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8日 星期日

與國家路線逆行:強推「新田科技城」的人們,放過濕地,回頭是岸


上星期愛護香港自然的人都黯然神傷,因為1970年代起全港官民共同守護了五十年的濕地保育區和濕地緩衝區失守了

422日是世界地球日,十分諷刺,環境諮詢委員會向「新田科技城」環評報告開綠燈,容許大規模土木工程將侵佔毗連「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以百公頃計魚塘,不顧事前多個環團在聯署信中清楚指出該報告既有錯漏,又有數十處涉違反法定要求。

環境諮詢委員會開會之前,立法會議員和各個商會都發聲要求盡快通過環評,以免阻礙經濟發展,在這些支持者的言論中,看得出這批「新田科技城」支持者其實沒有深入了解「香港創科發展」和「新田科技城」的內容,一大堆事情他們沒有正確認識,因而發出不合適的言論,以下列出給大家參考。

1.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是國家指定的香港創科發展核心地區,香港由取得「香港園區」土地使用權至今已經磋跎了七年,但離開引進企業填滿「香港園區」仍然遙遙無期。位於河套的「香港園區」才是香首要創科發展項目,需要集全港之力攻堅建立。錯誤聚焦所謂「新田科技城」有違國家意向。

2.     以上「香港園區」至今仍難以填滿,此時走去吸引企業進駐所謂「新田科技城」,等於削弱中央支持的「香港園區」,是扯中央後腿。

3.    2021年宣布的「科田科技城」選址是非常好的城市規劃,避開了國際重要濕地,得到環保團體認同,2021年規劃推進,不會碰上環團反對,是最快建成真正「新田科技城」的方案。

1   2021 2023 兩個「新田科技城」規劃圖比較    

A,B-被剔走的創科用地  

C-劃在非原居民村的創科用地    D,E-魚塘

4.     後來2023年宣布的所謂「新田科技城」(以下簡稱「2023城」)和2021年原本宣布的「新田科技城」根本是兩個樣子。2023城只是借用了2021年原項目「新田科技城」名字,卻把創科用地(圖1-A,B)從原項目規劃範圍剔除,又把原來範圍定位改為「新田市中心」和增加了地產元素,情況與過去的科學園預留給科學園拓展的土地給變成豪宅區和數碼港變成地產項目相類似(圖23)。原本和真正意義的「新田科技城」已經沒有了。

 

2   創科地產化前車可鑑之科學園
 

3   創科地產化前車可鑑之數碼港

5.     2023城把絕大部份創科用地,以「創科園區」之名踢了去魚塘濕地(圖1-D,E),在「荒蕪之地」建設2023城需要重頭規劃基礎建設等,比已有詳細規劃的2021版真正新田科技城需要更漫長時間。

6.     2023城把部份新增創科用地劃了在2021範圍東南方的幾條非原居民村(圖1-C),會製造2021年原規劃不會引起的額外社會紛爭,因此為建設創科用地增添不肯定因素、引來時間拖延和額外成本。

7.     審議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是按香港法律規定進行的,以事實和科學為基礎。以所謂「經濟」或個別界別的利益為由要求環境諮詢委員會「通過」環評報告,是凌駕法治,破壞法治,這種行為不利香港長遠社會安全。

8.    國家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大前提下,要求「高質量發展」必以「高質量生態」支撐,國家現在堅決不容犧牲生態去換取經濟利潤。

9.    新田一帶以及東西兩方的連綿魚塘毗連「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鳥、獸、魚、蛙、蛇、龜、昆蟲、植物種子等在區域內遊動,兩地構成一個整體生態系統。填埋百頃魚塘直接傷害拉姆薩爾濕地的生態境況,按拉姆薩爾濕地公約第三條規定,中央人民政府必須向公約當局通報,這件事不得由香港說了算,香港自作主張將引致國家違反公約,是香港承擔不起的責任。

