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去了倫敦著名的皇家阿伯特禮堂 Royal Albert Hall,聽了一場音樂會,是今年英國夏日逍遙音樂節 BBC PROMS 的第六場。 BBC 是「英國廣播公司」的簡稱,BBC PROMS 大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典音樂節,為期一個半月,音樂會的數目今年多達71場。
昨晚的音樂會對我來說有十分特殊的意義,次子林丰受英國廣播公司委約創作的樂曲 Endless Forms 《無盡藏》,在音樂會中由 BBC 交響樂團演奏,是作品得以在 BBC PROMS 世界首演的第一位香港作曲家,這是他多年努力的回報,我家的驕傲,香港的光榮。
我和太太坐在舞台左邊的位置,與在場近六千觀眾一起靜聽樂團的演出,我不懂音樂,但也漸漸聽到林丰作曲的一些特性,例如不緩不急的步伐、使用樂器的節制中庸、瀟灑而不炫耀、古典裡隱含現代氣息等,是好是壞我不知道,祇知他的音樂就是這樣。
演奏結束,眾提琴樂師都把琴弓高舉,等待最後一下鐘聲由強到弱,以至消失,然後指揮把手放下,聽眾掌聲響起,林丰從座中彈起,連跑帶跳從舞台左方的梯級走到台前,與指揮和樂團首席握手和向樂團的樂師致謝,再面向觀眾接受他們的鼓掌祝福,我想那一刻林丰是開心的,大概有點像發夢的感覺吧,畢竟在此之前的二十多年,他的夢想就是成為得到大眾認同的作曲家,此刻在皇家阿伯特禮堂的圓拱頂下,他做到了。
林丰(站在鋼琴左側)在台上接受聽眾鼓掌祝福 |
林丰來到這一刻,不是靠聰明或者運氣,而是靠明確的目標和多年的堅持、勤力和積累,他三歲學音樂,六歲坐在鋼琴前說將來要當作曲家,十歲學大提琴捱過了非常嚴謹的訓練,大學期間重心轉移到作曲,2002年修畢作曲課程,進入現實社會。當中學同學陸續建立有穩定收入的事業時,他祇能想方設法維持生計,讓自己有空間繼續作曲和建立與古典音樂界的聯繫,我猜想他也曾有些時刻懷疑自己的選擇,幸好他能夠堅持和勉力向前,把心神專注在作曲上,最終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以及得到知音人的注意,一步一步走過來,我從旁觀察,實在不容易,台上光采一分鐘,背後是默默磨劍十年!
過去數十年,香港社會在不知不覺中趨向以財富衡量人的心態,讀書變成賺錢的踏腳石,勤力工作被看成沒志氣,不少人的夢想是不勞而獲和投機發達,目光祇放在眼前,談理想的人變成小眾,長年專注於一門事業或者一種興趣的人被人看扁。長此以往,香港會變成窮得祇有錢的社會,精神空虛,思想空洞,營營役役而終日喊悶喊無聊,這樣的「發展」或「發達」有意思嗎?
人活在世上,養活自己之餘,必須為心靈找到停泊之處,可以是工作,也可以是興趣,總之給自己一個焦點,透過心神專注,投入能量和持之以恆,人生自有不斷的推動力、不斷的發現和不斷的期待,這樣的生活讓人感受到超然的開心愉悅,大家都這樣生活,則整個社會自會跳出沉鬱苦悶的氛圍,重回充滿正能量的軌跡。
林丰站在台上不久,轉瞬間便回到後台,十年磨劍換來的光采一下子便過去了,但是留在心中的印象終身回味,也成為下個十年的激勵,開心的人生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