人聲稱郊野公園佔地四成太多,以及世界沒有公認的規定,並據此推論郊野公園面積可以減少。讓我在這裡再清楚說一次:山水風景和自然生態關乎市民的生活質素,祇可嫌太少,不可嫌太多,長遠規劃理所當然要爭取加以提高,改善人民的生活質素,不可能是減少,哪有政府以降低人民生活質素為施政目標?硬要減少郊野公園面積,等同視人民生活質素如無物,不是負責任政府應有的施政取向。

聲稱「四成」太多的人請注意,連不少香港人看不起的中央政府,都已在2001對城市綠化建設設定了長遠規劃(註1),並且定了「四成」為指標,具體文字如下:「到2010年,城市規劃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5%以上,綠化覆蓋率達到40%以上」,香港的郊野公園面積佔地四成是人家的奮鬥目標,是值得香港人引以為傲的好東西,但是偏偏不斷有人要蠶食香港最好的東西,去建設全中國多到不得了和庸俗膚淺的購物城或人工景點,把自身的優點轉化成劣點,在人家把城市質素向上提升的時候我們選擇向下走,是逆着全國努力向上的潮流幹,哪有這麼笨?

忙於想將土地變成金錢的人們請注意,濫用郊野土地去建樓房是低效率用地的方法,中國政府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去年(2013年)12月北京召開了一個非常高級別的會議(註2),由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習近平主持,多名中央政治局常委出席,主題是最近一年談得火熱的城鎮化工作。

會議六條主要結論的第二條:「提高城鎮建設用地利用效率。...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即是說「建設」(興建樓房)要盡量少佔土地,不容過去的胡亂開拓和浪費土地來建屋的情況再出現,加上「山清水秀」成為「總體要求」,反映中央政府的願望和大方向是走向香港這樣的「密集城區 廣闊郊野」城市模式,內地在向我們學習,我們卻要自毀郊野公園的「山清水秀」,不是很滑稽嗎?

再看會議結論第四條:「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科學設置開發強度,盡快把每個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開發邊界劃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綠水青山保留給城市居民。」香港屬於特大城市類別,有幸上天巧妙安排山脈和海灣在離城不遠處,內地下定決心要努力達到的城市境界已在我們之中,香港人理應慶祝還來不及,但是硬是有人要逆向而行,令人費解,是不知時勢還是為了錢要不顧一切?

還有會議結論的第五條:「提高城鎮建設水平...要依託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是我們所有人都應該注意的一條,有見於過往胡亂開發帶來不少惡果,今屆中央政府對城鎮建設有「水平」的要求,不可為了建屋就見田挖田,見山劈山,搞得河山千瘡百孔,而是要把城市放在自然風光的懷抱中,讓居住在擠迫不堪的城市裡的人們有舒展的空間,可以在自然的滋養中補充能量,在離城不遠處可以閒蕩在山水之間,重拾人類與自然融洽共存的天性,散去城市生活給人的鬱悶,「看得見山、看得見水」的重要社會功能,中央政府看到了,香港的人呢?香港的權貴呢?香港的政府呢?

最低限度在理念上,內地中央政府對於城鎮化的最新理解是十分進步的,不祇是盲目談經濟發展,已經轉移到關注生活質素,注意到人在生活中必須接觸自然影像。對照香港的權勢人士,雖然他們經常到外地旅遊,有無數機會見識先進國家的「先進」,卻感應不到人家日益重視生活質素,以及自然對人的意義。

就傳媒報導和公開資料所見,目前談論開發大嶼山,指導思想仍然停留在六十年代的「多勞多得」,以及九十年代起的「一律向錢看」,沒有新意念,祇懂追數字,總之要增加遊客數目,增加建樓、建路、建橋、建跑道、建「樂園」,增加這,增加那,以多做去賺「低增值」的金錢,這樣跟以前穿膠花有甚麼分別?不少人口頭說「知識型經濟」,實際行動上卻祇懂「多啲嚟,密啲手」,而且過程中破壞環境也不管,完全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粗放型經濟思維,環境可以「先破壞,後修補」,三十多年來這種思維在內地造成的嚴重後果現在大家很清楚,霧霾就是一個強力的例子,錢給少數企業家賺了,但是污煙嶂氣,山河破碎到難堪的程度,苦由平民百姓捱,我們不是說香港是世界大都會嗎?怎可以倒退到不能接受的粗放型經濟,以及連帶的粗放型破壞郊野公園?