10. 國家正在全球層面推動濕地保育,處於國際領導地位。「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是大灣區以至全國久負盛名的國際級重要濕地,是國家保護濕地事業的國際品牌。傷害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會令國家在國際上丟失顏面,香港負不起這個責任。

11.   413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會)在微博談論「新田科技城」佔用濕地和直接填埋其中90公頃,表示「明顯違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加強濕地保護修復開展濱海濕地跨境聯合保護的要求,希望相關部門重視並加強濕地保護。」,以及「@国家林草局  @自然资源部」(註12023城傷害濕地的規劃已經驚動內地部門,我們不可能再隱瞞中央。

 

4   中國綠發會微博正文

我們生活在香港彈丸之地,目光慣性限在小局之內,但是世界在變,中國在變,價值觀念在變,而且是急速地變。全球重視生態,內地甚至超越全球,認識「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要求「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思維水平遠遠走在香港前面。

習近平總書記剛剛強調「今後5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註2,特區政府卻在個別利益集團的推動下,準備填埋濕地建設所謂「創科園區」,與國家路線逆行

願望香港社會及早跳出落伍和沒有前途的粗放式發展泥沼,擁抱生態文明新時代的來臨,與國家同步,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放過濕地,回頭是岸。

 

1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是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全國性公益公募基金會,國家 一級學會,也是2016年《慈善法》實施以來,全國首批認定公募資格的16家慈善組織之一,地位崇高微博原文:https://m.weibo.cn/status/502269156576489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23718日: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http://big5.www.gov.cn/gate/big5/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7/content_6892793.htm

2024年3月2日 星期六

對「新田科技城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的意見

 

對「新田科技城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今天提交了我的意見,內容如下:

本環評報告不及格,建議環保署署長履行守護香港環境神聖職責,以及守護國家對國際條約的莊嚴責任,加以否決。具體情況闡述如下:

1.  環評報告根本原則是審視工程是否有需要,本報告只籠統稱將魚塘區域用作「創新科技園區」用途,但是全無證據證明將有這個規模的土地需要,事實上面積細小得多的河套區創新科技園,自2017年以來經歷七年,仍然未能建設見得到規模的「創新科技」企業,顯然種種客觀條件,包括深圳河對岸土地及經營成本較低,導致在香港這邊的創科土地需求極低,因此本項目尤其是魚塘部份沒有需要,是不及格的

2.  工程項目的範圍發生重大變化,面積比2021年界定的「新田科技城」發展面積大幅增加六成,先前提交的環評「工程項目簡介」絕不適用,但是項目發起人沒有就發展改動重新提交新的「工程項目簡介」,目前的環評報告聲稱是「擴大了範圍的工程項目的環評報告」,沒有法例要求匹配的「工程項目簡介」為基礎,涉嫌不合法

3.  受影響百頃魚塘是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的生態系統的部份,在該濕地出沒的動物及鳥類等需要這些魚塘作為覓食和棲息基地,突出的動物有水獺,鳥類則有數萬隻在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路線上往來的鳥類,其中包括國際及國家重點保護物種。

與觀鳥會年青朋友呼籲守護新田魚塘

4.  香港特區作為中國一部份,必須按國際重要濕地公約規定,保護指定濕地及其生態系統,本工程項目直接與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接壤,讓人為干擾進入該濕地,又毀掉百頃魚塘,減少拉姆薩爾濕地內的動物和鳥類的覓食和棲息地區,本報告對於項目衝擊拉姆薩爾濕地的生態系統,沒有科學的探究和說明,因此是不及格的。

5.  按國際重要濕地公約條文,在指定濕地生態系統受到影響時,締約國必須通知國際公約的辦事當局 (Bureau),因此目前規模的破壞生態必須呈請中央人民政府知會公約辦事當局,對於這個重大考慮,環評報告完全沒有提及項目環境影響的國際角度和國家在公約下的責任,是不及格的


2024年2月29日 星期四

沒有生態的「邁向綠色未來」

 

