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3日 星期一

填海造地是恐龍概念,違反中央治國新理念



香港某集團最近強力推銷在大嶼山東部海面填海造地2200公頃,建設新的都會,聲稱建議跳出框框,其實這是新瓶舊酒,翻炒幾十年前提出過但被否決的概念。

我們有很多理由認為這個「新」概念是不必要和不切實際的,例如:沒有真正需要(有其他土地選項),香港人口最新官方預測是接近世紀中期最高820萬(不是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採用的920萬),造價是數千億元(如果不超支變成萬億令政府庫房清倉)的天文數字,比美國建立太空軍種這等重大國防項目還貴,我相信這個建議的出現與某些人對庫房的錢發生興趣有關。

不過我認為最關鍵的一點,是時代改變了,價值觀念改變了,全世界包括中國內地都從痛苦的經驗中認識到,粗放型的「經濟發展」破壞氣候和自然生態,正在急速演化成危害人類自身生存的噩夢,今年全球的熱浪就是自然給我們的警告,讓我借用伍美琴教授的文字說明情況:「在氣候變化陰霾下,全球都在轉型,加緊發展科技,要建低碳城市、房屋、汽車、基建等,好讓人過低碳生活。為了使發展更正義,各大城市都研究如何縮窄貧富懸殊。而我們未來要建的城市數目遠比現有城市多,誰懂得在還原生態的同時又可滿足城市發展需要,誰曉得建設生態和人性化的人居聚落,誰就不愁沒有推動有意義的經濟發展的動力。20世紀不擇手段、只顧牟取暴利的時代,正被人唾棄。」(註1

香港不少人包括財團、精英分子及社會上流人物,長期以來抱持看不起「大陸」的心態,也不留意內地的正面變化,現實是國家進步了,醒覺四十年來在急促「發展」中吃了太多傷害自然的苦頭,在治國理念方面作出了實在的回應,2017年十九大確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持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在海洋方面嚴守保護海洋生態紅線,走向了煞停「向海要地」的工作思路。

反觀香港,眾多財團和精英們的思維依停留在粗放發展、勞動密集的「膠花時代」,一談經濟發展便「膠花」上身,以為必需多點地建多些廠,多些人造多些膠花,星期一至星期七,倚靠大量生產賺取低端的增值,正因如此才會出現在未來經濟模式毫無具體論述的情況下,誇誇而談在大海中央拓地二千公頃的怪論。自回歸以來香港經濟轉型講了二十多年,真正需要的是政府提出的科技創新、工業2.0和智慧城市等概念,不是盲目填海造地然後「等運到」、等人投資建廠啊!

就在香港某些集團沸沸揚揚地推銷填海造地二千公頃之際,725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加強濱海濕地保護、嚴格管控圍填海的通知》(註2),核心內容是「除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全面停止新增圍填海項目審批」,所謂「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則由「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可見門檻極高,不涉及國家安全的項目基本上免問,通告反映國家對過去破壞海洋的痛定思痛,對建立生態文明重要性的深入認識,以及治國方針的重大轉變和決心。

海南島未批先建的人工島已勒令停工  (圖片來源:中新社)
香港眾多財團和精英們,衷心建議你們提高對新的生態文明時代和新的經濟模式的認識,以及對國家治國新理念的了解,忘掉「向海要地」的恐龍時代概念,切實投入建設新社會和新經濟,不浪費土地而善用腦袋和人性為香港人的美好未來作出應有貢獻。


1     伍美琴:「填海造地建屋,還是建城、建人?」  明報,2018年6月12日
2     《國務院關於加強濱海濕地保護、嚴格管控圍填海的通知》  中央人民政府網站,2018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