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2日 星期六

香港鬼城引起的思考:不公義、郊野公園


看到網上一篇題為《香港鬼城》的文章(註1),令我很迷惑。

文章談到古洞一個「豪宅」地產項目,全部單位以天價售出多時,卻基本上無人入住,晚上拍到的照片顯示一列一列的房子,但見街燈而不見屋內的燈,看不見人,有如鬼域。照片是甚麼時候拍的?如果是最近,那麼的確是出了嚴重問題。

香港鬼城 (鳴謝:主場新聞)

香港的土地號稱短缺,何以會讓土地用來建「鬼城」(註2)?

《香港鬼城》文章又轉述了前北角邨變豪宅的案例,原本安置14,353人的地方變成容納不足3,000人的豪宅區,是否真有此事?是的話,問題更嚴重,除了浪費土地,還跟灣仔市區重建(最新的例子是囍匯)同出一轍,,是有系統地把中下階層市民趕出市區,移往新界粉嶺和上水之類,甚或如某些人所說要遠遷大嶼山的天腳底,結果造成基層沒有工作,中產謀生不方便,吃的和用的東西價錢特別貴,多人出入市區增加運輸系統的負荷,大遷徙的後果是地產商一次性發財,但是社會和經濟的長遠後果由全港廣大市民找數。

一種帶有歷史性意義的重大不公義正在發酵和增長,是時候全民都要清醒自己的頭腦,清楚認識我們過去給人家靜悄悄地洗了腦,總是以為土地祇是用來建樓和變錢。

此後大家千萬不要一見到市區土地就學大地產商口吻說:「這麼貴重的地皮用來興建公屋是浪費土地!」土地的價值不單是金錢。

類似古洞鬼城和前北角邨(及囍匯等)此類扭曲的「發展」太混賬了,沒有為香港的安定作出任何貢獻,反而對香港社會的永續發展造成重大損害,今時今日香港社會再不能接受同樣「發展」。

全港市民必須保持醒覺,時刻關注,以及合力阻止同樣事情重複再現,尤其是不可讓鬼城蔓延全港,更不同讓胡亂發展包括鬼城,入侵全港市民共同擁有和享用的郊野公園。


註1:主場新聞《香港鬼城》

註2 :「鬼城」是近年中國內地興起的新詞,指一片土地同時新建大量房屋但是幾乎全部空置,無人居住,這是一個我以為祇會在內地個別城市胡亂「發展」的背景下出現的混賬現象,例子見2013年9月24日 大公網 《盤點中國2013新鬼城》

2014年2月18日 星期二

冷鋒過港,空氣污染飈升


今天(218)中午後不久,從中國內地南下的冷鋒進入香港境內,原本稍暖和令人煩惱的潮濕海洋空氣,被北方的清涼氣流取代,過程中有幾個小時全港到處視野迷濛,嗅覺好的人(包括我)甚至能夠嗅到一種煤煙的味道。

下圖展示流浮山(位於香港的西北角)的氣溫、相對濕度和風向二十四小時變化,上格的紅色線是氣溫,下午一時半後急劇下降,日間最高氣溫稍高於19度,傍晚已經跌到1112度之間,跌幅達八度之譜,下格的紅色線顯示風向,也是下午一時半左右,迅速由西南風轉向成為西偏北風,這是冷鋒過境時風向和氣溫同步轉變的典型。

流浮山氣象站氣24小時氣象數據(鳴謝:香港天文台)

風向轉變,也即是空氣的來源變了,冷鋒過境之際,原本在港的海洋氣團與來自珠江三角洲一帶的空氣相遇,西偏北風的上游工廠林立,廢氣不少,在兩團空氣的爭持中,積聚在冷鋒附近,所以冷鋒初到新界西北部時,天水圍、元朗和屯門一帶的空氣中,工業廢氣的濃度特別高,嗅覺稍好的人應該都能分辨出。下圖是 展示屯門空氣質素健康指數的變化

屯門空氣質素健康指數24小時變化圖(鳴謝:環境保護署)
可以看到冷鋒過境的同時,下午前期指數上升,即是質素下降,參看下表環保署的詳細資料,這段時期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微塵 PM10 PM2.5的濃度都上升,這些物質是工業廢氣的典型成份,反映來自珠江三角洲的跨境影響。