財政預算案演辭章目之一是「邁向綠色未來」,第一句「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令愛護自然生態的人精神為之一振,可惜內容只有綠色金融、綠色科技、綠色航運、綠色航空、綠色城市(太陽能發電、電動車)、現代化漁農業,基本上講的是金融和產業,找不到有關保護生態的文字(希望我眼花看漏),「綠色」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形容詞。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這句話來自習近平,他說:「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 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註),「生態優先」是根本。
今天我們見到香港的實況是:習主席的話照錄,但是行動就藉「高質量發展」之名,填掉新田及三寶樹的重要濕地,用來建至今毫無內容的所謂「創新科技園區」,背離「生態優先」之根本。

2023年忽然出現侵佔濕地的「創新科技園區」
鳴謝:香港觀鳥會 Yahoo新聞
更令人心寒的是填濕地動作極快,今年第四季就展開,而建設聲稱為了補償濕地損失的「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則要等到2039年才完成,你沒有看錯,是2039年,十五年後!
今天香港,哪裏有「生態優先」?「綠色」只是「墊底」的「底」,無言。
註:新華網 2024年2月1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

2024年1月30日 星期二

給暖化搞胡塗的烏桕樹 - 氣候警告

我家窗前有一棵高大的烏桕樹,據說曾經選用來替代陸續老化的外來樹種台灣相思,它的幼苗間中會在附近的草叢中冒出來,葉形獨特,加上適合的光線,構成優雅的圖案。


烏桕幼

過去農曆新年左右,即是每年最寒冷的時段,這棵烏桕樹樹葉會在一兩個星期之間全部脫落,剩下光秃的枯樹,靜待春季時機成熟時,大概是四月吧,也會一兩個星期之內,嫩葉會布滿全樹,過程很神奇,像有開關掣的機器一樣。


20183光秃枯樹


20224布滿新葉的烏桕
不過今個冬天出現了怪現象,122日寒潮襲港期間,大風一吹,把部份枯黃樹葉掃走,同時暴露了原來樹上有不少嫩綠的樹葉,不知道甚麼時候已經靜悄悄鑽了出來,變成枯黃與嫩綠並存,氣候暖化令到冬天不冷,隆冬似春天,烏桕樹給搞胡塗了!

2024123白線圍繞的範圍內枯黃與嫩綠並存情況明顯

今個冬天我一路奇怪為甚麼黃葉遲遲沒有脫落,心想氣候暖化大概拖延了落葉過程吧,沒想到鳥桕按捺不住,在異常的暖意下,發了春情,把能量輸送了去製造新葉,提前迎接「春天」。

秋冬天落葉,本來是樹木自我保護的機制,在陽光和雨水不足的情況下,必須與需要能量維持的樹葉說再見,儲存能量,保留實力,等待溫暖、較多雨水和陽光的春天,到時集中力量長出新花,為繁殖努力,這時樹本再長出新葉、藉光合作用補充能量,抵銷開花結果消耗的能量。

現在烏桕冬天舊葉丟不掉,浪費能量維持它們,又過早長出新葉,既耗費能量,又由於陽光不足導致製造能量的效率偏低,得不償失,情況相當於「電池漏電」,稍後春暖花開時「電力不足」,花果都生長得不好,影響樹木健康,長遠不利繁衍,倚靠烏桕維生的其他生物也受到負面影響,概括一句就是生態失衡

早在2012年我寫過網誌文章談二月份見到木棉樹半樹綠葉半樹紅花(註),談的是同一現象:氣候變化導致生態失衡,今次以烏桕為例再說一次。

科學數據指出:2023年的氣候情況壞得很!英國氣象局推算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水平高出1.46°C,歐盟的「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則推算為1.48°C,非常非常接近各國2015《巴黎氣候協議》中承諾盡力避免的 1.5°C 上限,我們離開災難級氣候變化只有一步之遙,但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依舊,基本上已經是避無可避,大家再不能抱存幻想可以免受衝擊,要好好準備了。

氣候變化已經到了危險時刻,樹木最老實,沒有政治,沒有感情,不會造假,以樸實的表現向我們發出警告。在木棉之後烏桕發出了警告,我們聽到嗎?

