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6日 )報章報道,民間團體「人人監機會」指出,早已存在一個東北大嶼山削山方案,使赤鱲角機場向東起飛的飛機可以提早離開「中線」,清空起飛航道,下班飛機可以及早升空,疏導排隊起飛的飛機,令飛機起飛航班增加。
削山增加航班不是艱深的道理,看看下圖就明白。現在因為要避開大陰頂和花瓶頂,飛機升空後要到了馬灣或以後才飛離中線,飛機起飛頻率約一分半鐘一班,但是如果削了山,飛機早些轉南離開中線,後面的飛機可以提早起飛,據了解這個情況下可以做到約一分鐘一班。
削山後飛機可以早點轉南,讓出中線 來源:人人監機會 |
但是報章同時報道:機管局指「削平東北大嶼山的大陰頂及花瓶頂,只可減低飛機在平行離場情況下使用緊急航道時的爬升斜度,與提升跑道容量不相關」,語氣十足專家。
真奇怪,機管局甚麼時候變成民航專家?老實說,跟他們交手多次,看不出他們有這方面的知識,機管局的說話不能作准。
更奇怪的是:為甚麼不是民航署署長出來澄清民間的「誤解」?他們才是民航專家啊。
香港是文明理性的社會,如果民間的說法有誤,民航署理應公開指出錯在哪裡,透過理性交流溝通,把事實釐清。
最近一個月,我們見到聽到的是連續兩任前民航署署長,都就第三條跑道發了言,一致指出三跑受制於空域,致命傷是難以增加航道,亦因此難以增加航班,三跑建了等於沒建。與此同時,你作為現任民航署長任由不懂業務的機管局扮專家講航道,他們毫無公信力,愈說愈糊塗,令人愈來愈不相信三跑項目的提出是建立在理性之上的。
民航署署長,是時候站出來,釋除民間的疑慮。請告訴我們:為甚麼削山增加起飛航班數目的說法不正確?民航署甚麼時候有這個發現?有甚麼文件或報告作為佐證?可以給我們看嗎?又或者為甚麼我們不能看?
我們相信理性討論才能解決問題,但是民航署不站出來回應,即是默認兩位前輩署長的說法,以及無力推翻民間削山增加航班的論述。
在民航署署長公開有說服力的專業看法之前,為了確保航空安全和三跑將來得物有所用,行政會議現時必然不能貿然拍板,否則是違反理性的,不是長治久安之道。
+ + + +
以下摘錄2015年1月5日 明報前民航署署長樂鞏南先生的文章《在赤鱲角建三跑是不可為而為之》部分文字,供大家參考:
「.... .... .... 九七回歸在即,不便中港談論這需要中方讓出空域的問題,兩方同意九七回歸後再談。到了回歸後,雙方一直有定期會面,思考後坦誠交換意見。到目前為止,大家都覺得,我們不同美國那樣在一國一制之下,同屬一個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管理之下運作的幾個機場,統一由一個管控單位管控一切。我們的是兩制之下,溝通語言有別、政治架構南轅北轍的幾個機場,雙方都不放心將自己的機場活動交給對方來統一管控,所以屬意於繼續「分而治之」 ….
…. 由於一開始就以兩條跑道為設計極限,所以討論的雙方大家都朝這方向想,誰知那可能是政治掛帥的機管局,偏要「石頭裏抽出血」,要求在赤鱲角修建第三條跑道,結果只會加大空域擁擠的問題,而第三跑道還是不能用以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