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6日 星期日

秋日花樹


大多數人心中都以為春天是開花季節,到了秋天便只有蕭索和落葉,不過香港位於亞熱帶,全年都能夠見到正在開花的樹,十一月下旬在紅磡一隅隨機拍攝,錄得四種,與大家分享,打破只有春天開花的迷思,以下的資料源自香港植物標本室  

白千層     Melaleuca cajuputi    Paper-bark Tree  
花期:11



耳果相思/耳葉相思     Acacia auriculiformis    Ear-leaved Acacia  
花期:9-11



洋紫荊     Bauhinia x blakeana    Hong Kong Orchid Tree  
花期:全年



黃槐決明/黃槐     Cassia surattensis    Sunshine Tree  
花期:全年


開花結果不一定在風光明媚的春天,其實不論甚麼氣候,都有開花的可能,關鍵在觀花人的努力。



2017年11月7日 星期二

荔枝窩村復興 – 與部份海外村民商榷


過去八年,我和荔枝窩村村長及其他在港村民,共同努力,想方設法,為沈睡多年的荔枝窩村重新注入生氣,長滿野樹亂草的農田經過艱辛的復耕回復昔日的井井有條,經典優雅的農村風貎重新展現在人們眼前,久無人煙的圍村恢復了包括原居民的常住人口,再現鄰里之情,暫時未能回鄉定居的原居民也多了帶同兒孫返回祖屋遊玩,重建與家鄉土地的聯繫。

透過公眾培訓課程和學習訪問,我們讓香港市民以至全世界多了認識荔枝窩村蘊含的文化寶藏,逐漸建立了品牌,為荔枝窩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政府和鄉議局都認同我們努力的成果,視為為偏遠鄉村注入活力和謀生計的典範,行政長官基於我們的經驗,在最新的施政報告宣佈擴大對偏遠鄉村復興的支援措施,將會成立專項辦公室和預留十億元款項開展相關保育工作及活化工程(註1)。

正當我們在艱難中為鄉村復興闖出一片新天地時,十分訝異忽然冒出反對的聲音,甚至出現針對個人的激烈言論,昨天(116)報章報道稱外國返港的荔枝窩村村民反對「村屋改建民宿」,相片中還見到「騙局」、「林超英滾出荔枝窩」等標語(註2)。

不過同日晚上,同一份報章的網上版(註3)又轉述村民稱「非反對該計劃,只是不滿村長(註4)在未有諮詢村民,即私下答允改建村屋」,又稱「不滿整個計劃未能惠及該村,例如增建鄉公所或改善村內設施」,他們又「質疑有人只為私利而答允推行該計劃。他又指如村長不公開交代,不排除會封村以示反對」,事件來到這個地步變了質,矛頭指向村長個人而不是事件本身,其中「為私利」是非常嚴重的指控,必須嚴肅處理。

在荔枝窩我是村民口中的「外人」,無所得亦無所失,要我滾不是甚麼問題,不過作為八年來荔枝窩村復興事業的參與者,我有責任把所謂「村屋改建民宿」的事實講解說明,把報道中海外村民提出的疑點釐清,以及清清楚楚地還村長公道,確認他在荔枝窩村復興事業的用心、辛勤和大公無私

正如我較早時的文章突出說明,目前的村屋復修項目不是一般意義的「民宿」概念,實際意義上它是一個專題學習營,參加指定活動的人士才能入住(註5),而且項目的指導思想是為了存護荔枝窩村的傳統客家建築文化,絕不是為了搞一盤賺錢的生意,談不上「利用村民資產發展」(村民語),將來如有盈餘也只會用在建築物的維修,香港鄉郊基金或村長絕對沒有錢放入口袋。

報道中稱村長「未有諮詢」和「私下」答允改建村屋,沒有反映事件的本質。村屋是個別村民的私人產業,是否參與「客家生活體驗村」項目是業權人的個人決定,與村長無關,根本不存在所謂「村長私下」代人答允之事,至於諮詢,去年(2016年)在得到馬會慈善基金撥款之前,香港鄉郊基金董事吳祖南博士已經自己掏腰包飛去英國,向荔枝窩村海外村民介紹本項目內容,誠心願意與村民溝通,村長也在荔枝窩村的whatsapp群組發放信息,因此不存在「沒有諮詢」。

至於「未有惠及該村」一句,是沒有留意到過去數年荔枝窩村環境巨大變化的錯誤說法。自從復耕工作展開,田野環境改善不在話下,圍村內三街九巷的雜草、垃圾、泥頭、碎石,在眾多義工多番努力後,都得到妥善清理,每次有村屋倒塌,落下的建築物料阻礙道路溝渠,也迅速清理,有村屋出現危險狀況,我們會標記清楚提醒行人繞道,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對荔枝窩村有益的事,怎能說「未有惠及」?

