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2日 星期五

5月10日高臭氧濃度的意想不到


上周末發生了高臭氧濃度事件(註1),想不到本星期四(510日)又來一次,而且錄得的臭氧濃度比上次還要高。

當天下午各地錄得的臭氧濃度最高水平見附圖,單位是「微克/立方米」

數據來源:環境保護署網站
東涌錄得的339 ppm,比56錄得的279 ppm 高出60 ppm,增加幅度很大,大抵連續多天風勢微弱,以致珠江三角洲一帶的污染物不斷積累,加上香港境內下午的海風又在東涌-屯門一帶匯聚,結果把臭氧水平推高。

另外有幾個令人意想不到的觀察:首先位於香港東北方偏遠地區的塔門,竟然錄得309 ppm高臭氧水平,跟屯門基本上一樣,只比東涌稍低,其實過去塔門間中會錄得其他污染物的高水平,如一氧化碳和懸浮粒子 PM10,一般相信跟它位置接近內地的污染源有關,所以大家切莫以為跑到香港的大山裏就必然吸到新鮮的原野空氣。

其次是全港臭氧水平最低的地方是葵涌,數值較低的地點有:深水埗、觀塘和中西區,即是香港人口最密的地區,這裏樓宇和汽車密集,直覺令人以為這裏的臭氧水平應該較高才對,結果剛好相反,發生這個觀察現象值得深入研究,初步估計日間的海風來自東南方向,上游是南海北部,始終污染較少,所以有助降低九龍半島及觀塘的污染水平,包括臭氧。

最後還有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與台灣的關係,參考香港天文台發布的「反軌跡圖」,9日和10日抵達香港的空氣,可以上溯到台灣和台灣海峽一帶,原來影響香港東部的高濃度臭氧有可能部份跟來自台灣的污染物有關。

天氣和區域性污染是不會理會人為的邊界的,而東涌和屯門不幸地剛好位於內地和台灣的污染空氣碰頭的地方,結果要承受特高臭氧的侵襲,是十分無奈的「緣份」。

(a) 5月9日反軌跡圖

(b) 5月10日反軌跡圖
5910日抵達香港的空氣在之前三天的軌跡
圖片來源:香港天文台網站
1     《草雲居》 201757  56東涌及屯門特高臭氧紀錄的氣象背景」  http://tiandiyouqing.blogspot.hk/2017/05/56.html

2017年5月7日 星期日

5月6日下午東涌及屯門特高臭氧紀錄的氣象背景


昨天(56)下午三時東涌和屯門都錄得超過270微克/立方米的特高臭氧水平,是全港之冠。

衛星圖片顯示一團混濁的空氣籠罩香港、廣州、澳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甚至包括近岸海域,原因是內陸的混濁空氣較早時隨北風進入了南海北部,因此今次就算香港吹南至東南風,海面吹來的空氣也不是一般想像中的無污染海洋空氣。

衛星圖片經人手加工使混濁空氣較為突出易辨
原圖片來源:香港天文台網站
至於下午三時特高的臭氧水平在東涌和屯門出現,則與香港境內在太陽曝曬下的海風分布有關,以前我曾經談過這個問題(註1)。
風向和風速資料來源:香港天文台,臭氧數字資料來源:環境保護署

56手香港境內早上基本上吹北風(見上午7時圖像),太陽出來後,地面曬熱,海風從東南方入境,上午11時在長洲 - 港島 將軍澳一帶與北風碰頭,形成一條匯合線,到下午3時,海風推進到香港大部分地區,匯合線移至東涌 屯門 流浮山一帶,先前在太陽曝曬下,在污染空氣中因光化學作用形成的臭氧,同時從東、西兩方吹到東涌和屯門,匯聚一起,無法宣洩,因此臭氧水平飇升超過270微克/立方米,成為全港最高值,元朗靠近這條匯合線,臭氧也幾乎達到200微克/立方米,成為全港第三高,此後太陽下沉,光化學作用消減,匯合線也減弱,因此三地的臭氧水平得以舒緩。


