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9日 星期二

消費主義與全球氣候變暖

我在不少場合談到當今世界尤其是發達國家和地區(如香港)的大量消費,是全球變暖的重要原因,要避免氣候變暖去到危險和不能逆轉的地步,大家要盡快抛棄浪費的習慣,代之以儉樸、仁愛和開心的生活。

為甚麼「消費」會令氣候變暖?所有消費品在生產、運輸和銷售過程中都要使用能量,能量來自煤和石油等的燃燒,燃燒的結果是排放二氧化碳,它是「溫室氣體」,在大氣層中濃度增加後會令地球表面氣溫上升,這就是消費與全球變暖的關係。

新聞媒體一般提到的二氧化碳排放數字,是指在個別國家和地區境內產生的數量,但是很多發展中國家排放的二氧化碳,來自生產出口消費品的工廠,最終享用者其實是身在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人們,把這些二氧化碳排放量算在出口國人民頭上是不合理和不公平的。

為了正確處理這個問題,國際上有另外一種「以消費為基礎的二氧化碳排放會計方法」 (consumption-based accounting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根據國際貿易數字,重新檢視各國的實際二氧化碳排放責任。我剛讀了一篇最近出版的文章,與大家分享。

今年三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第12期由Davis和Caldeira合著的文章(*)指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3%(即是約四分之一)通過商品貿易在國家之間交換,主要是隨著從中國及其他崛起中國家(如印度)輸出的貨物轉移到發達國家,其中美國由中國輸入大量貨物結果淨輸入四億噸二氧化碳的「責任」,這個排放量一向冤枉地算在中國的賬裏。

文章最令我震驚的是談到香港的部份。香港人崇尚消費主義,在日常生活所需之外還大量入口無數的消費品,出口的貨物則甚少,因此在貿易結算中淨輸入不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但是我從沒想到香港一個城市淨輸入的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竟然排名全球第八,祇比大國如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少,比聯合國其他一百七十多個國家都多!

如果把總數除以人頭數目,即是計算每人因消費淨輸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情況更驚人,香港竟然名列全球第二,壓倒星加坡和眾多西歐國家,我們的消費主義水平,簡直令人瞠目結舌。根據文章的計算,2004年香港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14.8噸,其中62%(即是9.2噸)是來自消費而從外地輸入的。

香港人要幫助地球避免失控地變暖,不能祇是在家中省些電或者煤氣,因為我們製造的大部份二氧化碳是依附在我們購入的消費品之中,而在世界其他地方排放上天的。我們最需要做的,其實是跳出過去不知不覺間形成的隨意消費的習慣,改為選擇一種儉樸的生活方式,不靠炫耀擁有物質來支撐自我,而是以仁愛作為生活的主軸,並以親近自然來尋找內心的安寧。

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既令人活得煩惱,又破壞地球氣候。我鼓勵香港人重新思考是否要繼續像過去一樣盲目地消費下去。

生活可以簡單而開心。

(*) Davis, S.J., & Caldeira, K.: Consumption-based accounting of CO2 emissions. Proc. Nat. Acad. Sc. USA, vol. 107: 5687-5692. 在網上閱讀,可到:http://www.pnas.org/cgi/doi/10.1073/pnas.o90697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