向郊野公園要地,是沒有進步,短視吃老本,不認識新時代的價值觀念,是剝削廣大市民的生活質素,換取金錢利益去成就少數人的財富。

時代變了,連內地主政者都醒覺要改變要求,以及了解郊野公園對城市的重大意義,我們不可以比內地差。

在郊野公園這件事上,我們不可以和稀泥,必須直截了當向垂涎郊野公園的人們說不!

不!不!不!


1國務院關於加強城市綠化建設的通知  [國發(200120]

2: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北京,2013121213

2014年3月1日 星期六

粗口罵警察不可接受


不知那一晚,電視新聞報導裡出現一個詭異的畫面,警方高層人員正式向全港市民宣佈,從此以後市民以粗口辱罵警察無罪,而且警方高層更會擬訂一份守則或者指引,教導前線警員怎樣接受市民的粗口問候良親,按照電線畫面見到的氣勢,我估計指引大概是提醒前線警員,忍,忍,忍,以及不准以粗口回應。

令我非常無法理解的是,在整個新聞報導中,我聽不到任何人公道地指出:「市民在與警員交往之中,應該明白警察是代表市民大眾執行職務,目的在保障公眾安全,因此市民應該履行公民的責任,跟執法的警員合作,過程中應該互相尊重,市民絕不應使用粗口對待執勤的警員。」

伙記為自己和社會服務,老闆應該維護伙記,怎會有公開鼓勵他人以粗口辱罵自己伙記,世間的事難有比這件事更離奇!

我以前擔任天文台台長期間,對於有人在電話中用粗口辱罵同事很是介意,我是容許同事在這種情況下掛斷電話的。後來逐漸多了收到電子郵件投訴,其中很多只是謾罵,不少更有粗言穢語,令我意外的是同事們老實得有點過頭,回覆時還說:「多謝你的來信」,我知道情況後,發出指示,如果電子郵件的「投訴信」裡,只有謾罵,只有粗言穢語,沒有具體問題或任何要求或提議,這樣的信不算投訴,不必回覆,更談不上要「多謝來信」!如果有人投訴沒有人處理他原本的投訴,後果由我負責。

也許我很幸運,沒有人向我的上級投訴我命令伙記不處理他原本的投訴,事實上,寄出純粹罵人的信件的人,根本只在發洩,如果我們笨到嘗試以數據和事實證明他的投訴不成立,只會更刺激他的神經,引來重複不斷的謾罵,沒完沒了。在與市民交往之中,我們必須了解和認識場合和時機,以機構自身的最基本原則,隨機應變,不能一部通書用到老,更不能期望一份所謂「指引」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必須放權讓前線人員按專業判斷,作出往往是電光火石之間必須作出的決定。

回到警察故事,我們一般市民,對於一些人蔑視警察,隨意以粗口對待執行職務的前線人員,感到十分可怕,地區上的「蠱惑仔」愈來愈不把警察放在眼內,行為愈來愈放肆,如此下去,他們胡作非為的空間愈來愈大,日後坐大了局面便難以收拾,這是市民不想見到的退步。

警察為香港人提供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只要他們在依法執行任務,我們必須理解和配合,沒有理由惡言相向,沒有理由以粗口問候他們的娘親,凡事要懂得站在人家的立場,如果你在自己的崗位上受到人家無故問候你的娘親,你會高興嗎?你會開心嗎?

我在天文台台長的崗位上學到一個道理:作為部門主管,當然要令部門向市民交功課,但是更要向員工交功課,保護他們,關心和扶持他們,沒有開心投入工作的員工,部門絕不可能向市民交出漂亮的功課。

我建議警察當局的管理層,要記得自己的伙記是人,是有血有肉和有父母、有親人的人,既有專業,亦有尊嚴,管理層應該想盡辦法去減少無頼市民對自己伙記的語言暴力,而不是像電視所見公開地告訴全世界:警察可以隨意以粗口對待。

就算現在沒有法例可以控告粗口辱罵警察的人(坦白說我覺得這個說法不可思議),為甚麼不可以想辦法改變現狀?最低限度可以組織宣傳運動或者公眾教育活動,讓廣大市民尤其是學生知道和醒覺,警察是人,跟大家一樣有家庭,有自尊,執法是在服務公眾,粗口辱罵警察等同侮辱全港市民,是不應該的。
 
警察的工作目標是不是漏了「除暴安良」?
最後請香港的警察同事們知道,我和很多朋友支持你們的工作,我們到過世界不少地方,認識到你們的專業和有禮基本上世間難求,也明白香港「安全城市」的美譽是你們以行動保障的。雖然社會偶有對你們不恰當的評論,雖然地區上的蠱惑仔不斷挑釁,請不要氣餒,願望你們繼續努力,守住除暴安良的良好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