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8日 星期四

河上鄉侯老太的故事 - 幾段沒有關係的新聞報導


幾段看似沒有關係的新聞報導,讓大家細味。 

20121018明報報導:「於上水河上鄉荷鋤犁田近半世紀的八旬婦,指控上水鄉委會主席侯志強因收地不成,在其農地上非法倒泥破壞,更興建泳池作為旁邊丁屋屋苑的休憩花園,入禀高等法院提出索償。...按入稟狀,同年[2009] 610月,兩被告 [侯志強、萬振成] 頻頻進出農地,命人倒泥填平,夷平農舍摧農作物。」詳情見:http://news.mingpao.com/20121018/gma1.htm 

2011614明報報導:「河上鄉一名男村民昨晨駕車於上水港鐵站接載工人上班時,突然遭兩名兇徒持刀及鐵槌襲擊。」傷者侯太樂是河上鄉村民,兩年前「他在河上鄉的農地遭數不清的泥頭車日以繼夜運載泥土堆填,填平逾10萬平方呎農地,村民之間隨即爆發連串衝突。」「目前該塊屬於侯太樂的農地遭堆積及推平,更被鋪上草皮。」 

2011613蘋果日報報導:上水鄉事委員會主席侯志強抱怨.:「真係慘,申請永遠唔批。唔係想起少少屋咁簡單,呢度近石湖市區,梗係想起過百層樓,做新市鎮。」報導稱侯志強承認:「過去曾有部份地主不滿外人入侵,下「格殺令」及放捕獸器。」 

2010128壹周刊報導:「居住在塱原附近河上鄉四十多年的侯太樂申訴,受「有勢力人士」欺侮...說,母親數十年來在河上鄉耕種,養大九兄弟姊妹,但在去年七月,侯老太的農田一夜間被人填平。他們一家雖又報警,又向多個政府部門投訴,但不得要領。」又說:「村長同阿媽講幾次,叫我阿媽賣塊地俾佢發展,阿媽唔肯,估唔到搞成咁!」

2009年7月17日太陽報報導:與本港重要濕地塱原近在咫尺的上水河上鄉,近日大片農地及魚塘被大規模傾倒建築廢料,更有苦主逾萬平方呎菜田短短三日間慘遭泥頭吞噬,但港府多個部門如警方、環境保護署、規劃署及地政處均懶理苦主求助。...現場所見,河上鄉一帶建築廢料隨處可見,規劃署的警告牌亦遭泥石掩埋,挖泥車公然停泊在農地上。詳情見:http://the-sun.on.cc/cnt/news/20090717/00407_032.html
 
以上的幾段傳媒報導,立此存照。 

為甚麼侯老太受到嚴重欺凌,涉及土地面積很大,竟然連續多年沒有一個政府部門主動幫助她解決問題,令某些「有勢力人士」愈趨放肆,為所欲為?政府的最基本功能是保護人民安居樂業,但是在侯老太的案例中,不知道政府做了甚麼? 事件中連政府部門的警告牌都被人以泥石掩埋,這樣都可以忍氣吞聲,政府的執法勇氣去了哪裏?

如今要勞動侯老太入禀高等法院,嘗試自己解決問題,實在有點諷剌,不過就算她成功爭取賠償,仍然沒法還原耕地,有關部門如地政總署和規劃署等,是否要各自嚴肅執行法例賦與的權力,去處理地權和農地變成游泳池等的事,還侯老太享受了四十多年的田園生活? 

願望政府人員執行公務要守正不阿,無畏無懼,否則有負人民的重託。

高登討論區的網友說:「地產已經使成個香港顛左, short左。」沒錯!
 
本篇部份內容原載於2011年6月14日的網誌文章。

 

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龍尾人造海灘 = 局部迷思?

感謝愛護自然、視香港為家的年青朋友,他們的行動喚醒了我和很多市民,令我們注意到龍尾人工海灘這個毫無需要的工程,以及它造成的不必要傷害。

昨晚(10月10日)電視機上看到這個畫面:















畫面列出的題目是:「你最希望龍尾海灘成為?」結果觀眾回應72%選「維持不變」,民間提出的「生態泳池」得到16%支持,「人工沙灘」祇得12%支持。龍尾海灘似乎不祇是一個地區的話題,而是全港市民共有價值觀的問題

究竟是誰聰明到懂得要求在龍尾建人工海灘?經過各方努力,始終沒有找到滿意答案,祇知是概念弄不清的「當地人士」,還有一點,是誰給他們出主意呢?

