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5日 星期二

升中 派位結果顯示教育局減班策略錯誤

今天報章報導了今年中一派位的結果,今年失望的家長比率較往年高,因為獲派首三志願的比率顯著下降了。





今年的整體派位數字如下:



獲派首一志願 70% 比去年低5%



獲派首三志願 84% 比去年低5%





至於統一派位 (即是俗語的「電腦派位」) 數字如下:



獲派首一志願 52% 比去年低9%



獲派首三志願 75% 比去年低8%





如果教育局執行減少中一學位的政策妥善執行和與家長有充份溝通的話,理應不會出現這個令眾多家長失望的現象。





今年的小學生家長跟去年的小學生家長,教養與心理沒有甚麼分別,對自己的孩子都一樣心裡有數,不會突然比去年的家長高估自己的孩子,也不會突然變得過度進取,在首三志願填寫跟孩子能力不匹配的學校選擇。





出現了以上顯著低降的比率,剩下的解釋是家長心儀的學校減班「減過頭」,即是學位名額減少的比率高於學生數目下降的比率,以至僧多粥少。





教育局去年推出的所謂「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實質上是減班計劃,在毫無理據支持下,要求所有中一級有五班的中學減少一班,而且在執行過程中,盲目一刀切,不考慮學校的收生組別,但求「交數」和「交人頭」,結果第一組別學校 (如英皇書院和皇仁書院等) 超額完成任務,搞出如今「減過頭」的「大頭佛」,令眾多家長不必要地失望。





其實在整個減班事件中,教育局從來沒把家長這個最重要的持份者放在眼內,因為官員一早就聚焦在保住「教育生態」的穩定,這個新創名詞其實代表了「教師界別」,教育局最關心的是在學生數目減少的過程中,沒有老師要提早離職,以免當年小學殺校時教師隊伍的強烈反應再次出現。





在這個前提下,家長變成靠邊站。在與家教會的諮詢會中,官員和為政策護航的教育界人士,向反對英皇書院減班的家長說,減班必須一刀切,否則會出現「上疑錯配」的現象,即是多了第二組別的學生進入所謂第一組別學校。這句話傷了不少家長的心。人包括學生爭取向上不正是教育應該鼓勵的嗎?!





香港暫時沒有一個代表家長權益的強大組織,可以制衡教育事業裡的其他勢力,因此教育局在政策執行中便有所傾斜,對家長們少了「畏懼」。於是中西區有男生的小學的家教會絕大部份正式反對英皇書院減班,教育局不理。中西區區議會代表該區家長和學生總體利益反對英皇書院減班,教育局照樣充耳不聞。





今年中一派位首三位志願派位比率顯著下降,源自教育局先入為主祇顧教師一方的利益,忘記教育的最基本目的和意義,沒有認真做好與家長們的交流和溝通,也沒有照顧他們的期望、感受和要求,在執行減班策略時,盲目一刀切,沒有做好各個組別學校之間的平衡,因此闖入了歧途,造成今天派位結果展示的失敗。





本來不想在網誌再談英皇書院減班,但是今天眾多家長的失望,與此有關。英皇書院一家中學減班事小,政策執行走入歧途事大,必須把事情說清楚,讓更多人明白發生了甚麼事。





但願教育局人員自我反省,從錯誤中學習,將來把事情做得更好。