註:草雲居,2012220日:木棉 - 半樹綠葉半樹紅花  https://tiandiyouqing.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_20.html

2023年11月21日 星期二

從一國兩制、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看「新田科技城」之破壞濕地生態


香港發展大方向

特區政府陸續推出一系列大規模工程,如明日大嶼人工島、新田科技城、北部都會區等,旨在推動經濟、改善民生,雖然有聲音指出項目衝擊生態環境,必須鄭重論證,可惜香港社會長久偏重經濟,輕視生態,主管項目的官員強勢稱只能談怎樣做,不可談做不做。

就在這個時刻,1115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鄭雁雄主任在「中國經濟運行與政策國際論壇2023」致辭,表示高質量發展是香港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必由之路(註1),對香港的發展提出五個「堅持」,與新田科技城直接有關的是:「堅持創新發」和「堅持綠色發」,他具體地說了兩句話:「加快建設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香港園區、新田科技城等重大平台」,以及「保持香港天藍、地綠、水清、低碳的特色,以高品質的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鄭主任的講話清楚描述了新時代中國以至香港發展的大方向,即是必須告別過去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型發展」,從今以後,經濟和生態兩條腿走路,甚至要以建設高品質生態環境為前提,才與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匹配

令人惋惜的是香港個別官員仍未完整、準確、全面認識國家發展新理念,依然不惜犧牲生態環境去推行所謂「經濟發展」,遠遠落後於大局形勢,甚至反過來以錯誤的解讀作為破壞生態環境的後盾,令人對國家產生負面印象。

發展局局長劍指濕地

十月底發展局局長在發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時有關濕地的發言(註2),令香港濕地前景蒙上重大陰影,令愛護香港的人震驚,其一是說「保育需要撇除『一換一』思維,應該着重『補質』而非『補量』」,等於取消特區行之多年的濕地「零淨損失」的成文政策和既定政策(註3),其二是稱「《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下稱《北都策略》),只提供初步框架及願景,尚未經過具體研究,『入面數字其實唔係一個承諾』」,把《北都策略》描述的三個濕地保育公園連同面積數字全部架空

發展局的意圖十分清楚,鋪路讓《北都策略》下2023年版本的「新田科技城」,入侵和佔用位於香港西北部的廣闊濕地,而這些濕地是東亞候鳥遷徙的重要補給站,魯莽毀掉具有國際級重要生態價值,既令人扼腕嘆息,在國際上也牽連甚廣,影響國家聲譽。

新田科技城2021年規劃符合「高質量發展」國策

2021年首次宣布的新田科技城規劃符合國策,既支撐科技創新,也保護自然生態環境。

當年施政報告講述構建面積150公頃、支撐創科的「新田科技城」(註4),連同87公頃的河套港深創科園,發揮更具規模效益的科技產業羣聚效應。「新田科技城」的規劃範圍小心安置在新田和三寶樹具有重要生態價值濕地以南和以東的地方,也保留了這片濕地與深圳河上游蠔殼圍濕地的生態走廊(圖1)。政府保護濕地生態來支撐高質量發展,配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時代,關心生態保育的人們當時都擊節讚賞

 

1  「新田科技城」2021年規劃:紅圈內棕色代表創科用地,2023年規劃剔走


香港社會少有注意:過去十多年,國家在習近平主席領導下進入了新時代,樹立了「生態文明建設」觀念, 2018年寫入憲法,十四五規劃列為發展目標之一,甚至排在「民生福祉」之前,國家徹底揚棄過去只講經濟而損害自然的粗放型發展,代之以「高質量發展」,二十大確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和重要方面。今年8月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品質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註5),因此在新時代裏講「發展」,必須「高品質」,而且必須以「高品質生態」為基礎,只顧經濟是不合格的