有人不斷說大埔區沒有海灘,但是維港兩岸也沒有啊,甚麼時這裡也搞它兩三個人工海灘?如果港島東區或中西區區議會提出要求,政府會像回應大埔的要求一樣慷慨嗎?從這個角度看,顯然在龍尾建人工海灘根本不是甚麼急逼的事,甚至不建也可以,把以前廢掉的大埔游泳池再建起來,不就為大埔人增添游泳的去處嗎?惟一可能有損失的是龍尾幾公里內的豪宅樓盤或村屋市價。

有人提醒我,在吐露港南邊、龍尾對面,其實有著名的烏溪沙海灘,那裡風景幽美,稍加適當的行政措施,便可讓更多人享受,由大埔過去,東鐵加馬鐵,十分方便,不會為香港和新界製造額外的汽車交通問題,根本沒必要搞一個製造種種問題的人工海灘,可惜烏溪沙這個 現存的海灘卻正在面對被填掉的危機,真是世事弄人。

龍尾沒有沙灘,而且該處水域水質不合格,沒有多少人想像過要在那裡下海游泳,卻要大動工程搞一個預計每天四千人到訪的人工海灘,實在匪夷所思。

根據政府10月8日的新聞稿,為了保障將來水質會符合讓人下水游泳的標準,還要額外搞配套的污水工程,實質承認了龍尾的水質問題,新聞稿的有關段落原文如下:

「就水質方面,渠務署現正在該區包括蘆慈田、龍尾、黃竹村及大美督進行污水收集系統工程,將這些村落所產生的污水收集,送往大埔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有關工程將於二零一三年完成,而相關的村屋污水接駁工程亦進展理想。政府預期上述工程完成後,龍尾泳灘一帶的水質在未來數年將會有改善,符合泳灘的水質標準。」

十分驚嚇,原來人工沙灘要建在水質不合格的海域,是甚麼邏輯?我是平常人,想不通!

這邊廂花費大量公帑在水質不合格處建造龍尾人工海灘,那邊廂將來為了「發展」要埴海毀掉美麗的烏溪沙海灘,海灘的數目最終打和不增不減,花了錢,市民的海灘享受沒有增加,但是兩邊寶貴的天然海岸都受到打擊,正如今天報章刊載吳祖南博士說,龍尾天然海岸有眾多物種都可以毀,則全港的海岸都可以剷起,這還得了?

再從一般的環境角度討論:大家不難想像,龍尾人工海灘建成之後,汀角路交通流量大增,先不問道路能否負荷,肯定的是汽車噪音和排放廢氣大增,馬路兩邊的居民首當其衝。此外,相對於以鐵路去烏溪沙,以汽車載千計的人去龍尾人工海灘,會排放多得多的大氣污染物和二氧化碳,對香港整體空氣質素有影響。兩者都是很大的害處。

或者有些人會從破壞龍尾天然海岸線和烏溪沙天然海灘中得到金錢利益,不過這些大概與我們普羅大眾無關。

上屆政府不知何故很熱衷這個項目,硬生生把它推過了所謂「合適程序」due process,過了「程序」就視為「正義」和必須執行,但是「程序」是由人運作的,也不會處理香港人逐漸演化的價值觀,在年青人眼中,尤其是熟識生態學的年輕學者和愛護自然人士,毀掉龍尾天然海岸,以及將來可能出現的填掉烏溪沙海灘,自然不受尊重和愛護,這就是不正義。

更不要說在通過「程序」時,多次忽視年青人和各個關注團體的理性論述,重複地把他們的愛港情懷打沉,逐步把他們推上激情表達的道路,為新政府製造難以逆轉的負面形勢,這些情況對新政府很不公平,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實在難搞啊。