元朗監測站的空氣污染物的24小時讀數(鳴謝:環境保護署)
在香港,冷鋒過境不單是氣溫下降,還伴同有空氣質素下降,將來再有冷鋒過港,大家可以使用天文台和環保署網站提供的資料,自行監察。

資料來源:

香港天文台
氣象站數據 http://www.hko.gov.hk/wxinfo/ts/indexc.htm

環境保護署
過去24小時空氣質素健康指數摘要 
http://www.aqhi.gov.hk/tc/aqhi/past-24-hours-aqhi45fd.html?stationid=80

過去24小時污染物濃度摘要
http://www.aqhi.gov.hk/tc/aqhi/past-24-hours-aqhi45fd.html?stationid=80

2014年2月9日 星期日

「假象」?:大嶼山郊野公園是香港人的後花園


大嶼山發展又扯上了郊野公園的話題。

林奮強先生今早在無綫新聞接受有關大嶼山發展的訪問(註1),首先「發展」簡化到建樓房,因此需要用地,跟着就提到要用郊野公園的土地,語言很婉轉,不過意思很清楚,訪問後期還說了要安置幾十萬人到大嶼山居住,以此來製造向郊野公園要地的壓力。

我以前說了多次,發展有多種模式,不可簡化為建褸房,不可簡化為人口增加,不可簡化為本地生產總值GDP 升高,不可簡單等同遊客或機場使用人次增加等等,還有一點,就算真要建樓房,我們有多個方向找地,郊野公園是香港人在城市生活壓迫下,唯一可以花費不多去透一口氣的地方,除非其他途徑都盡力試過而徹底沒辦法,否則不應該一開始就向郊野公園打主意。

令人苦惱的是林先生在訪問中說的幾句話(註2):

「唔見太多人去(大嶼山)郊野公園。」
「因為本身香港人的大嶼山用量唔高,果度"後花園"都係一個假設性既嘢嚟。」


但是漁護署數據顯示:2012年大嶼山郊野公園訪客人數有184萬多,這算少嗎?

誰家"後花園"都是家人有空閒時才偶然去蕩一下的地方,使用率當然比客廳、睡房、廁所偏低,少人去便要把後花園改建成客廳或廁所方便客人嗎?

大嶼山郊野公園是香港人的後花園,去的人當然少過去旺角,難道要見到一億人去才算人多?

香港人去
大嶼山郊野公園就是為了人少些嘛,數十年來那裏確實擔當了香港後花園角色,怎麼忽然變成了一個「假設」?!難度過去四十年的幾千萬遊人都是幻象夢境?是不是把人看扁得有點過份?

大嶼山大東山    (鳴謝:Will Cho 經《主場新聞》
活在高層雲上的高尚人士,跟我們凡人怎麼會遙遠到這個地步?




註1:林奮強先生無綫電視訪間連結   http://news.tvb.com/local/52f6e3f96db28c6569000003


註2:部份文字參照臉書《香港郊野公園是我的呼吸空間》

2014年2月3日 星期一

民以食為天:必須支持本地養雞業



臨近農曆新年,傳來令人沮喪的消息,進口雞隻驗得H7病毒,政府宣佈禁止內地活雞進口,以及不知何故,同時禁止沒有驗得H7病毒的香港本地飼養活雞在市場出售,典型的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本地雞農無辜受害。

活雞在農曆新年的節慶中消失,固然十分掃興,更令人傷感的是有活雞行業的從業員跳海,提醒市民和政府本地養雞業被迫代香港人的健康「埋單」,生計受到嚴重打擊。

本來政府為市民健康着想,採取快速的反應措施去降低「禽流感風險」,勉強還可以理解,但是跟着傳媒消息顯示,政府受了某些壓力,開始研究消滅本地養雞業,令人震驚,一般市民大概不能理解也無法支持。

把香港養雞業消滅,香港人恐怕要負出沈重的代價,弊遠多於利,是萬萬不可的。

先從基本原則談起,任何城市真正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建基於充足、可靠和穩定的食物供應,如果連市民的生存都保障不了,任何有關「可持續發展」的說法都是空話,而最容易達到食物供應穩定的目標,是盡可能做到食物不假外求,在自己城市範圍內做活農業,滿足自己的需求。