國家在保護生態尤其是濕地方面非常進取,2018年為了保護濱海濕地,除了黨政軍三方共同批准的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全國省市不得圍填海(濕地包括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註6),2021年底通過濕地保護法(註7),十四五規劃第三十七篇明確全面保護自然岸線,整治修復濱海濕地2萬公頃,粵港澳大灣區列為重點地區之一

現有的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連同《北都策略》內的南生圍、三寶樹和蠔殼圍三個擬建濕地保育公園,都納入整治修復的範圍,2021年《北都策略》列明建立三個濕地保育公園,面積合共一千二百多公頃,與十四五規劃和國家保護濱海濕地的政策吻合,對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積極貢獻,因此非常符合國策

2021年的《北都策略》和當時新田科技城的規劃,是近年香港政府施政的進步傑作!

2023年變異:偷換概念,破壞濕地,製造災害

非常不幸,保育人士開心得太早,2023年生態保育出現了斷崖式倒退,濕地面臨重大威脅。

在沒有向公眾公布的情況下,518日發展局靜悄悄地在立法會文件(註8)展示了「新田科技城」的更新規劃圖,發生偷換概念的巨大變異,由兩個部份組成:(1「新田市中心」- 2021年的「新田科技城」變出來,不提創科,東側創科用地改為住宅用地,像「數碼港」般借科技之名搞出地產項目,(2「創新科技園區」:真正負有創科任務卻被驅趕到濕地裏的荒蕪之地,連同河套港深創科園號稱合共300公頃。這個「創新科技園區」十分詭異,只有名字,毫無內容,地圖只得一片空白,規劃重新由零開始

2  「新田科技城」2023年規劃 原本的「新田科技城」改名「新田市中心」,東邊的原創科用地變成住宅用地,新劃「創新科技園區」佔用濕地及瀕危鳥類黑臉琵鷺覓食區

 

令保育人士沮喪的是新範圍牽涉「濕地保育區」150公頃,填掉后海灣魚塘濕地約90公頃,打斷與深圳河上游濕地的生態走廊,更驚人的是與「米埔-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接壤,沒有任何具實質意義的濕地緩衝區,後果是龐大面積的濕地淨損失,以及侵害「米埔-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的生態功能違反十四五規劃整治修復濕地的要求,與國家保護濕地的努力背道而馳,破壞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甚至因衝擊米埔-內后海灣濕地而破壞國家對拉姆薩爾濕地公約的莊嚴承諾,影響國家聲譽。

從防災減災角度看,新址違反風險管理「不製造新風險」的基本原則,這裏是河口濕地,是潮水可及的洪氾平原,需要面對三重水浸風險:暴雨下的深圳河洪水、颱風風暴潮和氣候變化引起的世紀海平面上升。科技城將會是高價值產業密集的地方,一旦受災,直接損失和下游影響將慘重無比。今年八月北京暴雨,涿州全國規模書庫水淹毀書無數,損失以億元計,是不當選址打擊產業的警示。面對氣候變化,極端天氣頻繁,香港承受不起犯同樣的錯誤。

究竟2021年到2023年之間發生了甚麼事,令發展局忽然把「科技城」變成「市中心」,同時為「科技城」換個名字後趕出魚塘濕地?科技界、投資界、地產商、香港政府、中央政府知道嗎?這樣做像重視創科嗎?

國家任務?

根據一個以上消息來源,今年官員與環保團體就新田科技城更新規劃溝通時,強調這是「國家任務」,意即大家不要浪費時間和精力阻礙項目的進行,在十月底一個公開場合,發展局局長回應有關項目破壞濕地的問題時,「『斬釘截鐵』地說相關發展不會牴觸國家發展」(註9),態度非常強硬,似乎手中有某枝令箭,勢不可擋。

局長和官員說話的信心,大概源自幾份文件:2017《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2018《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2023《國務院關於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的通知》(註10),後者來自國務院,個別官員也許因此產生誤解,不過這些文件不足以證明新田科技城2023年新規劃的「創新科技園區」,是「國家任務」和「不抵觸國家發展」,事實剛好相反,以下展開來講。