從一個點出發去想問題,往往會得出局部正確但全局不正確的結論,興建龍尾人工海灘的論據由始至終祇是幾個面目模糊的「當地居民」的要求,視野局限在「大埔」甚至更小的範圍,也許是時候重新思考,龍尾人工海灘是不是一個從香港全局看有壞處無好處的「局部迷思」。

2012年10月3日 星期三

光害: 廣告炫目,煙花失色


 
101晚上觀看電視機傳來的維港煙花影像,看後很替煙花贊助人不值,也為香港市民無法真正欣賞到精采的煙花表演不值,灣仔、銅鑼灣一帶的強光招牌實在太厲害,從九龍向香港島方向拍攝的畫面,不管煙花多漂亮,都敵不過數目眾多而且光亮到炫目的廣告招牌。 

電視畫面裡最搶眼的始終是亂七八糟堆在一起的強光廣告,甚麼顏色都有,光到連在推銷甚麼也分不清的也有,總之是五色令人目盲。煙花的特點是瞬間的光影圖案,而廣告牌則是分秒不停的強烈光影源頭,結果強光廣告牌喧賓奪主,煙花變成是客,成為襯托強光招牌的臨時裝飾。千言萬語不及一幅圖像,請大家看一下以下的照片。 

 

香港每年兩三度的煙花表演,規模是世界罕見的,是一道富有香港特色的風景線,為廣大市民帶來歡樂和喜悅,外來遊客通常嘆為觀止。往日煙花表演之前,暮色四合,華燈初上,香港島北岸樓房透出萬家燈火,摩登辦公樓內的燈光令中環的建築群顯得玲瓏剔透,雖然有一些廣告牌,但是它們相對疏落和沒有過火的炫耀,從九龍看過去,香港島讓人感應到一種隱隱的人間活力,人類的物質文明在溫柔典雅中靜靜地滲透出來,恰到好處。 

多年來的維港煙花就在這個以人間燈火巧妙構成的舞台上表演,可惜自從省電的光二極管普及之後,廣告商沒有把握機會去節省能量(以及節省電費),反正客戶早有財政預算也花得起錢,結果他們用同樣的經費去製造光亮無數倍的巨型廣告牌,架在大廈屋頂和外牆,最近一兩年形勢急轉直下,情況在銅鑼灣、灣仔一帶最為嚴重,不少人發現在尖東海旁拍照,背景再不是玲瓏剔透的東方之珠,而是一堆曝光過度的方塊,十分掃興,我偶然跟遊客攀談,他們告訴我,灣仔、銅鑼灣的廣告牌太過分了,像暴發戶在炫耀財富,給人壓迫感而毫無美感。 

回到今年十一煙花,我在煙花最燦爛時拍了一張照片,然後以簡單電腦技術移除強光招牌,得到以下的模擬畫面,大家是否覺得煙花很燦爛,讓人看得心花怒放?
 

 
現在再給大家看原本的照片,分別大概不講自明。如果灣仔、銅鑼灣沒有一大堆炫目到失控的廣告牌,煙花表演的背景較為黑暗和單純,效果會突出很多,煙花繽紛的色彩和美妙的構圖,會在觀眾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令大家更過癮,煙花過後有更多的回味。

 

其實過去多年,很多團體向政府反映城市範圍內有很多不必要的強光,一則浪費電力和排放額外的二氧化碳,把全球氣候變化推向失控的危險邊緣,二則對民居尤其是基層市民造成滋擾,三則造成光害,令香港的夜空再看不到繁星點點,令孩子們的成長失去與自然最基本的一種接觸,使他們長不出浩瀚寬闊的胸懷,思想偏向狹隘,這是很嚴重的損失啊。 

香港過去祇講「經濟發展」,崇拜「搵錢」和消費,GDP要不斷增長,在這個思想指導下,似乎全城的燈光愈亮愈好,但是我們已經到了一個地步,要重新思考「活着為甚麼」,或者「甚麼才是生活質素」。 

強光廣告牌令煙花失色是香港「發展」走了歧路的一個側面,我們要努力讓香港回到全城活得典雅溫柔的境地,不能再讓「有錢大晒」的強光粗暴地蓋過我們平民百姓的萬家燈火,更不能讓暴發戶心態進一步侵蝕我們城市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