城市農業不是甚麼新鮮事物,古已有之,以城市為核心的古文明,往往出現在河流灌溉農業的地區,就是明證。至於香港,上世紀第二次大戰之後,政府大力推動本地農業,背後的構想就是爭取食物自給自足,就算1980年代中期香港已經高度城市化,本地生產的活家禽仍然提供着全港食用量的四成多。

可惜後來內地改革開放,大量相對廉價的農產品來港,加上環保的嚴苛要求,造成養雞業經營艱難,H5N1一役之後,「冰鮮雞」出現,打擊更深,本地活雞生產量逐年下降,不過由於吃活雞的人減得更快,此消彼長,目前本地生產的活雞反過來佔了市場一半以上,在亂打亂撞的情況下,有這個成績可算奇蹟,從可持續發展角度考慮,我們應該努力把活雞市場佔有率推向百分之一百。

很不幸,今次H7N9禁售事件向原已飽受摧殘的本地養雞業,再莫名其妙地多踩一腳,逐漸浮現的消滅養雞業想法,完全違反城市可持續發展和保障市民生存的最基本原則,零活雞生產即是香港食用的雞肉全頼外來,是把食物供應安全 food security 完全放在我們不能控制的外人手上,十分不智啊!

大家必須清醒記住:世界大局轉變不以香港為中心,世界各地沒有優先供應食物給香港的義務,偶然出現如災難性天氣、動亂或饑荒,都可能令來港食物供應中斷,香港城市人口眾多,有必要保留一定的糧食生產能力以防不測,從這個角度看,保留甚至擴充本地養雞業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或者有人會說,香港人全部改吃冰鮮雞或急凍雞,不吃活雞有甚麼問題?其實有好幾個問題。

首先,大多數人知道活雞做餸味道好得多,人生在世就是想生活過得好一點,為甚麼一定要迫我們吃味道較差的「冰鮮雞」或「急凍雞」?

其次,改為全部入口冰凍雞產品,我們無法知道:雞隻在甚麼環境下長大?吃的是甚麼?雞隻冰凍之前是死是活和有否病徵?香港政府失去對雞隻質量的在地監管能力,不能代表香港市民嚴格把關,保護市民健康的保證由境外供應商提供,在這個「一切向錢看」的無良時代,我們無法放心。

從能源和氣候轉變角度考慮,來自遠方的冰凍雞產品,牽涉遠程運輸和長期的冰凍冷藏,兩者都使用大量能量,導致增加燃燒大量化石燃料和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即是放大了香港人的碳足蹟,使全球氣候暖化加劇。我們香港人現在已經是破壞地球氣候的大壞疍,不可以變成更大的壞疍啊!

從就業角度看,養雞業和相連的街市從業員人數不可以說少,他們勤奮工作,養活家庭,貿然終止養雞業牽連甚廣,令勤奮的人遭遇生活挫折,令自力更生的人變成社會負累,令他們的家庭成員活在前路茫茫之中,為社會增加本來沒有的不穩定,何必呢?

還有一個教育角度,如果香港人祇能吃「冰鮮雞」或「急凍雞」,香港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將沒有機會知道雞隻本來是活生生的禽鳥,他們對生命的認識和感應,對比以前又再退後一步,這是一個重大的缺陷,令孩子更加接近機械人狀態。我們真的想未來的香港孩子們,以為食物是從超級市場的貨架後面神秘地變出來嗎?

現在讓我們看保留和擴充本地養雞業的好處。

政府可以透過立法規管和經常巡查,確保雞場採用合理的運作模式,使雞隻不會產生變種流感病毒或受外來病毒感染,以及雞隻不會食用或注射對人類健康有害的化學物質,這樣的話,市場供應的活雞有安全衛生的保證,令市民吃得放心,這是重大的德政。

如果扶持本地養雞場得法,擴充行業規模和增加本地活雞市場佔有率,一則可提供本地就業機會,降低失業率,二則養雞業界和科研機構有更大的誘因,以科研改善本地雞種,市民將因而得益。

最後和最重要一點是,本地活雞供應充足和穩定,在一個方面體現了香港人的食物供應安全,為香港城市「可持續發展」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行政長官梁振英的政綱說,鼓勵和支持農業向高技術、多元化和可持續方向發展,又說會重新審視農業的綜合社會價值,推廣及支援多功能農耕活動。誠心希望政府在這個施政理念下支持和擴充本地養雞業,為香港人民造福,而千萬不要為了少數人的壓力而逆其道而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