發展局選擇性解讀「一國兩制」

核心問題是:發展局在工作中選擇性解讀「一國兩制」

今年較早時社會討論「明日大嶼」人工島時,公眾提醒政府2018年國家已經喊停地方填海,發展局以英式的純粹法律觀念用「一國兩制」作盾牌,放大「兩制」,宣稱相關的國務院《通知》「不涵蓋香港特別行政區」(註11),選擇不遵循嚴格保護濕地的國策,繼續推動人工島項目,局長更強硬表示,人工島只能討論怎樣建,不可討論應否建。

輪到「新田科技城」項目,國務院的《通知》跟2018年的國務院《通知》一樣,「沒有涵蓋香港」,主旨是「推進合作區深圳園區建設,積極主動與香港園區協同發展」,主體是「深圳園區」,聚焦闡明深圳要做的工作。國務院《通告》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對於「香港園區」,只指定了地理範圍

可是今回情況逆轉,發展局強調「一國」,選擇視國務院的相關《通知》為國策,藉國家名義推銷概念變異了的「新田科技城」,高度熱心地告訴香港人(例如環保團體)「新城科技城」是「國家任務」,必須遵循,不得阻撓,與討論人工島時拒絕理會相關國務院《通知》有天淵之別。

發展局一時強調「兩制」,一時強調「一國」,前後予盾,凑巧的是:發展局解讀國策的不同「選擇」,結果都是方便大型工程項目開展,都在壓縮民間討論空間,這就成為有目的地選擇性解讀「一國兩制」

有時在想,選擇性解讀國策是否比不懂國策更壞?

濕地上的「創新科技園區」不是「國家任務」

不知就裏者,容易誤會「新田科技城」是按國務院《通知》配合「深方園區」建設的「港方園區」,是符合國策的。不過讓我們深入了解: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是2017年《框架協議》的指定項目之一,今年的國務院《通知》明確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地理位置描述十分具體:「香港園區 面積0.87平方公里0.87平方公里就是87公頃,地點在香港傳媒經常講的「河套區」,也即是2021年施政報告講的面積87公頃的河套港深創科園」。

講到這裏,相信大家清楚明白,2023年新規劃位於濕地上的所謂「創新科技園區」,位於「河套區」以外,只是香港這邊自己的主意,根本不是國務院《通知》裏的「香港園區」,絕對攀不上「國家任務」,發展局局長和官員模糊概念,以國家之名,誤導市民,唬嚇環保團體,非常不當,類近「假傳聖旨」

濕地上的「創新科技園區」牴觸觸高質量發展

目前規劃內容一片空白的「創新科技園區」,位於新田-三寶樹一帶濕地之上,與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接壤,是這片國際重要濕地的濕地緩衝區,根據香港觀鳥會資料,今年2月在新劃範圍內的魚塘錄得最多一群78隻全球瀕危物鳥類黑臉琵鷺(見圖2),數目超過全球種群1%,已經達到拉姆薩爾濕地標準,因此這一帶本身已是「高品質生態環境」

前面提過國家保護濕地非常進取,十四五規劃明確整治修復濱海濕地2萬公頃,粵港澳大灣區列為重點地區之一,香港擁有上天賦予的優勢,配合國策之道是報請中央人民政府向濕地公約申請把三寶樹-新田濕地列為位新的姆薩爾濕地,或者成為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的擴充部分,為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貢獻,同時把2021年規劃的真正「新田科技城」建好,賦予創新科技功能,這樣才符合「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品質發展」。