至於設施方面,由於荔枝窩村多了常住人口和假日人流,政府相關部門提升了對本村的關注,加強了對本村的服務,例如加強清理垃圾、協助搬走大型廢物、改善行人步道、改善排洪渠道等,在村長努力奔走之下,得到各方人士配合,爭取多年的荔枝窩街渡20161月實現通航,是東北新界多年來的大突破,村民終於可以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回鄉,今年初,政府又宣佈了為荔枝窩興建符合現代標準的新碼頭,為未來可能出現的更多街渡服務做好準備。

沒有幾年來村長的勞心勞力和大量工作,沒有「外來人」組織的、以復興荔枝窩村為目的的工作項目,這些事情都不會出現,請大家公道地說,這些項目真的「未有惠及」荔枝窩村?(除非村民口中的「惠」必須是港元銀碼)

長期身在海外的村民沒有為荔枝窩村爭取過任何好處,沒有在現場看過村長的辛勤工作以及荔枝村的欣欣向榮,卻輕言村長甚麼「私下答允」、「為私利」等,又說甚麼「未有惠及」荔枝窩村,是沒有根據、有違事實和不合適的。

說到「私利」和「交代」,讓我在這裏斬釘截鐵地說,村長沒有從過去四年的「永續荔枝窩」項目得到一分一毫的金錢利益,將來也絕不可能從「客家生活體驗村」項目得到任何金錢利益。村長從來沒有得到任何私利,因此也沒有任何東西需要「交代」,如果任何人有合理理由相信他不合法地取得「私利」,根據香港法律屬於貪污行為,請不要耽誤時間,立即向廉政公署告發。

最後報道中有村民稱「條件苛刻」、「簽訂二十年租用合約,基金只會給予象徵式二十港元作為感謝報酬」,我有以下說明,二十港元的「租金」是法律上用來確定基金作為租客的身份,是為了保障村民業權的重要標誌,但是鄉郊基金會動用數十萬至二百萬元不等復修(部份其實是重建)村屋,正如較早前我的文章講過,相當於基金會提前繳交了二十年價值不低的租金,然後用這筆錢建好房子,業主交出破屋(部份只有地基),二十年後不用分文便得到好屋一座,期間還有鄉郊基金充當免費看更,守護和維修房子,形容這樣的條件「苛刻」公道嗎?

113在沙頭角鄉事委員會,香港鄉郊基金跟村民簽署了十多間村屋的租約,業主中包括英國返港的荔枝窩村村民,所以不可以說見報的村民代表了所有海外村民

封村只會把村殺了,任何人採取這樣的行動之前,敬請三思荔枝窩前人會否同意。

只要大家的目標都是為荔枝窩村的長遠利益,有意見歡迎提出,總有辦法融會綜合,得出最佳方案,但是溝通交流的底線是對事不對人,毫無根據地攻擊個人對大事沒有建設,只有破壞,是不合適的。

溝通的大門常開。


1     《行政長官2017年施政報告》第249-250段 「活化鄉郊」  http://bit.ly/2zAfOng
2     東方日報  2017年11月6  「原居民返港反對村屋變民宿」  http://bit.ly/2zlVwLB
3     東網  2017年11月621:41  「荔枝窩建民宿添變數 村民擬聯署罷免村長」  http://bit.ly/2zlxUsi
4     荔枝窩有兩位原居民村長,由政府主持的法定選舉產生,根據1030村民大會上所見,有關海外村民言論主要針對其中一位。

5     《草雲居》  2017年11月6  荔枝窩客家生活體驗村的構想和實踐  http://tiandiyouqing.blogspot.hk/2017/11/blog-post.html



2017年11月6日 星期一

荔枝窩客家生活體驗村的構想和實踐


113我擔任主席的香港鄉郊基金與荔枝窩村的村民,就參與由香港賽馬會慈善基金資助的「荔枝窩客家生活體驗村」項目事宜,在沙頭角鄉事委會會大樓簽署了協議文件,標誌着存護荔枝窩村的客家傳統文化和客家建築特色的具體工作正式揭開序幕。
除了荔枝窩村村民和香港鄉郊基金人員,出席見證簽署儀式的人士包括:鄉議局代表、沙頭角鄉事委員會主席及成員、民政總署、漁護署和環保署等政府部門代表,以及雙方代表律師等。
 荔枝窩位於新界東北偏遠地區,一向以具有客家特色金字瓦頂的建築群聞名,可惜近年部份村屋陸續倒塌,到了今年年中,有損壞和需要修復的村屋已多達三之一(參看附圖),每次下大雨後,屋頂瓦片掉到地上的響聲此起彼落,令人擔心美麗的鄉村會隨着歲月的過去變成無法觸摸的回憶。
紅色標示已有損壞和需要修復的村屋
為了存護荔枝窩村的傳統文化(包含物質及非物質方面),香港鄉郊基金構想了「荔枝窩客家生活體驗村」項目,建立體驗式學習的基地,一方面復修二十五間村屋作為對存護物質文化的貢獻,另方面構建一系列文化學習的單元和培訓導賞員,向訪客介紹荔枝窩的歷史、傳統、文化、農耕、藝術、技藝、在地知識等,使荔枝窩村的客家文化得以弘揚光大,也讓香港人深入認識客家人實踐了三、四百年的「可持續發展」,感應他們與天地共融的和諧生活方式。