今次東涌、屯門的高臭氧事件,既有百里尺度的區域因素,也有十里尺度的局部地區因素,既關排放,也關氣象,一件事有多個角度,是世事的典型。



1     《草雲居》  2015810  88高污染日的氣象角度」  http://tiandiyouqing.blogspot.hk/2015/08/88.html


2017年5月4日 星期四

衛星圖像看華北沙塵暴


今天(54華北超過150萬平方公里的地區,包括北京在內,遭受濃度極高的沙塵暴襲擊,能見度顯著下降,北京的懸浮粒子PM10濃度超過每立方米2000微克(註1),另外據報上午11時更細小的微塵PM2.5濃度每立方米500微克,遠高於世界衛生組織安全指標(註2)。

我們可以嘗試從人造衛星圖片窺探沙塵暴的進程,方法是去香港天文台網站的「地圖天氣」欄,數據選用「風向風速」,衛星圖像則選取「特殊天氣:沙塵」,兩種資料疊加得出以下的複合圖像,每隔六小時一張,圖中紅星標示北京的位置。
 
201754北京地區沙塵暴衛星圖像及風向風速分布
(資料來源:香港天文台網站)
53晚上11時蒙古國及內蒙廣泛地區吹西風,沙塵位於西風的前緣(即是東側),隨着西風逐步往東擴散,沙塵隨風向東移到北京一帶,該地前一晚原本吹西南風,上午五時起一直處於輕微西北風與南風的交匯處,西面來的沙塵無法宣洩,懸浮粒子積聚,以致濃度飇升。

懸浮粒子PM10PM2.5濃度上升,能見度下降是最明顯的後果,起因既可是人為污染造成的霧霾,也可是由勁風揚起的自然現象沙塵暴,現實裏更往往是兩者的混合,不一而足,今次看來以沙塵暴為主。

香港天文台網站的「地圖天氣」欄資料豐富,又讓訪客自行挑選內容配搭,進行分析研究,範圍既可覆蓋全中國以至亞洲,也可聚焦香港,有無限可能,鼓勵有興趣了解氣象的朋友多加利用。


1     RFI  罕見強沙塵暴襲擊北京 PM10濃度破2千  https://goo.gl/H1hKK0

2     BBC  Dust storm chocks Beiing and northern China  http://www.bbc.com/news/world-asia-china-39801555


2017年5月2日 星期二

悉尼第二機場造價是香港第三條跑道的五分之一


消息傳來,悉尼將興建第二機場,造價50億澳元(註1),相當於港幣300億元。

悉尼第二機場構想圖 (來源:abc.net.au
悉尼選擇在西面的新地點興建第二機場,而不是在原有機場加建一條跑道,因為這樣才會不受空域限制,百分百發揮新機場的航班運轉容量,同時又創造出新的發展地理空間,能夠帶動一系列連鎖效益,反觀香港建第三條跑道,空域飽和,毫無效益可言,完全沒有第二機場的好處,是一個笨選擇。

第三條跑道已公布的造價是一千四百多億元,是悉尼第二機場造價的五倍左右,但是早有消息透露,第三條跑道的造價已知超過二千億元(註2),更是悉尼第二機場造價的七倍!一條跑道對整個機場,價錢五比一,甚或七比一,反差之大,無以名之!第三條跑道的「貴」,十分突出,相對於悉尼的「慳神」,機管局是全香港最大的「大嘥鬼」。

看到這個對比,硬要在不適當地方興建受飽和空域包圍的第三條跑道的愚不可及,是否明顯得很?


1     香港電台  201752  「悉尼將建第二機場 造價達50億澳元」  http://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328213-20170502.htm
2     信報  2014617  「機場第三跑道預算傳激增50%  https://forum.hkej.com/node/113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