2023年「新田科技城」規劃的異變,破壞了2021年美好的原意,以空白沒有內容的經濟想像打爛「高品質生態環境」,肯定牴觸國家「高質量發展」,擔心局長「斬釘截鐵」地說「不會牴觸國家發展」最終「踢到鐵板」,先例有2021年廣州市書記、市長及一眾官員因砍斬榕樹,驚動中央而下台(註12),事後體制內的檢討宣傳強調:官員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生態文明建設」。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國家保護濕地明確以「面積」為指標,十四五規劃就講明了「整治修復濱海濕地2萬公頃」,沒有半點含糊地方官員絕不可能藉所謂提高「質」的狡辯逃避「量」的指標,國家是不會收貨的,敬請發展局局長用心認識國家政策,切勿似是而非地耎小聰明。

政策飄忽突變,傷害政府誠信

「民無信不立」,政府施政必須讓人民知所遵循,因此政策必須保持穩定,而且言出必行,前輩教我,有由歷史積累下來的「既定政策」,也有由文字宣示的「成文政策」,前者透過反覆實踐驗證形成,社會已經視為慣常做法,行之有效就最好避免突變,後者則由政府發布的文件講明相關事宜,既然知會了天下也就不宜飄忽無定地改變,否則政府在人民心中失去誠信,不利長治久安。

很不幸,發展局局長的言論有極強破壞力。濕地補償「一換一」同時是既定政策,也是《城市規劃標準與準則》講明的成文政策,而局長卻橫空出世一句話就打沉了,是正常管治不能接受的突變,《北都策略》旗幟鮮明地講保育與發展並行、建立濕地保護公園等,都是白紙黑字的成文政策,局長卻一句「唔係承諾」就煙消雲散,市民自然會覺得政府「講過唔算數」和失去信心,以後政府文件描述的美好未來,人們還會相信嗎?

很可惜,傷害已經造成,政府必須想法彌補,否則同樣的事情重複出現,將侵蝕長治久安的基礎。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一國兩制」和國家發展新理念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上任一周年時表示,在香港新階段新局面上有三個堅持,打頭陣是「堅持繼續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註13),發展局在過去一段日子,時而重「兩制」,時而重「一國」,沒有完整、準確和全面貫徹「一國兩制」,甚至類近「假傳聖旨」,建議行政長官仔細檢視,加以糾正及防止再發生。

種種跡象顯示,「新城科技城」2023年的變異版本勢在必行,懇請當局認真注意:當今國家施政核心是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在合作原則下列明「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合作領域下則列明「完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合作」,《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第七章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明確要求「加強濕地保護修復,全面保護區域內國際和國家重要濕地,開展濱海濕地跨境聯合保護」。2023年的新規劃,在國際性重要濕地上搞內容空白的「創新科技園區」,違反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和保護濕地等國策,同時違反《框架協議》和《規劃綱要》的精神與具體行動

懇請特區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品質發展,並且守護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品質發展

濕地上的所謂「創新科技園區」違背國家新發展概念,完全不合格,必須撤回。建議回復初心,消除地產傾向,把2021年規劃的真正支撐創科的「新田科技城」好好建起來,與河套區的「港方園區」形成科技產業羣聚效應,為香港和國家的創新科技發展作出腳踏實地的貢獻。

 

1     香港商報網,20231115日:鄭雁雄:高質量發展是香港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必由之路

2     香港0120231030日:北都濕地未明 甯漢豪:兩年前數字非承諾 環團批思維打回原形 

3     城市規劃會的《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 第十章3.6.3列明,考慮后海灣一帶的發展項目建議時,採用「不會有濕地淨減少」原則。 

4     行政長官施政報告2021 第27段 

5     中國網,2023811日:加快進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6     國務院  2018715日:《國務院關於加強濱海濕地保護嚴格管控圍填海的通知》

7     生態環境部  202112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

8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立法會,2023523日:CB(1)506/2023(03)號文件 

9     明報新聞網,20231028日:新田科技城涉發展濕地 甯漢豪:內地完全知道 不牴觸國策

10  國務院,2023829日:國務院關於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的通知

11  信報,2023314日:發展局:交椅洲填海違背國策之說不成立

12  星島頭條,2021124日:廣州市內老榕樹被大批砍伐 書記市長齊下台

13  紫荊,2023625日:李家超:香港大有可為、風光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