荔枝窩村位置偏遠,交通費時,為了讓城市人有充裕時間參加體驗式學習活動,必須提供住宿,增加留在村中的時間,因此項目的構想是把部份村屋用作接待參加活動的人士,也藉此讓參加者感受村居的悠閒恬靜,直接了解鄉郊生活的寶貴,說到這裏,我懇請大家注意這個項目不是一般的「民宿」概念,實際意義上它是一個專題學習營,參加指定活動的人士才能入住。

我們與村民簽署的協議,概略地說有以下幾點:鄉郊基金以馬會的資金為村民復修(部份幾乎等於重建)村屋,村民把修好的村屋租予鄉郊基金二十年,授權鄉郊基金用作參加活動者住宿,村民每年可回家住宿兩個星期(例如春秋兩祭及農曆新年回港返鄉),鄉郊基金負責村屋的維修,租約期滿時村屋以宜居狀態交回屋主等。

項目的對象是損壞比較大的村屋,初步估計每間村屋的復修費用在數十萬至二百萬元之間,概念上可視為鄉郊基金預繳了二十年的租金,而這筆資金轉用到復修工程之上。以一百萬元計算,等於每年租金五萬元,即約每月四千元,高於現時荔枝窩村村屋的一般租值,因此今次的租約對雙方是公平的。

事實上,鄉郊基金承擔了村屋二十年的維修費用,由於不可能要求馬會慈善基金長期資助,必須找尋可持續的資金來源,在這個前提下,鄉郊基金計劃把營運「荔枝窩客家生活體驗村」的盈利(如果有的話),作為維修村屋的資金來源,可以說,在協議之下,鄉郊基金成為村屋業主的無薪看更,除了幫他們看管物業,還要自己找錢為業主維修物業。

建立「荔枝窩客家生活體驗村」的另一邊際利益是為荔枝窩村創造就業機會。我們在荔枝窩工作的最終目的是讓它重新成為原居民及他們子弟的宜居鄉村,雖然過去四年我們已經把農田恢復,把優美的農村景貎再現,但是農業本身在當今社會經濟體系中不足以產生養活一家的產值,因此無可避免必須另闢蹊徑,參照日本和台灣的成功例子,以農耕文化為基礎的體驗式學習活動是新時代的經濟動力,「荔枝窩客家生活體驗村」預期可以為荔枝窩的長遠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當然我們也知道必須嚴格控制訪客人數和活動的規模,以免造成對傳統文化的過度干擾甚或破壞。

近來部份村民對「荔枝窩客家生活體驗村」項目有點誤解,把它看成「地產發展」,以為鄉郊基金把荔枝窩村屋變成「民宿」賺大錢,而村民沒有得到應得利益,因此提出反對。

事實是:鄉郊基金是不牟利慈善團體,對賺錢毫無興趣,在荔枝窩工作的目的很單純,就是存護文化和恢復宜居狀態,好讓久居海外及年屆退休年齡的村民可以落葉歸根,回鄉定居,更希望村民第二代、第三代看到回鄉安身立命的可能,返鄉建設美好未來。

懇切願望荔枝窩村村民了解,「荔枝窩客家生活體驗村」項目修復村屋不是地產項目,雖然住宿服務表面上有收入,但是預計最初三、四年以虧損為主,更不要說「賺大錢」,就算將來真有盈餘,也要花在屋宇維修,須知金字瓦頂不像石屎般堅固,補這補那是長期作戰和費用不菲。

荔枝窩村村民愛村心切,我十分理解,目前的反對聲音源於誤解,我們樂意通過誠懇的溝通交流,讓大家明白項目的執行細節和對荔枝窩村的歷史意義,以及我們在工作中秉持的謙恭、透明、公平原則。
 
2017年大雨後坍塌的村屋
荔枝窩村的傳統村屋天天受着風吹雨打和白蟻侵蝕,再不加大力度維護,恐怕村屋坍塌會加速,後果堪虞,願望村民以大局為重,共同努力,振興荔枝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