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經常把「繁榮安定」掛在口邊,大多數人有一個概念,以為「經濟繁榮」便有「社會安定」。今年八月的倫敦暴亂,促使我在網誌談了兩次「繁榮」和「安定」的關係,指出如果單純從經濟角度看「繁榮」,又單一地以本地生產總值 (GDP) 作為衡量指標,「經濟繁榮」不足以保證「安定」的出現。
其實甚至可以反過來說,GDP增長帶來更多的社會不穩定,原因是最近幾十年發達國家如英國和美國的崇商路線,令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近年情況變本加厲,基層家庭牢固地被困在令人沮喪的跨代貧窮局面之中,連中產家庭的生活水平也在下滑,民怨逐漸積累,把社會推向不穩定的狀態。今年八月,倫敦的偶發事故使不穩定越過臨界點,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暴亂。
過去數十年,香港同樣地走了以經濟發展為主導的路,最近十多年,崇商路線愈趨明顯,結果社會狀態跟倫敦十分相似,金融化、貧富懸殊、在職貧窮、跨代貧窮、中產下滑等應有盡有,連房地產偏貴和教育貴族化也幾乎同出一轍。日間的中環名店林立,晚上的彌敦道燈光通明,車水馬龍,確是一般理解的繁榮景象,但是籠屋、劏房,世界第一長的工時、以及彎着腰、推着叠滿紙皮的手推車的老人等現象,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繁榮」怎會是這個樣子?
我想了很久,「叮」一聲,彷彿悟到前人創造「繁榮」這個詞語的心意。「繁」是眾多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至於「榮」,我想起古代詩歌裡的一句:「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白話譯文大概是:「伸手把樹枝拉到身旁,摘下枝上的花朵,送給心中思念的友人」,「榮」就是「花」。「繁榮」直譯的意思是樹上盛開眾多的花朵,移植到人類社會,就是說眾多的人們都能有所生活,得以舒展自然的人性,參與社會的事務,對人類的長遠延續作出有用的貢獻。
如果社會上極少數人壟斷了大部份的財富,其餘的人卻要過着艱難和勉強存活的生活,沒空也沒能力去維持人的基本尊嚴,以及享受正常人類的天倫之樂,那麼情況就像一棵樹祇開了少數幾朵超級巨型和超級艷麗的花朵,其他的花朵不是夭折就是凋謝,勉強支撐下去的也細小得可憐,這棵樹當然談不上是「繁花似錦」,對應的社會也就配不上「繁榮」這個形容詞。
目前的香港比較像祇開了幾朵超級大花的怪樹,樹根吸收的營養和樹葉製造的養份都大量輸送到這幾朵大花,這樣的樹不是「繁榮」的樹,是違反自然的,可預期的結果是內部生理系統失衡,大樹最終轟然倒下。
真正的繁榮不祇是GDP增長,甚至不一定需要GDP 增長,而是老有所依,少有所養,成年人不問出身都有發揮所長的機會。一個真正繁榮的大都會應該像一棵繁花似錦的大樹。
為了香港人的長遠福祉,我們必須放棄單純以「經濟發展」為蓋過一切的治港目標。全體香港人,包括從政者和一般市民,都要一起努力,在香港建立真正的繁榮,即是讓所有人都能安居樂業,各展所長,這樣才能為香港營造真正的安定,然後香港人才能互補長短,發揮高度的協同效應,為香港增添能量,面向世界,創造美好明天。
願望未來的香港繁花似錦。
附記:有興趣研究繁榮、經濟和社會等方面的關係的朋友可以參閱 Tim Jackson 著作的 Prosperity Without Growth,本書有中文版,書名是「誰說經濟一定要成長」,作者譯名是「提姆.傑克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